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国关于德的名言警句 正文

中国关于德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13 22:56:54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

------约翰·洛克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卡尔·马克思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兰西斯·培根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 丁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雨 果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林逋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贾谊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武则天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良好的品德是由对坏倾向作顽强斗争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以德服人。 -------拉丁谚语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行。

------奥维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

-------菲利普斯·布鲁克斯

丧失了财富,可以说没丧失什么;丧失了健康,等于丧失了某种东西;但当丧失品德时,就一切都丧失了。 ---------佚 名

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满足的人。

--------柏拉图

有一种谦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既无拿破仑的英名,也没有他那些丰功伟绩。可是把这种人的品德解析一番,连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将显得黯然失色。 -----------哈谢克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莎士比亚

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

--------康德

勤于德者,不求财便能自生。 --------西乡隆盛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达·芬奇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帕斯卡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 -----拿破仑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 ------彼得拉克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歌德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庄子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诸葛亮

3、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

6、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13、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1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1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1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0、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2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2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2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2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2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

2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

28、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书》

29、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3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3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3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

36、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3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9、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清•杨继盛

4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42、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

4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45、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

46、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4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48、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

4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0、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

5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

5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5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5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5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9、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60、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6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6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4、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65、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6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

68、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6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7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

7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

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1、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4、知而好问者圣倾,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4、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9、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3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3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4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4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2、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5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5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5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6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6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6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5、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6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6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6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