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句关于感情的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未必大丈夫。说的是名人墨客、有志之士们的感情。但也因为这样一句话致使多少男人为此而抱恨终生,无情末必真豪杰,有情未必大丈夫,反而有情的男人一定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而无情的男人也不一定是大丈夫。多少年来,中国的历史让男人成为英雄豪杰成为刚毅不倒的大丈夫。男人是勇敢、坚强的铁血硬汉,有泪不轻弹是他们的形象写真。可又有多少人,清楚男人的苦与脆弱!
一个男人的情感、一个成熟男人的情感、一种厚积薄发的情感,那么的让人沉重,让人感到窒息,在平常的生活中谁会把这种情感表现了出来呢?
尝试酒的“苦涩”是男人之间的情感的渲泄,他不需要安慰,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男人去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男人经常被称为理性动物,而当男人的理性无法压抑男人的感性时,男人的沉默都可以让人窒息,那种炙烈让人惊讶。男人的平时的情感好比是火山,表面的平静下永远蕴藏着炙烈,男人情感的爆发更是无可阻挡,肆意的流淌、渲泄,如同岩浆吞噬着一切,直到时间让他慢慢的冷却。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的苦难,在任何时候都比男人多”。可能,苦难来自于情感的失败、事业的挫折、梦想的破灭。难道这些苦难男人就没有吗?不,这些苦难同样适用于男人。单从情感上来说,男人,尤其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男人来说,可谓荆棘丛生。
女人痴情,可不善于表达的男人有时痴情的更深沉、这种深沉有如大海,看似平静。它含蓄,有时含蓄的深藏不露。就情感受挫折的承受力而言,男人远不及女人,一个这样的男人,一次的创伤可能会是一个烙印,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男人的烙印会更深更痛。如果说,人是“情感动物”,那么这类男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持久,有时还更加地多姿多彩。只是女人有时不理解这样的男人,一个从不向别人倾诉的男人,没有朋友是因为他知道;男人的事情需要男人自己去解决,一个从不向别人表露感情的男人,没有爱,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理智下的生存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一个从来不去爱的男人没有生活,因为他知道生活只是造物主套在每个男人身上的`枷锁,一个没有朋友,没有生活,没有爱的男人,只有一生的孤独,而[孤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的必然。
不管社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男人的心永远比女人苦,社会在变,世界在变,可男人的责任不变,也就是因为这些不变,使男人们的心便有了苦,便难以表达,便不敢于表达,男女平等之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可社会给予男人的却是不平等的条约,这一点相信有很多人认同,拿最基本上的情感的来说,一个女人想哭是理所当然,而一个男人呢,他要想哭就得寻找一个合适哭的场合。男人是英雄豪杰,大丈夫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5000多年来的封号!
于是,男人们为了做个响当当的大丈夫,而格外的表现出自我的刚毅和豪情,而心底的那一丝柔软的情思却被紧紧包裹在冷漠而残酷的外表下,直到一个特别的女人,她看透了他的伪装,她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里无发抒发的那些情绪,她用她女性的特有的温柔和理解,让他的心再也无法如此下去,他的心也开始了为她而春情荡漾。终于有个可以读懂他的人看到了真实的自我,终于可以卸下那沉重的伪装,卸下那所有的疲倦、脆弱、伤感、无奈,让他在她给的世界里真实的做个激情的男人。所有的压力、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忧愤、所有的疲惫,在她无声的眼光中荡然无存,他陶醉在这样的感觉里,轻松在这样的温情里,享受着属于他的心灵的默契。于是,他把她视为此生难得的红颜,却只敢在无人看到的角落偷偷的品味她给予他的绵绵情长,虽然他的心里也会有对她的爱慕,却要为了作个人前磊落的丈夫而躲闪她的脉脉深情。
男人很累,因为他的心底装着他的整个的世界,而他的世界却不会轻易让女人去触碰,而为他在爱里挣扎、牵挂和等待的女人呢,却依然在幻想着能够得到他整个的世界!会给吗?不,他的世界决不会完整的交给一个女人,那不过是女人的痴梦罢了!
所以,女人们,了解男人的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出自己的精彩,用全部的自我交给他也不会真正留住男人离去的脚步,而真正的去体会、懂得他、宽容他,却不依赖他,用你独特的感情和美丽而细腻的心灵才能锁住他的心,让自己成为他永远也无法读完的书,扑朔迷离却引人入胜,看到流连往返,看到无法离去!
