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国学经典》有感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篇二:国学经典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篇三:《国学经典》读后感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知道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后来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爱国的读后感1
今年暑假,读了《把一切献给党》,我为吴运铎的这种坚强意志而感动,为他的遭遇而感到心酸。他的精神我,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吴运铎在战场上杀敌、曾经三次身负重伤,留下了伤口百余处,左眼失去、左手、右腿致残,经过二十多处的手术,身上仍有几十片弹片没取出。这就是所谓的奇迹,这就是信念的支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组建工厂,为抗日前提供支弹药。不幸的事发生了,导火装置受到碰撞,引起爆炸,吴运铎的手指被炸掉四个,他终于出院了,又坚持着投入到枪榴弹的试验中,他坚持着“一个人知道为什么冒险,他就会投入到这项冒险的工作中去,后退一点,心里都会觉得不好受。现在,我们的民族正在火中燃烧,我们要在火中锻炼我们的意志。为民族赴汤蹈火,得到永生。”这是一个重大的试验,是一次更危险的试验,枪榴弹发爆炸,将吴运铎左膝盖炸了一个碗口大的血口,膝盖骨被掀开,他再一次住进了医院。1953年,他写了一篇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以感人至深的事迹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我们的力量、智慧、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人民、党!”
我从中体会到了吴运铎的坚强和勇敢!他刻苦顽强的精神,实在令我感动!从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把一切献给党”,它是有具体和实在内容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把一切献给党”这个伟大的信念,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党的儿女,是党的哺育和培养造就了他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每一个前进,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培养和支持、鼓励。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过着幸福的生活。很多小朋友怕吃苦,没有目标,什么都怕学,将来能为祖国做什么贡献。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革命者和建设者们的崇高精神,并以他们为榜样和动力,努力学习,回报家长、老师和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爱国的读后感2
詹天佑——一个爱国工程师,我为他的勇气和智慧所佩服。
课文所提及到的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一项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艰巨任务——建一条搭在高山深涧上的京张铁路。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破解了一道道难关,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中国争了一口气。
是什么力量驱使詹天佑不怕困难,出色的完成了这条铁路呢?我想,应该是那颗热切的爱国心吧。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颗爱国心,他不可能不怕困难,接受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颗爱国心,他可能会面对帝国主义者的讥讽中低下了头;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爱国,这条铁路不可能这么出色地完成,直至用到现在,甚至以后……
这一切成功的因素,全因为他的一颗爱国之心,一颗赤诚的中国心。爱国,每个人也许会说,也会懂。可是,有人会认为,我们还小,爱国要长大后才是我们的事。可我却认为,爱国,也可以从小事做起——捡起一张纸,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添一份洁净;遵守交通法规,维护秩序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节省资源;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多学知识、本领……
我们从小就要爱自己,爱集体,爱社会,爱城市,其实都是爱我们自己的国家。
爱国的读后感3
读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我就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由于刻苦学习,年轻的钱学森爷爷就被美国聘为终身教授,被誉为:“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一切待遇应有尽有。虽然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位每时每刻思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关不力量。”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但是美国不准他回国,并将他逮捕关押。但是他并没有屈服,后来在中国政府的协助下,被美方扣留并坚持斗争了五年的钱学森爷爷终于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爷爷是多么爱国呀!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并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呕心沥血,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的“导弹之父”。这种爱国精神真是让我感动不已。
看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以后,我觉得钱学森爷爷很了不起,因为钱学森爷爷心里始终想着祖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我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每当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时候,每当我国的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的时候……我都会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爱国精神,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我们也要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爱国的读后感4
我这天看了狼袭草原,我觉得实在是个性好看,推荐给大家。
剧中开始蒙古族的陶克和娜仁花结婚了。但是这件事被草原上的土匪乌日根那一伙明白了,乌日根决定把娜仁花抢过来。于是他就带领他的弟兄找娜仁花的父母,他们一过去,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拆娜仁花父母的房子。我看到那里时,心想:中国人民被日本欺负的原因就在那里,如果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恐怕日本鬼子早就被我们打跑了。
接下来的事是土匪拆娜仁花父母的房子时,他们的儿子不乐意了,就拿出家里的枪,本想打土匪一枪,不料却打中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就开枪把他打死了,并且把他的父亲也捅死了,正要杀他的母亲时,土匪看见了,就把日本鬼子引开了。我本怀着的愤怒情绪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因为土匪也是中国人,还有中国人的良心,他们毕竟救了娜仁花母亲一命呀!
