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尊称为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关于老师的经典名言,我们一同来看看。
1、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2、圣人无常师。——文学家韩愈
3、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4、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文学家司马光
5、斯文有传,学者有师。——文学家苏轼
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文学家关汉卿
7、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张謇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学家韩愈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0、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国学经典《论语》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李商隐
13、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文学家鲁迅
14、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1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国学经典《劝学》
1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文学家欧阳修
1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18、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科学家爱因斯坦
19、事师之犹事父也。——国学经典《劝学》
20、身教重于言传。——文学家王夫之
21、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22、慈父+慈母=教师。
23、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2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25、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26、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27、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28、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29、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30、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31、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
32、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
33、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34、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35、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36、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37、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8、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
39、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40、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41、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42、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43、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44、真正的教师,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惯及于学生。
45、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
46、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
47、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茫。
48、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49、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50、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51、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5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
53、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54、我愿做人梯让年秦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55、教师就是要敬业爱生。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1、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4、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6、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7、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4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5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54、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5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57、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8、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6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62、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6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