男人的情感只为真正可以读懂他的女人奔放………
咬嚼之余〔1〕
我的一篇《咬文嚼字》的“滥调”,又引起小麻烦来了,再说几句罢。
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
第一回通信的某先生〔2〕似乎没有看见这一句,所以多是枝叶之谈,况且他大骂一通之后,即已声明不管,所以现在也不在话下。
第二回的潜源先生的通信是看见那一句的了,但意见和我不同,以为都非不能“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各人的意见,当然会各式各样的。
他说女名之所以要用“轻靓艳丽”字眼者,(一)因为“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但我却以为这“常想”就是束缚。
他说Go可译郭,Wi可译王,Ho可译何,何必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5〕为什么不能有伟力?但我却以为译“郭”“王”“何”才是“故意”,其游魂是《百家姓》;我之所以诧异《百家姓》的伟力者,意思即见前文的第一句中。但来信又反问了,则又答之曰:意思即见前文第一句中。
再说一遍罢,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所以将翻译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图便利,爱折中的先生们是本来不在所讽的范围之内的。两位的通信似乎于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
末了,我对于潜源先生的“末了”的话,还得辩正几句。
(一)我自己觉得我和三苏〔6〕中之任何一苏,都绝不相类,也不愿意比附任何古人,或者“故意”凌驾他们。倘以某古人相拟,我也明知是好意,但总是满身不舒服,和见人使Gorky姓高相同。(二)其实《呐喊》并不风行,其所以略略流行于新人物间者,因为其中的讽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针对旧社会的缘故,但使老先生们一看,恐怕他们也要以为“吹敲”“苛责”,深恶而痛绝之的。(三)我并不觉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郑重,来维持已有的名,以及别人的信仰。纵使别人以为无聊的东西,只要自己以为有聊,且不被暗中禁止阻碍,便总要发表曝露出来,使厌恶滥调的读者看看,可以从速改正误解,不相信我。因为我觉得我若专讲宇宙人生的大话,专刺旧社会给新青年看,希图在若干人们中保存那由误解而来的“信仰”,倒是“欺读者”,而于我是苦痛的。
一位先生当面,一位通信,问我《现代评论》〔7〕里面的一篇《鲁迅先生》〔8〕,为什么没有了。我一查,果然,只剩了前面的《苦恼》和后面的《破落户》,而本在其间的《鲁迅先生》确乎没有了。怕还有同样的误解者,我在此顺便声明一句:我一点不知道为什么。
假如我说要做一本《妥S禒丝苔传》,而暂不出版,人便去质问托尔斯泰的太太或女儿?我以为这办法实在不很对,因为她们是不会知道我所玩的是什么把戏的。
一月二十日。
备考:“无聊的通信”
伏园先生:
自从先生出了征求“青年爱读书十部”的广告之后,《京报副刊》上就登了关于这类的许多无聊的通信;如“年青妇女是否可算‘青年’”之类。这样无聊的文字,这样简单的脑筋,有登载的价值么?除此,还有前天的副刊上载有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亦是最无聊的一种,亦无登载的必要!《京报副刊》的篇幅是有限的,请先生宝贵它吧,多登些有价值的文字吧!兹寄上一张征求的表请收下。
十三,仲潜。
凡记者收到外间的来信,看完以后认为还有再给别人看看的必要,于是在本刊上发表了。例如廖仲潜先生这封信,我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虽然或者有人(也许连廖先生自己)要把它认为“无聊的通信”。我发表“青年二字是否连妇女也包括在内?”的李君通信,是恐怕读者当中还有像李君一般怀疑的,看了我的答案可以连带的明白了。关于这层我没有什么其他的答辩。至于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在记者个人的意见,是认为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文字的,所以特用了二号字的标题,四号字的署名,希望读者特别注意。因为鲁迅先生所攻击的两点,在记者也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不可不力求改革的。中国从翻译印度文字以来,似乎数千年中还没有人想过这样的怪思想,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者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的确是近十年来的人发明的(这种办法在严几道时代还未通行),而近十年来的翻译文字的错误百出也可以算得震铄前古的了。至于这两点为什么要攻击,只要一看鲁迅先生的讽刺文字就会明白。他以中国“周家的小姐不另姓绸”去映衬有许多人用“玛丽亚”,“婀娜”,“娜拉”这些美丽字眼译外国女人名字之不当,以“吾家rky”一语去讥讽有许多人将无论那一国的人名硬用《百家姓》中的字作第一音之可笑,只这两句话给我们的趣味已经够深长够浓厚了,而廖先生还说它是“最无聊”的文字么?最后我很感谢廖先生热心的给我指导,还很希望其他读者如对于副刊有什么意见时不吝赐教。
伏园敬复。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京报副刊》。
关于《咬文嚼字》
伏园先生:
