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管子中的经典名言 正文

管子中的经典名言

时间:2025-05-01 09:14:30

1.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3.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4.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5.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6. 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7.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8.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9.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10.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11.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12.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13. 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14.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15.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16.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17.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18.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19. 量力而知攻。

20.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21.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22.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23.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24. 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25.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26.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27.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8. 知子莫若父。

29.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30. 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毛泽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搞笑的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说说心情短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韩寒大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2、量力而知攻。

3、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6、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7、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8、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9、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1、知子莫若父。

12、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3、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14、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15、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16、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18、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19、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20、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21、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22、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2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4、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25、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26、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27、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8、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2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30、邪气袭内,正色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