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儒释道经典语录解读 正文

儒释道经典语录解读

时间:2025-05-23 02:07:09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第一位女性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5、 第一部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是: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双子星: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提起易经,知道它的人不少,看得懂的人不多。

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周易》这本古代典籍,广义则是《周易》及其衍生的许多易经术数,包括研究易经的专门学问――易学。《周易》一书不厚,区区数万字,但如果没有古文的功底,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六十四个卦。于是,这本流传了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在绝大部分国人面前逐渐成为“神秘的国宝”。

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日趋上升,易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百姓日用不知易

在《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在生活中都是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认识它,所以能够像君子贤人认识易道的人很少。事实证明,即使现代社会的当下,这个规律依然存在,老百姓依然日用不知易。

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寺庙附近,一张地摊广告,摊主们会信誓旦旦地为你算命卜卦;不时有人还会主动搭讪为你看相。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易经商铺,算命看风水,测字看面相,取名、改名字等,不一而足。易经市场开始火了起来,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还有易经与人生、易经与运程、易经与养身、易经与企业管理的讲座,听众甚多,甚至高等学府也开设了易经的课程,且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仅仅是易经表象,易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只不过“百姓日用不知易”而已。

《周易》本质是理、数、象、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核心。本质核心都是“道”,讲的都是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乃至个人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易经的这个“道”。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正是直接出典于易经语录,如人们励志的“自强不息”就出典自《周易》的乾卦,后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修身的“厚德载物”则出自于《周易》坤卦;劝人为善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周易・文言》中的原句。诸如天人合一、辩证、和谐等许多智慧和理念,无不出自于六十四卦。

许多成语、口语也是来源于《周易》一书,比如九五之尊、群龙无首、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立竿见影、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文过饰非、乐天知命、洗心革面、不速之客、继往开来、乐极生悲、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等,可见易经对于人们日常用语影响之大。

易经的趋吉避凶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讲究吉利已成人们的潜意识。比如办大事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居住选择好地方,要求宽敞明亮和通风;新年大门上贴上个“福”字;给新生儿取个好名字;按照阴阳进行养生……一切真如《四库全书》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食品与生活

我们人生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浸润着易经的基因,大其无外,小其无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认知的误区

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和认知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易经就是算命看风水

《周易》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六十四卦,讲的是卦象卦理;二是易传,一共10篇文章,讲的是哲学哲理。命理、风水、占卦、预测等都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而衍生的中华独有技术,与中医一样,也是源于易经而又独立发展的一种方术。易经是源是根,易术属枝属果,两者有联系但相互不能取代。我国的传统术数是易经的衍生物,但不能代表易经,而历史上、包括当下不少的“江湖”不能代表传统术数,更不能代表易经文化。

误区二

易经就是儒释道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中华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流派,不仅名称、创始人、代表作品以及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基本教义、核心理念和历史地位也不同。而易经是我国三教的源头,如今三教都包含了许多易经的思想。儒道两家起源于《易经》,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的学派,儒家思想直接由来就是易经,且孔子就是易传的作者,为易经三圣之一,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教以老子为源头形成道家思想,易经太极阴阳也是道家思想的理论来源,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并崇《周易》为“三玄”之一,《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的道教经典,就连道教的符�和内外丹术皆与易经密切相关。而佛教选择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易学丰富自己的理论,唐代佛学者李通玄用《易经》来解释《华严经》,著《新华严经论》,这可以说是佛学中国化的开始,故被称为“方山易”。佛教《金刚经》三十二品与《周易》六十四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又如禅宗经常利用易学来阐述禅理。一代名僧一行既是纯正的佛教僧人,也是纯正的易学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历代文人贤士高僧大德,无论是谈儒释玄还是论道说禅,很少越过易象和易理的。

误区三

易经是封建迷信

易经历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数千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易经中的太极、阴阳、辩证法则、变化学说,甚至包括科技,讲的都是道,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此伟大的'著作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岂不荒唐可笑。

易经包括衍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及其他易术文化,如今影响已经波及全世界,日渐得到现代科技的验证,同样具有科学的内涵。诚然,我国许多传统术数,包括易经本身,还有许多方面目前仍然不能够被现代科技所解释和破译。宇宙间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是不能以现代科技衡量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打着易经旗号的“江湖”迷信不能与易经划上等号。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经也与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要变“不知”为主动,学点易经,于国于己皆有裨益。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