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寄小读者作者名言 正文

寄小读者作者名言

时间:2025-05-13 23:51:20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1

寄小读者 通讯十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寄小读者 通讯十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寄小读者 通讯十冰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儿童散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方 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领略阅读儿童文

寄小读者 通讯十冰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儿童散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方 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领略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唤起学生童年的回忆,也唤 起学生心中的美好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与体会文中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文中一些比较难懂的文句的理解,以及文眼“我们之间弥漫着深深的痴和爱”的 体会。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浓郁的歌颂母爱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美好情感,并理解 生活的美好。因此除了阅读,还可以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这种深深的 爱意。冰心的散文极富语言的美感,课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之。 还可以拓深学生的阅读,比如欣赏《纸船》和冰心关于母爱的其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好不好?(播放阎维文的 《母亲》并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同学们,这首歌曲唱出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深沉之爱和无尽感谢。是呀,母 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人。不管你是美丽还是丑陋,是多 病还是健康,是富贵还是贫穷,母亲对你始终不离不弃。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纯 洁的。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旋律,也是文学历久弥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著名的讴歌母爱、赞美母爱的儿童散文——寄小读者。 (板书课题 寄小读者 通讯十 冰心) 。

二、了解作者冰心 同学们,上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请同学阅读课文并自己查资料了解作者。 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好,那么那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冰心?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 主要作品: 诗集: 《繁星》 《春水》 通讯集: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 散文集: 《樱花赞》 《小桔灯》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晚晴集》 其中《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 ,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 、 ,为无标题的自由体 小诗,以“自然” “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 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 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 说《空巢》获 1980 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写作背景 《寄小读者》 是冰心女士在 1923 年-1926 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 , 共二十九篇, 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 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 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 《再 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 童真、母爱。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四、阅读课文,追忆往事 1、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找出冰心通过母亲之口追忆了哪 些童年往事? 你从母亲那儿听到了哪些童年往事?请告诉大家。

五、体会冰心与母亲的“痴和爱” 你爱自己的母亲吗?你和母亲的关系怎么样?冰心和母亲的关系又如何?找出 文中最能体现冰心和母亲关系的一句话。 有人评论冰心的这篇通讯为“一把痴情泪,满纸荒唐言,于荒唐中现真情。”作 者也说: “我们中间弥漫了痴和爱。” 结合全文,谈谈哪些地方、那些文字体现了 冰心与母亲的之间的“痴和爱”。 1、母亲爱“我”有哪些?母亲痴信“我”什么? 2、“我”对母亲的爱体现在哪些文字上? 3、你能谈谈你对这种“痴和爱”的体会吗?在学生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在点评时可以适当补充以下材料: 歌颂母爱的名言 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4、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 伯伦) 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6、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 赤子之心。(惠特曼)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一个母亲一生撒的八个谎!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 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 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 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 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 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 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 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 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 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 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 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 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 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 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 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 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 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 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 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 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 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 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 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

六、配乐朗诵课文1、请同学们拿起笔来,画出文中感动你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2、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文中打动自己的句子。

七、主旨分析 《通讯十》是作者唱出的一曲动听的母爱颂歌,母爱是本文的主旨,在表达母爱 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痴”字。作者饱含深情,通过一幅幅不同的画面将爱心、 童心和自然成功地交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爱的主题。

八、拓展阅读 冰心歌颂母爱的句子: ▲ “茫茫的大地上,岂止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 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 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 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 空下的隐蔽?

九、作业布置 1、回家时向父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大声说出你对他们的爱。 2、上网查阅冰心的歌颂母爱的其他作品,摘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寄小读者 通讯十 冰心 我 ←痴和爱→ 母亲(母爱、童真、自然)爱的哲学 教后感: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歌颂母爱、赞美母爱的散文,爱意温情弥漫全文,文章文字优 美,感情真挚,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缱绻的情思。文章文采清丽纤巧,叙事如话, 抒情如诗,比较适合学生朗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带有感情地谈出自己所感受到的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也对 冰心的其他作品很感兴趣。在阐释和讨论中,有的学生声音甚至都变得一度哽咽,现 场气氛变得有点凝重。在我列举自己精心选择的关于母爱的名言时,学生睁大眼睛、 屏住呼吸, 听得很专注。 在我向学生讲述 “母亲一生撒的八个谎” 这个感人的故事时, 我自己也被深沉的母爱深深打动了,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教授这节课后, 觉得自己又一次受到了爱的教育, 又一次体味到了 “人间第一情” 的至真至纯至美。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2

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

“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这时眼泪已湿了我们两个人的眼角!