我那封短信,原系私人的通信,应无发表的必要;不过先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就把它发表了。但因此那封信又变为无聊的通信了,岂但无聊而已哉,且恐要惹起许多无聊的是非来,这个挑拨是非之责,应该归记者去担负吧!所以如果没有彼方的答辩则已;如有,我可不理了。至于《咬文嚼字》一文,先生认为原意中攻击的两点是极重要且极有意义的,我不无怀疑之点:A,先生照咬文嚼字的翻译看起来,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为什么是堕落?我不明白。你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音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是近来新发明的,因名之曰怪思想么?但我要问先生认它为“堕落”的,究竟是不是“怪思想”?我以为用美丽的字眼翻译女性的名字是翻译者完全的自由与高兴,·无·关·紧·要·的;虽是新发明,却不是堕落的征兆,更不是怪思想!B,外国人的名是在前,姓是在后。“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是姓“高”;不过便于中国人的习惯及记忆起见,把第一音译成一个相似的中国姓,或略称某氏以免重复的累赘底困难。如果照中国人的姓名而认他姓高,则尔基就变成他的名字了?岂不是笑话吗!又如,Wilde可译为王尔德,可译魏尔德,又可译为樊尔德,然则他一人姓了王又姓魏又姓樊,此理可说的通吗?可见所谓“吾家rky”者,我想,是鲁迅先生新发明的吧!不然,就是说“吾家rky”的人,根本不知“高尔基”三音连合的字是他原来的姓!因同了一个“高”字,就贸贸然称起吾家还加上rky来,这的确是新杜撰的滑稽话!却于事实上并无滑稽的毫末,只惹得人说他·无·意·思而已,说他是·门·外·汉而已,说他是·无·聊而已!先生所谓够深长够浓厚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所在,究竟何所而在?虽然,记者有记者个人的意见,有记者要它发表不发表的权力,所以二号字的标题与四号字的署名,就刊出来了。最后我很感谢先生上次的盛意并希望先生个人认为很有意思的文字多登载几篇。还有一句话:将来如有他方面的各种的笔墨官司打来,恕我不再来答辩了,不再来凑无聊的热闹了。
撰安!
十六,弟仲潜敬复。
“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姓高,”廖先生这句话比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有精采。
可惜这句话不能天天派一个人对读者念着,也不能叫翻译的人在篇篇文章的原著者下注着“高尔基不姓高,王尔德不姓王,白利欧不姓白……”廖先生这篇通信登过之后不几天,廖先生这句名言必又被人忘诸脑后了。所以,鲁迅先生的讽刺还是重要,如果翻译界的人被鲁迅先生的“吾家尔基”一语刺得难过起来,竟毅然避去《百家姓》中之字而以声音较近之字代替了(如哥尔基,淮尔德,勃利欧……),那末阅者一望而知“三个音连成的字是姓,第一音不是他的姓,”不必有烦廖先生的耳提面命了。不过这样改善以后,其实还是不妥当,所以用方块儿字译外国人名的办法,其寿命恐怕至多也不过还有五年,进一步是以注音字母译(钱玄同先生等已经实行了,昨天记者遇见钱先生,他就说即使第一音为《百家姓》中的字之办法改良以后,也还是不妥),再进一步是不译,在欧美许多书籍的原名已经不择了,主张不译人名即使在今日的中国恐怕也不算过激罢。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京报副刊》。
《咬文嚼字》是“滥调”
伏园先生: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一篇,在我看来,实在毫无意义。仲潜先生称它为“最无聊”之作,极为得体。不料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对于这“最无聊”三字大为骇异,并且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种,为翻译界堕落的现象,这真使我大为骇异了。
我们对于一个作家或小说戏剧上的人名,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想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
在中国的文字上,我们在姓底下有“小姐”“太太”或“夫人”,若把姓名全写出来,则中国女子的名字,大多有“芳”“兰”“秀”等等“轻靓艳丽”的字眼。周家的姑娘可以称之为周小姐,陈家的太太可以称之为陈太太,或者称为周菊芳陈兰秀亦可。从这些字样中,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女性。在外国文字中可就不同了。外国人的姓名有好些Syllables〔9〕是极多的,用中文把姓名全译出来非十数字不可,这是何等惹人讨厌的事。年来国内人对于翻译作品之所以比较创造作品冷淡,就是因为翻译人名过长的缘故(翻译作品之辞句不顺口,自然亦是原因中之一)。假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叫做ElizabethTolstoi,我们全译出来,成为“托尔斯泰伊丽沙白”八字,何等麻烦。又如有一个女子叫做MaryHildaStuwart,我们全译出来,便成为“玛丽海尔黛司徒渥得”也很讨厌。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名字称为托尔斯泰小姐或司徒渥得夫人,因为这种六个字的称呼,比起我们看惯了周小姐陈太太三字的称呼多了一半,也不方便。没法,只得把名字删去,“小姐”,“太太”也省略,而用“妥S禒丝苔”译ElizabetTols-toi,用“丝图娃德”译MaryHildaStuwart,这诚是不得已之举。
至于说为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故意把原名删去,有失原意的,那末,我看根本外国人的名字,便不必译,直照原文写出来好。因为中国人能看看不惯的译文,多少总懂得点洋文的。鲁迅先生此举诚未免过于吹毛求疵?
