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3.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6.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10.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老师
1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我们一起看一下名言名句可以用那里?
1. 做题目
若把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例如:章炳元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题目就是怀特黑德的名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使文章显得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好的题目能为写好下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作文的重要一环。
2. 做分论点
名言名句还可以作为分论点使用。如去年的高考作文,有位考生拟定的题目是《移植记忆≠获取能力》,在论述了“即使记忆真可移植,也只能是移植知识”之后,作者又灵活化用名句提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分论点,论述移植记忆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即便靠移植记忆得到了某些知识,也不可能提高素质。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全文论述呈递进关系,结构严谨,论点明确,说服力强,真正让人领略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
3. 做论据
在论述中引用名言名句作论据,效果显着。因为名言名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一名句既可作为论点“近墨者黑”的有力论据,又能作为引子引出自己的议论、评价和感受,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论述的目的.。
如在论述“磨难,生活的馈赠”这一论点时,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这时,我们自然会从名言中汲取力量,悟出道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便接踵而至了。
4. 做点缀,填亮色
名言名句还是行文中的点缀,能使文章平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在引用文天祥的英雄事迹论述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骨气的时候,引用了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有力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要把碧血丹心奉献给抗元复国事业的英雄气概。因诗句极富感染力,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最后总结:
对于名言名句,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随手拈来,为我所用。把名言名句作为论点使用时,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不可勉强为之,以免立意失误。把名言名句当做论据使用时,则要求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对其内涵把握得十分准确。这样才有可能运用得当,妙笔生花。
三、结构严谨,起落有致
1、结构要严谨。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一切优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可见,结构严密、整齐、有序,有体式、有质感。影评文章也要在行文上注意段落层次和行文逻辑。
2、结构要错落有致+详略得当。
夏衍在其作品《夏衍论创作》中谈到“没有波澜、没有曲折、没有起伏,正象一座房屋、一个园林,一进门就可以一览无余,这是文章的大忌。” 评“悬念”。因此,面对创作性的评论文章,一定要在谋篇布局中下心思。可以尝试小标题的巧妙运用,但是不提倡“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一,二,三,四”等粗俗的分层方法。
第四节 正文行文写作超级思路
1分层分段:首先写出几个小标题
2每层(分论点):观点、理论、案例、论证
⑴观点:中心句(得分意识)
⑵理论:引用
⑶案例:来自剧情、打包举例
⑷论证:感 析 评 论
①感:感想,感性的思想,与电影有关,基调是理性的(观众)。
②析:分析,即现象到本质、个体到整体、分析到综合
what(2-3个视听段落)
which
how 《常用词汇》
③评:评论角度主要有
A观众的心声——看片
B笔者——电影本身
C专家、大师的“权威评论”
——价值(商业 审美 社会)、地位、流派、导演风格、哲学+美学+心理学
④论:论电影的本体,“电影拍得好不好”,而不是论电影讲述的“故事”或者“人物”。
3注意过渡:过渡句、过渡段。
4排列段落的“逻辑顺序”:先后、因果、并列、顺承、递进、转折、总分、……也写成“小标题”的形式。
5层次之间的关系:1最好是“递进”,“顺承”也可以,最低级写“并列”。
2“层次字数长度、论证方式、语言特点”要相似,有整体性。
3运用连词连接段落
6注意回扣主题:主题:影评的中心论点(副标)
1重复,在不同的段落中多次写“主题词”。
2使用近义词、变形词,变相回扣主题。
3引用名家的名言,权威回扣主题。
4侧面回扣主题,用观众反映说话。
7注意标点: , 。 ? ! ……
《》 : A;B;C ( ) A、B、C、D A-B-C
8独词、独句成段:可以作为“过渡句”、“分界线”、“点题,升华主题的句子”2/3、3/5处
9转折段:常见的有“感情荒漠化”、“细节处理不到位”、“人物塑造不生动”、“剧情不合逻辑”、“硬伤”。
10行文总结段:电影的真谛……→人性……→人文关怀、人文气息、人文情怀……→普世价值。共鸣
(五)结尾点题
如果说整篇影片评论文章有题目、副标、题引、正文(开头、分层论述、批判如:情感荒漠化)、结尾、后记等构成元素的话,一定要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当然,也要注意语言和辞藻的生动和层次的递进,从而达到
① 总结全文,②深化文章主题(副标),③发出呼吁(多拍像这样的好电影),④引导审美方向(导演风格、艺术特色),⑤提升到“人性”、“人文关怀”、“普世价值”的高度的目的。
《手机》:人际关系冷漠---信任危机—社会问题—电影关注现实当下人的生存状态—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