亲爱的小朋友:

在塔什干开过亚非国家作家会议以后,我们曾到乌兹别克共和国各地去参观。我们参观了三个集体农庄,一处油田,几个工厂——纺织厂,茶叶包装厂等;还有几个学校,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们心中总是十分惊喜,十分激动!这里本是有名的“饥饿的草原”,在社会主义革命以前,这里还是一眼看不见边的茫茫的黄沙,没有青草,也没有树林。春天,山顶的积雪,融化成浑浊的山洪,沿着秃山危崖,翻滚而下,潜没在流沙地里,一会儿就看不见了,一阵风起,烈日下的黄沙,又在天空飞扬。在这里,从前住着几乎全部是文盲的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式的生活。这些悲惨的景象和故事,几乎不会使人相信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一幅图画呵!

我们在乌兹别克境内的参观旅行,都是飞机来往。这里的天空,永远是晴朗的,从飞机上下望,看见的是:在丘陵和黄沙之间,不时有一簇一簇的绿树,和一大片一大片的棉田,闪闪发光的河流,在棉田里蜿蜒穿行。村庄和城市都是半现在葱郁的树林之中,街市像尺划的一样,极其齐整。飞机着地,我们坐着最新式的小卧车,进入城市,塔什干城不必说了,就像撒玛尔汗、安集延、费尔加纳,也都不亚于我所看过的欧洲的城市,整个城建筑在绿洲之中,浓密的树荫,伏盖着宽广的柏油路,伏盖着高大的层楼,其中有公共机关,有书店,有剧场,有旅馆,还有陈列着精美货物的百货商店。马路中间种着各样的繁花,最普通的'是浮动着清香的各色的玫瑰。马路上走着服装整洁的男女老幼,上班的,上学的,个个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向着远方来客,投射着亲切的眼光!这便是从前的“饥饿的草原”和它的落后困苦的人民,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他们带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他们整个地翻了身了!

乌兹别克的人民,自豪地告诉我们说:“我们这里,地上布满了白金——棉花,地下布满了乌金——石油。”我们参观过安集延的自动化的油井,产量是每天五百吨。油区有十二公里长,十四公里宽,由七百公尺以外的调度室里操纵的吸油机,一上一下地,散布在这广大的丘陵上的二百五十个井口上,不停地操作。这“饥饿的草原”不但驯服地向勇敢的乌兹别克劳动人民,献上丰富的石油,它也献上了每年三百万公担的棉花(居苏联全国棉花产量的百分之六十)。谈到棉花,我们看到的真是太多了,不但在绵延无际的棉田里,而且在城市的广场上,甚至于公路上,都铺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一般的棉花!这正是晒棉花的季节,丰富的产量,使得广大的晒棉场地都不够用的了,快乐的农民只好借用了平坦而阔大的广场和公路,我们的汽车也就快乐地让出公路,而在土路上飞驰了!

我们默默地在吸取着羡慕着这一切,我们不但为乌兹别克人民眼前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更为我们自己将来的幸福生活,感到无限的欢欣和鼓舞。乌兹别克的今天,就是我们西北地区的明天,而且是不远的明天!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下,才显出劳动人民力量的伟大。在社会主义的创造热情鼓舞下,人类发现了自己的伟大与尊严,他们团结起来,伸出千百万双粗壮的手臂,向冷漠的大自然,夺取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此,我遥望南方,向我们在祖国的柴达木,克拉玛依,三门峡,刘家峡,甘肃,新疆,青海各地……兴修农田水利和开发油井的男女青年们致敬!让我们鼓足干劲,迎头赶上吧!

乌兹别克地方,可写的岂止石油和棉花?他们还有比蜜还甜的葡萄和瓜果。提到瓜果,真是“口颊留芳”,留着和安集延大运河一块儿描写吧!

祝你们三好!

