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3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6、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5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6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6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7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7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77、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7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80、仁者寿。——《论语·雍也》
8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8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8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8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8、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8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2、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9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9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9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0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0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0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0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0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0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0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11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13、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11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6、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18、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1、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2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2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12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2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13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13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37、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4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4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42、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4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4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4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14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1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5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5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
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破裂的吴斌,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
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有时我们常常会感叹世风日下,古风不在。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中国文明的传承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的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文明的竞争!当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时,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当代的少年,我们应当也必须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无愧于“礼仪之邦”之的称号。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先辈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诸如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忧民等等,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伴随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2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美德、如尊老爱幼、救死扶伤、谦让和坚持不懈的传统美德。
前几个月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叫孔融的一个小男孩,这时有三个梨,里面有两个大梨,和一个小梨。这时孔融的哥哥把一个大梨给了孔融,这时孔融推让的说,不要,就这时他的另外一个哥哥来了,也说要把大梨给孔融,孔融不好意思地说:我最小吃不了大的,我吃小的,你们就吃大的吧。这就是,当世人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现在的人非常不道德的把他改成孔融三岁不让梨,要让就让小小梨,你看现在有些人还是不够道德的你看我们孔融留下的道德多好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传下去。
还有传说中的沉香为了救被困在华山里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最后王母娘娘说,沉香你是要救你母亲还是改天条?沉香一口咬定要就母亲。你们看沉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孩子,我一定会向他学习,他那孝顺的精神。
我还在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里面的唐僧有胆去西天取经,这不仅仅要看的是勇气和胆量,还要看有没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唐僧,在取经终于到了重重的困难,但也没对取经的决心失去过,而他更相信的是,他这更是对自己徒弟的相信。
我们在这里面学到了不少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代代相传,因为这是先人创造的美德,我们要来保护,爱护用户这些美德和还要记住这些古人创造的教诲,我们要好好的记住,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布这些美德,因为这是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珍惜它,也应该传承它。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3
是什么支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什么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勇敢地说“不”?是血,是汗,是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个名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为本,俭生德;辨善恶,知改过;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究竟是什么使我们中华民族辉煌?靠什么而变成世界的焦点呢?正是那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这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我们代代的劳动人民们在这里栖息,把文化,文明代代地传了下来。正因如此而涌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古老的土地,淳朴的人民,悠久的传统,高尚的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里,“子发认错”的小故事令我难忘至今,讲的是:战国时期,楚王大将子发率领部队攻打秦国,几个月下来毫无进展,粮食将尽,边派使者回国筹粮,并让他将一封家书交给母亲。母亲从信中得知儿子在生活上搞特权,不体谅士兵,因此非常生气。在子发凯旋归来时,母亲不让他进门。子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下令将楚王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分发给士兵。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哥哥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哥哥偷偷将书桌上的5元钱拿走了,妈妈虽说不重视这小小的5元钱。但是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我和哥哥。放学回来,妈妈假装找不着5元钱,逼问说是我拿的,我的眼泪在妈妈的冤枉中不争气的流下来了。在这时,哥哥却主动承认了错误,把5元钱还给了妈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不是吗?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一定能把一切熔结成无穷的动力,推进新的时代。“只要人人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爱的奉献的歌声,而只要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到那时候一切平等,整个国家洋溢着繁荣和睦的气氛。
我们身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做起,孝敬父母,热爱祖国。从小树立发扬传统美德的信念,寄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听,在中华民族土地上两条母亲河正滚滚流淌,汇集成一股轰雷般的号召声:传承中华美德,誓当龙的传人!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4
助人为乐,这是非常好的美德,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项古书上里的“好少年”了。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嘛!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古书上的人呀!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争当美德好少年呀!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雨。常常在下雨时打着雨伞下楼去玩。有一次,那天是雷阵雨,我很是高兴,因为雷阵雨是一阵一阵的,那时我比较好奇。又有一阵雨来了,我正在高兴时,一对母子闯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一两岁的儿子去买菜,可能是没听天气预报吧,没有带雨桑看着他们在雨中奋力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因为雨打在我的雨伞上,我都禁不住了,更别说打在人身上了,何况是一个小孩子身上。最终我鼓足了勇气,跑到了那个阿姨的跟前说:“阿姨,我帮您打伞吧。”那个阿姨刚只说了“谢谢”小弟弟就哭了。阿姨一边哄着小弟弟一边继续说:“没事,哎呦,宝贝不哭了!那个,谢谢你,小弟弟怕生人,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说完便急匆匆的走了。我看着她的背景,一个母亲的背影,心里酸酸的。
