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在生活中,爱和伤害,似乎总是相伴相随,爱得越深,往往伤害也越深。爱的方式很多,伤害的行为一样也不少。可能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个鄙视的动作,一声冰冷的叹气。而最常见的,也是我们一直或多或少可能在伤害他人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伤人,是“暴力”的,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因此,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想表达对亲人、朋友和爱人的关心,反而被误以为是伤害呢?那么,怎么样的沟通才能够减少我们彼此的伤害,让爱融入到生活呢?带着这种困惑,我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做了总结和分享,希望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也能帮助到身边的一些朋友。
那到底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呢?
1、道德评判
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价值观、道德标准来评判周围的人和事,忽视了周围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至于给家人、朋友、爱人、甚至自己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衍生出了键盘侠,在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占据道德至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企图对他人进行道德捆绑。
就像当年凤凰卫视“范跑跑”和“郭跳跳”之争一样,郭用“无耻”、“畜牲”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辱骂。而这种辱骂,带着强烈的情绪,恰恰是郭对范进行了道德评判、甚至可以说是进行了道德捆绑。或许,郭只是对生命的珍惜产生了害怕,但若换做我们,面临灾难的时候,或许也会像郭做出一样的选择。
2、进行比较
进行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就像丹。格林伯格诙谐地建议:如果真的想过上 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这种诙谐的建议,正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折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环境里,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都会说:“你看那谁谁的孩子,XXX。”正是这种教育的口气,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不得不”和“你让我”淡化了个人的责任,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4、强人所难
在生活中,由于我们拥有强大的控制欲,以至于习惯对别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胁。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模式,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这种沟通模式四要素:
1、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观察他人或事情时,我们往往掺杂着自己情感的主观臆断,从而扭曲了事实。因此,生活中我们更需要的是认真观察而并非评论。
2、感受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感,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喜怒哀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只顾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却鲜有关心彼此之间的感受,以至于我们的心灵被压抑却无法排泄,生活在痛苦与矛盾中。
3、需要
生活中,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与需要。
但由于我们生活的社会,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的需要。所以当我们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就会被看着是“自私”的行为表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只是“情感的奴隶”和“面目可憎”,未曾成为“生活的主人”,那是因为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需要是矛盾和对立的。,我们未能在这种矛盾与对立中找到属于彼此的平衡。
4、请求
在描述观察、表达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1、提出具体的请求;
2、明确谈话的目的;
3、请求反馈(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给予反馈,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由于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引来他们的反抗。因此,我们需要区清楚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重获生活的热情,让爱融入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表达和倾听),然后 解决内心的冲突。
所以,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务必做到,不批评,不指责,保持心态的平和: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表达,是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至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因此在生活中,若是我们能够做到,不带评判地观察,清晰表达自己感受而非想法,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具体的请求,有助于我们提升沟通能力。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说: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是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人与人性以及彼此之间,存在共性,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人坦诚沟通。但是生活中,我们往往做不到倾听,甚至在述说者还没有讲完,我们就开始对他言辞说教,往往只会令述说者更加痛苦。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好友C,大学的时候,他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时候,找我述说,我从不关切过他为何痛苦,更没有认真体会过他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也没有考虑过他是否接受我的请求,我就开始对他进行了说教。如今想起来,甚是后悔,或许当初我给他的伤害,远大于他来我这里寻求的安抚。
在沟通过程中,感激是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的一种办法,感激包含:
1、赞扬的动机
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要得到任何回报。如果我们利用赞扬施加影响,还有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2、表达感激的方式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3、接受别人的感激
在听到别人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是,我们也许会觉得别扭,但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他人的感激时,我们就会思考: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激发了他们怎么样的情感。
4、对感激的渴望。
因为在生活中,不管多努力工作,很少听到一句好话;但只要你犯了一点小错误,马上就会有人指责你。所以渴望感激时,我们会更加留意生活中美好积极的一面,并且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5、充分表达感激。
语言表达感激虽局限性,但如果是发自我们内心的感激话语,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篇一:初中安全与文明黑板报
文明礼仪标语
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2、讲文明从我做起,树新风从现在开始。
3、垃圾不落地,杂物随人走。
4、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
5、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6、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7、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8、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9、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10、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1、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2、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3、 “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文明
什么是礼仪呢?