你的朋友 冰 心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日,莫斯科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3

寄小读者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熟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恰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

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

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 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 b.菊花 c.桂花d.蒲公英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

8. 圣诞

9. 瓜果节

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b 5. a 6. b 7 .a 8. a 9. d 10. a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4

寄小读者通讯10阅读答案 如下,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_百度作业帮

寄小读者通讯10阅读答案 如下,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都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辰星,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这些文字说明母爱有何特点,至少3个词回答

2.谈谈你对母亲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这句话的理解

速度给

语文东村K汮窦鮳垠20xx-11-09

1、这些文字说明母爱有博大、温柔、无私的特点.

2.母亲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这句话说明母亲的爱是出自内心的,具有慈母天性的,单纯的,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给自己的孩子看的.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5

我:想到什么说什么的好奇心的特点和懵懂求知欲的性格特点。母亲:含蓄,温文尔雅,大爱无私。

母亲用她的爱无私的爱着作者,说明母亲对作者爱的教育相当深刻,也证明作者懂的爱自己就是爱母亲。

万象纷乱。作用:为了烘托出母亲母爱是作者内心最大的精神支柱。只要有母爱存在不因外物而走投无路,只因母爱的存在一切将生机勃勃拥有归宿。

作者发现母爱是伟大没有边际的母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你在与不在,母爱也不曾不减,永远那么高尚。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6

①深刻或者高深,我个人认为是深刻比高深更有张力②我的性格特点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的好奇心的特点和懵懂求知欲的性格特点.母亲性格的特点是含蓄,温文尔雅,大爱无私.有一种谁言寸草心的感觉.③母亲用她的爱无私的爱着作者也就是爱着作者母亲自己,说明母亲对作者爱的教育相当深刻.也证明作者懂的爱自己就是爱母亲.④词语~:万象纷乱.写景是为了烘托出母亲母爱是作者内心最大的精神支柱.只要有母爱存在不因外物而走投无路,只因母爱的存在一切将生机勃勃拥有归宿.⑤作者发现母爱是伟大没有边际的母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你在与不在,母爱也不曾不减,永远那么高尚.⑥冰心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母爱的诠释以及母爱的无私伟大和高尚.作品~:《纸船》

《寄小读者》1923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冰心,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歌颂童真;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祖国。心物相映 ,情景交融。以自然、童真为主题。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

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老鼠呜咽……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

山东是我灵魂上的故乡,我只喜欢忠恳的山东人,听那生怯的山东话。

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不瞒你说,妹妹,我舍不得母亲,舍不得一切亲爱的人!”

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

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海波声中,童心和游伴都跳跃到我脑中来。

我承认你们是我的快乐和慰安,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思的。

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这是如何可惊喜的事,从母亲口中,逐渐的发现了,完成了我自己!。

山中虽不大记得日月,而圣诞的观念,却充满在同院二十二个女孩的心中。

谁无父母,谁非人子?母亲的爱,都是一般;而你们天真中的经验,却千百倍的清晰浓挚于我!

我凝望天空,有三颗最明亮的星星。轻淡的`云,隐起一切的星辰的时候,只有这三颗依然吐着光芒。

如今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

小朋友,我们所能做到的,一朵鲜花,一张画片,一句温和的慰语,一回殷勤的访问,甚至于一瞥哀怜的眼光,在我们是不觉得用了多少心,而在单调的枯苦生活,度日如年的病者,已是受了如天之赐。

又猛忆起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和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对我此时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

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

只是为着“正义”,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

同情和爱,在疾病忧苦之中,原来是这般的重大而慰藉!

这是海的真面目呵。浩浩万里的蔚蓝无底的洪涛,壮厉的海风,蓬蓬的吹来,带着腥咸的气味。

二十一

这老屋中仍是有琴有书,原不至太闷,而我终感着寂寞,感着缺少一种生活,这生活是去国以后就丢失了的。你要知道么?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

二十二

红人身躯壮硕,容貌黝红而伟丽,与中国人种相似,只是不讲智力,受制被驱于白人,便沦于万劫不复之地!……

二十三

古人供给我们这许多美好的材料,叫我们有最高尚的娱乐,如我们仍不知领略享受,真是太对不起了!