至于用中国姓译外国姓,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假如Gogol的Go可以译做郭,Wilde的Wi可以译做王,Holz的Ho可以译做何,我们又何必把它们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
诚然,国内的翻译界太糟了,太不令人满意了!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正多,却不是这两种。伏园先生把它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算多事,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做这种吹敲的勾当。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鲁迅先生是我所佩服的。讥刺的言辞,尖锐的笔锋,精细的观察,诚可引人无限的仰慕。《呐喊》出后,虽不曾名噪天下,也名噪国中了。
他的令弟启明先生,亦为我崇拜之一人。读书之多,令人惊叹。《自己的园地》为国内文艺界一朵奇花。我尝有现代三周(还有一个周建人先生),驾乎从前三苏之慨。
不过名人名声越高,作品也越要郑重。若故意纵事吹敲或失之苛责,不免带有失却人信仰的危险。而记者先生把名人的“滥调”来充篇幅,又不免带有欺读者之嫌。冒犯,恕罪!顺祝健康。
潜·源。
一月十七日于唐山大学。
的先生看了不以为然,我猜想青年中这种意见或者还多,那么这篇文章不是“滥调”可知了,你也会说,我也会说,我说了你也同意,你说了他也说这不消说:那是滥调。鲁迅先生那两项主张,在簇新头脑的青年界中尚且如此通不过去,名为滥调,是冤枉了,名为最无聊,那更冤枉了。记者对于这项问题,是加入讨论的一人,自知态度一定不能公平,所以对于“潜”字辈的先生们的主张,虽然万分不以为然,也只得暂且从缓答辩。好在超于我们的争论点以上,还有两项更高一层的钱玄同先生的主张,站在他的地位看我们这种争论也许是无谓已极,无论谁家胜了也只赢得“不妥”二字的考语罢了。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京报副刊》。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2〕指廖仲潜。
〔3〕ElizabethTolstoi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
1、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鞅
3、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4、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5、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6、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严复
7、不公正的东西实在无益于人;公正的东西至少无损于人。——享乔治
8、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9、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10、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
11、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12、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培根
13、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14、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15、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16、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恩格斯
17、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18、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享利贝克
19、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20、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21、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
2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23、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24、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25、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26、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27、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密
28、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29、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家严复
30、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31、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32、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兰多
3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34、高调慈善和低调慈善的爱心是平等的。——陈光标
35、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36、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37、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8、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39、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40、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4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42、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4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44、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柏拉图
45、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46、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47、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48、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
49、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艺文类聚
50、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詹安弗劳德
51、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52、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53、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54、所有人都应该是兄弟,这只是那些没有兄弟的人们的幻想。——夏尔尚肖那
55、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56、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
57、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
58、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
59、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袁子正论
60、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西塞罗
61、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一不得不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62、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拉罗什富科
6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64、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
65、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奥立弗哥尔斯密
66、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最喜欢平等。——冈察洛夫
67、友谊是两个平等者之间的无私交往;爱情则是暴君与奴隶之间的卑下交流。——奥立弗哥尔斯密
68、因为气候智力精力趣味和观察力的差别,人和人之间是永远谈不到有什么平等的。因为不平等才应该把自然法则当作确定不变的规律。但我们能使不平等变得不易觉察,正像我们把不平等视为雨——契诃夫
69、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间,离开利害关系所结的交际,而欺诈却是暴君和奴隶之间的卑鄙关系。——歌尔德斯密斯
70、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