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医名言汇总大全 正文

中医名言汇总大全

时间:2025-04-29 05:41:18

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5、百病挟痰

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

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39、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40、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4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4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4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46、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47、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4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49、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5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52、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53、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54、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5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5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5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9、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6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6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65、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6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7、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6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69、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70、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72、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7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4、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7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76、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7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78、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7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8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81、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82、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3、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84、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85、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8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87、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88、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89、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90、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1、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9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93、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9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95、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9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97、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9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9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00、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01、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102、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103、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10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05、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106、百病生于气

107、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108、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0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1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1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爱国篇

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男儿七尺身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勤俭篇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得. 诸葛亮

治家以勤俭为本. 明 冯梦龙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 金缨

居安思危,解奢以俭. 唐 魏征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清 梁启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美德篇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

君子喻与义,小人喻与利. 论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 李清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谦虚篇

满招损,谦受益.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劳动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班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立志做人篇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言必行,行必果. 论语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肋. (孟子)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李白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李世民

丈夫为志,穷当益壮. 马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 曹操

珍惜时间篇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周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李白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做学问,苦读,学习篇

笨鸟先飞早入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亲情,友谊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谚语宝典

求神不如求人 ,拍马屁,没志气.

莲花开在污泥中, 人才出在贫寒家.

好花不浇不盛开, 小树不修不成才.

严是爱,松是害, 不管不教要变坏.

瓜好吃不在大小, 人健康不在胖瘦.

牛大压不死虱子.

邻居好,赛金宝.

笑一笑,十年少.

小不忍则乱大谋.

挂羊头,卖狗肉.

老虎吃人不吐骨.

一钱难倒英雄汉.

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步走错百步歪.

聪明反被聪明误.

浪子回头金不换.

黄金有价人无价.

若要好,大让小.

绣花枕头稻草蕊.

创业容易守业难.

狗记路,猫记家.

不是冤家不聚头.

有钱不买来年货.

身在福中不知福.

开好花,结好果.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石激起千层浪.

红花还得绿叶扶.

打肿脸儿充胖子.

站得高,看得远.

磨刀不误砍柴工.

船到江心补漏迟.

一寸山河一寸金.

一泡鸡屎坏缸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小泥鳅掀不起大浪.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三月三,鲈鱼上岸滩.

麻雀虽小,五胀俱全.

差之豪厘,谬以千里.

开得早,不如来得巧.

人老病多,树老根多.

书要精读,田要细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