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把父母当菩萨语录 正文

把父母当菩萨语录

时间:2025-05-02 21:56:37

1、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关于爱情的名人名言。

3、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我。

5、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6、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7、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8、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

9、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0、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12、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憎恨别人对自我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14、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15、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6、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

1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8、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我,你懂吗?

19、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定要保有颗完整的本性和颗清净的心。

22、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23、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4、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25、缘从心起,缘亦从心灭,是非对错、善恶悲喜,都是从心生起的幻化。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28、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9、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2、世界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33、缔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4、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5、永远不好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7、器虽粗弊,不可便弃;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王当识止。

38、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9、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40、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

4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42、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43、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44、父母恩,忘不得,师长教诲牢记着。羔羊尚且知跪乳,人无孝行算哪个?奉师养老,尽分尽责,逆什么?

4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6、不好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必须会后悔的地方上。

47、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1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8、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9、自心丰足,才能感知世间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间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50、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5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我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2、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走得更远,生活得更美满,生活的更洒脱、更自在。

53、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4、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55、今世,能征服卑劣的、难克制的爱欲的人,种种忧苦脱落,如莲叶上的水珠落。

56、如果你不给自我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57、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此刻事,此刻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58、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一样的人,这样貌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向想改变他,那样貌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59、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0、修行就是修正自我错误的观念。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偽,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

1、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7、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1、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2、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3、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4、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1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6、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7、 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8、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20、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1、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3、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4、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5、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6、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7、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8、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9、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0、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1、 学佛第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32、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33、 业障深重的人,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34、 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35、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6、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7、 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8、 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39、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4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si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