二十四

几百个乘客在舟上,优游谈笑,说着乘风破浪,以为人人都过着最闲适的光阴。不知舱面小室之中,独有一个凝眸望远的船主,以他倾注如痴的辛苦的心目,保持佑护着这一段数百人闲适欢笑的旅途!

二十五

我写儿童的时节,我似乎看得见那天真纯洁的对象,我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

二十六

绮色佳真美!美处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与泉相近,是生平第一次,新颖得很!

二十七

而针针见血的生命中之各趣,是须用一片一片天真的童心去换来的。互相叠积传递之间,我还不知要预备下多少怯弱与惊惶的代价!

山中杂记

——遥寄小朋友

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二十八

母亲,为了你,万里归来的女儿,都觉得这些国外也常常看见的残月朝晖,这时却都予我以极浓热的慕恋的情意。

二十九

我回家了!这“回家”二字中我迸出了感谢与欢欣之泪!三年在外的光阴,回想起来,曾不如流波之一瞥。

冰心《寄小读者》原文

亲爱的小朋友:

八月十七的下午,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

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仅仅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放这庞然大物,载着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

船上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泼。除了三餐外,只是随意游戏散步。海上的头三日,我竞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后来自己回想很奇怪,无他,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海波声中,童心和游伴都跳跃到我脑中来。我十分的恨这次舟中没有几个小孩子,使我童心来复的三天中,有无猜畅好的游戏!

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竞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

八月十八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阑旁,凉风吹衣。银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远远听得楼阑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

十九日黄昏,已近神户,两岸青山,不时的有渔舟往来。日本的小山多半是圆扁的,大家说笑,便道是"馒头山"。这馒头山沿途点缀,直到夜里,远望灯光灿然,已抵神户。船徐徐停住,便有许多人上岸去。我因太晚,只自己又到最高层上,初次看见这般璀璨的世界,天上微月的'光,和星光,岸上的灯光,无声相映。不时的还有一串光明从山上横飞过,想是火车周行。......舟中寂然,今夜没有海潮音,静极心绪忽起:"倘若此时母亲也在这里......"我极清晰的忆起北京来,小朋友,恕我,不能往下再写了。

冰心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日,神户。朝阳下转过一碧无际的草坡,穿过深林,已觉得湖上风来,

湖波不是昨夜欲睡如醉的样子了。--悄然的坐在湖岸上,伸开纸,拿起笔,抬起头来,四围红叶中,四面水声里,我要开始写信给我久违的小朋友。小朋友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水面闪烁着点点的银光,对岸意大利花园里亭亭层列的松树,都证明我已在万里外。小朋友,到此已逾一月了,便是在日本也未曾寄过一字,说是对不起呢,我又不愿!

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阑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我只

能在晨间绝早,船面无人时,随意写几个字,堆积至今,总不能整理,也不愿草草整理,'便迟延到了今日。我是尊重小朋友的,想小朋友也能尊重原谅我!

许多话不知从哪里说起,而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一层层的没上杂立的潮石,直到我蔽膝的毡边来,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的形容介绍她!她现在横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小朋友,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便只有她--海的女儿,能慰安我了。Lake 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嘱咐它,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它到远东去。

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了,若问我爱哪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这也许太抽象,然而我没有别的话来形容了!

小朋友,两月之别,你们自己写了多少,母亲怀中的乐趣,可以说来让我听听么?--这便算是沿途书信的小序,此后仍将那写好的信,按序寄上,日月和地方,都因其旧,"弱游"的我,如何自太平洋东岸的上海绕到大西洋东岸的波士顿来,这些信中说得很清楚,请在那里看罢!

不知这几百个字,何时方达到你们那里,世界真是太大了!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四日.慰冰湖畔,威尔斯利。

冰心寄小读者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天天盼着自己长大--长成大人。然而有一个很著名的大人却想做回小孩,她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大人就是冰心。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她很喜欢孩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散文、诗歌和小说。上面那句话,就是她在《寄小读者》中,对孩子们说的。在她的文章中,时常出现花朵、小草、清流、流星这些小巧轻灵的名字,冰心看到这些平凡的自然之物,就像一般人看到的一样,但是她又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2、赏析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3、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人物评价/冰心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一一梁实秋

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茅盾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魏巍

“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温xx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橘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萩野修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