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励志句子推荐
1.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柳永《曲玉管》
2.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
3.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5.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6.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杜牧《遣怀》
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8.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韩元吉《六州歌头》
9.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周密《玉京秋》
10. 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
11.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12.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13.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14.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5.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木兰花》
16.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程 垓《水龙吟》
17.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19.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2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22.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23.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
24.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5.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2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
27.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周邦彦《拜星月慢》
28.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9.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姜 夔《念奴娇》
30.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
古文经典励志名句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0.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4.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3.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2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29.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30.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励志文言文名句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4.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9.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0.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2.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8.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9.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2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2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22.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2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7.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8.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2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2.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3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3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37.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8.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39.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4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论语》的读书笔记1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论语》的读书笔记2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金山词霸?高级汉语大词典)。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所以,我主张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
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论语》的读书笔记3
我读了《论语》后,感觉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坐在我的面前,他深邃而高远的目光,穿越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和蔼的注视着我,牵引着我。使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空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幻,我仿佛又回到了孔子的时代,孔子正襟危坐,向弟子们传授学问。孔子是位贤人,两千多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一丝不苟的言笑循规滔距,而且一开口是:“君、臣、父、子。”一笔口试:“仁、义、礼、忠恕、孝悌”之类的“圣贤老师”。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崇高和纯洁的一面,他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人格和尊严。
孔子在三十岁时,曾带领弟子去周游鲁国,他实施他的“仁、义、礼、忠、孝”来教导鲁国之臣民,但是鲁国的鲁庄公整天沉淀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孔子带着失望离开了鲁国。孔子说:“为正义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月。”我能感觉到,孔子当时那种失落而悲伤的心情和他那一腔热血具有远大抱负的理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那种感觉简直比吃了黄连还要苦上百倍。不过,孔子却从来不会呵斥一个他值得呵斥的人,他最终成为了千古传颂,人人皆知的圣贤之士。
孔子的忠、孝、礼、义体现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之上。相传孔子为了认识父母的坟墓,而把他们的坟墓堆成像小似的。孔子在父母生前无微不至的关心,这就体现了他授与百姓的“孝”字。死后他依然如故的每年去祭奠。以为两千年前的“圣贤仙师”教会了我“仁、义、礼、忠、孝。”齐全,让我一辈子受益匪浅。
我将永远铭记先师留给后人的文化宝库,带给人类的财富。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历代帝王都用“仁者爱人”来热爱人民。孔子的丰功伟绩,后人将永远铭记。
《论语》的读书笔记4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的读书笔记5
何谓君子?有人说,气质高雅的就是君子。这没错。但是,风度翩翩就一定是君子?仪态端庄就一定是君子?甚至,故作矜持也能算作君子咯?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女孩很生气。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 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 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 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 女,毋计厚
·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 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 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 鹧鸪天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 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 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 忆秦娥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 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 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 念奴娇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活到老,学到老。
·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
· 百学须先立志
·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 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集注)
·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 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 水调歌头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水冰语,莫错定盘星。
·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 水调歌头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 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