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带成语的名言名句大全 正文

带成语的名言名句大全

时间:2025-04-29 03:25:03

坚守诚信的成语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坚守诚信的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