最后土匪乌日根等人也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了,他们和陶克等蒙古人民联合起来打日本鬼子,但是乌日根最后为掩护战友也牺牲了。人们打败了这伙日本鬼子,最后又骑着马打鬼子去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的是: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到底有什么仇恨呀?他们无非是想称霸天下。但他们没有想过吗?他们也是人不是野兽,毕竟也有家庭呀!如果一家中少了一个人,那么这个家还完美吗?日本鬼子侵略别的国家,也给自我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如果侵略别的国家,被侵略的国家人民必须会起来反抗的,并且会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起来反对侵略,保卫家园。侵略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日本鬼子不是最后被打败投降了吗?有侵略野心的国家必须要引以为戒。我必须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中国受欺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爱国的读后感5
在暑假期间,当我打开书柜时,马上就看到了《爱的教育》,我便把它拿了下来,坐在凳子上读了起来,不一会就读到了《爱国的少年》这个故事。读完后,我心潮澎湃,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意大利少年俩年前被穷苦的父母买到了戏班子。受尽饥饿和虐待的他趁机逃了出来,遇上了领事馆的领事,让他上了回家的船。在船上几个喝酒的人十分同情他,便给了他许多的钱。少年高兴的回到了位子上。那几个喝酒的慢慢醉了,便骂起了意大利。少年听见了,便把他们送给的钱砸到他们身上,说:“我不要侮辱我祖国的人的钱。”
这个小小的意大利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放下了金钱,放下了怜悯。我的心被意大利少年深深的爱国情怀打动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二战快要结束时,德国知道他们已无力回天,就扬言要对法国执行“焦土政策”。当时美军尽力法国30多公里。为此,法国人民士气大振,纷纷从家中抄起武器抗击德军,德军知道法国人民会为国家而战,便撤出了法国。
再看受尽屈辱的民族背后,总有优秀的儿女挺身而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邓世昌指挥甲午海战撞向日寇的战舰;卢沟桥的枪声宣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全面抗战!全面同仇敌忾!大家可知道小英雄雨来?只要读了课文《小英雄雨来》,难道不被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吗?
在1939年,日本侵略我国,小雨来的村庄芦花村那时也被日本占领了。12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中,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了雨来,没想到的是,鬼子在开枪前,雨来就跳进了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溜之大吉了。
小英雄雨来虽然年纪小,但他的精神却很伟大,他与《爱国的少年》一文中那个小小年纪的意大利少年一样,深深的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的英雄,才打倒了侵略者,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国思想。爱祖国,平时要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和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为祖国好好学习,使自己有建设祖国的本领。
爱国的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他“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岳飞从小就有立志从军,报效国家的壮志,他的母亲在他背上特意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他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最后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爱国名人名言
近代也有很多的爱国故事,新中国的成立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换来的,2008的大雪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英雄。四川特大地震更是使中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全力支持抗震救灾,把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世界各国人民都佩服中国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志,那时我还在成都读书,那种感觉更深刻。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要以古今英雄人物为榜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虽然这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受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职责,有义务,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安危,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这一阶段,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是啊,修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学习,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同学们,阅读《国学经典》吧!《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第二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好的老师。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我认为可以将这五种需求简而言之为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人在物质需求得以基本满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越富足满足感越强,而这一满足离不开读书。
我很幸运,有一帮文友,他们善于小说、散文、
我是一个物欲感不强的人,所以更趋向精神层面的愉悦。读书让我很享受,读书让我与时代同步,读书让我与老公共修,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我们的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读书却是有境界的。首先,要身心合一。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其次,要书人合一。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第三,要天人合一。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比如:通过读书,我悟到做人要大气、正气和勇气,做女人还要有修养、懂营养、会保养,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爱。第四,要知行合一,就是认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与道德实践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知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深化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才能有真价值。第五,要时人合一。读书到最后,就会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终生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苏轼诗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勉励自己要坚持不懈地多读书、读好书,无愧于成长在苏东坡的故里——郁然千载诗书城,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和灵魂。
第三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