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文明礼仪格言: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3、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
要走横行道, 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 车行道上不玩耍,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下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慢慢走,有序不争抢;放学回到家,别摸刀与叉;插座里有电,千万别碰它;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篇二:初中安全与文明黑板报
文明格言栏:
1、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拿破仑.希尔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到越保险。——[英]托.卡莱尔
4、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薛宣《谈书录》
5、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使人变得完善。——[美]乔.富勒
6、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
消防防火类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篇三:初中安全与文明黑板报
安全
何谓平安?顾名思义,平安就是太平、安全。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过一种太平、祥和、安全的日子呢!作为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平平安安;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作为一名学生,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校园,是求知者的天堂,是探索者的乐园。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平安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让我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不仅是我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心声。
稍有记忆的人,恐怕还未忘记俄罗斯北奥塞梯学校学生人质案件吧。据统计,这次人质案共有335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整个俄罗斯都沉浸在痛苦和恐惧中。在我市,每年都有数百名在校学生因种种原因致死、致残或致伤,给家庭带来了永远的伤痛,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建设平安校园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中,我认为校园不平安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来自校园的主要有校园环境隐患、不当的教育方法以及同学们之间的`语言暴力。来自校外的主要有抢劫、勒索、交通事故和意外伤亡等。
前些日子,北京育才学校的学生们向全国的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学习安全知识,参加安全教育活动;遵守各项安全制度,提高警惕,远离危险;当遇到危险和突发事件事,要主动求助或求救;做安全教育的小主人,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
我认为这个倡议非常好,非常及时。为了给我们这些少年儿童创造一个平安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我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思想,把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平安校园"的重点,不仅加高了防护栏、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还进行了3分钟逃离学校火灾现场的演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愿每一个学校都成为"平安校园",愿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平安家庭",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美好、和谐、温馨的"平安社会"!
文明从我做起
美丽源于爱的倾注,美丽的校园倾注了设计者的灵感,校领导的关怀,工人师傅的心血。 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校园,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 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和谐吗? 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确实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要感恩培养我、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我们从“咿咿呀呀”雪域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学生;从什么都不明白的门外汉到做出贡献的人才,这都少不了辛勤培育、培养我们的人——老师。让我们感恩老师,感恩他传授于我们只是,感恩他在学校中无微不至的关心,像亲人一样;感恩他们教给我们自信、自强及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让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感恩教师,不用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专心的听讲,积极地发言,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中看到了老师,走过去礼貌的喊一声“老师好”,这也是感恩!
篇四:初中安全与文明黑板报
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
1、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右确实没有车来,才可以过马路;如果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变了,要赶快过马路。
2、有时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还在离路口很远的地方,这时也不能过马路。因为看起来车离得很远,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会开到你的跟前。
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个信号灯,应该看哪一处的呢?应该看要穿过的马路对面的那盏信号灯。
4、出巷子口或绿化丛时,不要突然跑过去,因为可能会有车子正好路过。
5、不要图省事,从隔离护栏下、斑马线以外的马路上过马路。
人在高处极其危险,应杜绝以下几种不良行为
1、墙头又高又窄,不要到上面去。
2、没有建好的高楼,缺乏保险措施,不要爬上去玩。
3、不要爬树,这种行为既不爱护树木,很细的树枝又承受不了你的身体重量。
4、不要在楼梯上打闹,很容易摔下来。
5、不要蹲在窗沿上擦玻璃,也不要把身体伸出窗外,很容易从楼上摔下来。
6、不要坐在楼房走廊的栏杆上,不能在楼房走廊或窗户边追逐、奔跑,以免发生意外。
7、不能爬阳台,更不能从一处阳台攀越到另一处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