虽然那时我才只有几岁,但好像懂得很多似的。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它是我第一次主动帮助陌生人呀!我觉得还算是“圆满”吧,尽管人家没有接受我的帮助。但是我的心里还还是美滋滋的。有一句话是: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一幕真诚善待的接触,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我虽然没能给人家一种执著的追求,但是我给人家了一个一个甜蜜的微笑;我虽然没能给人家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但是我给人家了一颗真诚的心……
下学了,一阵阵欢歌笑语从校园荡出,同学们像小鹿般奔跑跳跃,一齐涌出校园的大门。我骑上自行车,踏入回家的路途,迎着夕阳斜斜的光,心头涌上一层惬意。突然,一阵狂风卷走了我的舒适,迎来了风沙的迷失。我的眼睛迷住了,眼球中隐隐作痛,不得不停下车来,揉揉眼睛。但是,与此同时,一股强烈的沙尘暴又朝我袭击而来,携着狂沙的风热吻着大地。小树抖了抖枝头,又摇摆起树干;行人捂住眼睛和鼻子,逆风而行。此时的我,已经管不着风的吹打,自行车随我一起卷入茫茫风沙,摇摆着身躯向前驶去。
路上的一切,都煎熬在漫漫狂风之中,忍受着强烈的阻击力……如果在此时,有一个行人走来了此时的我要是与他相撞怎么办?还好我当时立即刹车了,没有发生危险。身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美化美化我们的家园,让家园不被污染,首先要先要先植树,这样沙尘暴就少了,也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了。所以每当发生交通事故,都应该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
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如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美,而不应该去注重外表的美。
美的标准是什么?善良、朴实。而美德又意味着什么?至善、至纯至高和博大。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浓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此时,美的天使才能永远偎依着你。这句话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它能说明一个人应该注重修养弘毅的胸襟、浓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只有这样此时,美的天使才能永远偎依着你。
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给我们小的同学起一个良好的开端。我想那样也是一个美德好少年应该具有的条件吧!我们应该尽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事,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改变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美德好少年。
老师。”这话一点都不错。妈妈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和我是好朋友。她不但学习好,品质好,小提琴也拉得优美动听。
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两个人一组做跳背。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左手手腕骨折了,给她带来了很多不便。上课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拿起,班里的同学都纷纷帮助她。
每节课课间时间我都会陪她去散散心。虽然那段时间我没有怎么玩,但是我从中感觉到真心的去帮助一个人是多么的快乐。
中午她在学校吃饭,班里的同学都帮助她打饭。放学时,同学也都争着帮助她收拾书包,有时还会主动送行动不便的她回家。这么多同学的帮助下,她的健康很快就得到了恢复。老师也表扬了我们。在一次作文比赛上,她也将这件事情写到了作文,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们这些帮助过她的同学。
帮助别人不仅使受助者得到了便利,自己也可以收获一份简单的快乐。只要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奉献爱心,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5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许多书,他丰富了我的知识。在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书里,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外买瓜》这本书。它不仅赋予了我丰富的知识而且给了我力量,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更感悟到了中国人的高尚品德。
说有个老外到中国观光旅游,来到瓜地要买个最甜的西瓜。他连比带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明白他想要的那种瓜。老爷爷耐心的听完后,去瓜地里千挑万选了一个最好的拿给了他,老外满意地说:“瓜ok,瓜ok……”走时给老爷爷一叠钱,老爷爷只拿了十元,又找给他多余的钱,老外很惊讶,之后又很激动的说:“中国人ok,中国人ok……”
我读完这本书,心想:“这老爷爷真傻……要是我就都要了……反正是他自愿给的……”想着想着,忽然间我的脸好热,不知不觉,惭愧的低下了头:“我也是中国人,怎么会……”
从小西瓜显示出不凡人品。我决定要向老爷爷学习他的善良、有耐心、乐于助人、不贪恋别人财物的好品德。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中国的瓜甜,中国的景好,中国的人更好!”
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6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而在我国文化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页叫中华美德。这些美德不但造就了许多杰出人物,而且还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像孔融。他们家有兄弟七人,而孔融在他们兄弟七人中排行第六。他们兄弟七人在一起学习游戏总是互相谦让、和和睦睦。孔融四岁那年,家乡的梨子丰收,家里的桌子上放着一盘子梨子,全家人围着准备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挑好的不拿大的,却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父亲问他:“这么多梨子,你怎么拿了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们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呀,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了这件事后,纷纷称赞说:“4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等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公元前110年,汉朝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所写作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的《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就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投降,汉武帝认为他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投进了监狱,并施以最严酷的刑罚——宫刑。遭受此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并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还有张良。他在投奔刘邦前,有一天坐在邳桥上,见一位老者不慎将鞋落入桥下,张良主动下桥为老人捡鞋,并为老人穿上。老人为张良知敬老之举所感动,送给张良一本兵书,张良凭此助刘邦打天下,屡立战功。
以上这些只是中华民族文明这个浩瀚无边的海洋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些被我们敬佩的人中都能找到中华美德,但是他们已成为过去,要想让这些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就要靠我们的不断努力。不能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舍弃这些精神财富。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1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20、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2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6、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2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
30、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3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4、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3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38、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3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4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4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8、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5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5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5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6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6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7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7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9、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8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8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2、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8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8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89、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9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9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9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9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9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9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00、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