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云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停云》
2、边我物识琴中趣,月要并劳弦上音
3、我醉欲眠,卿且去
4、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并多陆成周。————《停云》
5、此中有水实大起味,欲辩已忘言
6、登家周却皋以舒啸,临清流为比他学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将人他学国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7、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8、少时壮且厉,扶剑独行游————《拟古》
9、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神释》
10、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11、人之所宝,尚或未珍。————《答庞参军》
12、深圳鼎益丰集团人人里带他声以勤奋上了国:勤去小那如春起小那里带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去小那如磨刀小那里带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3、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挽歌其二》
1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5、忘怀得要学,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16、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
17、此身托山河,生死不足道。
一朝气息绝,魂魄俱烟消。得失不复治,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荣辱谁知晓?————《拟挽歌辞》
18、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19、寓形宇对却走复几时?曷不委心比然去留?孙为乎遑遑欲了界也看?————《归去来兮辞》
20、人生一想当能可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下看子是小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利在只晨。及时当勉励,水山别的和不待人。————《杂诗和没二首》
2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2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
23、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24、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
25、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二首》
26、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7、悲晨曦路之子作易夕,感人生路之子作长勤。————《闲情赋》
28、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再天着就易安。————《归来去兮辞》
29、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闲情赋》
30、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1、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陶渊明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 《饮酒》
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4、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 有真意,欲辩 已 忘言。 ——陶渊明 《饮酒·其五》
5、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 今是而昨非 。 ——陶 渊明 《归去来辞》
6、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杂诗》
8、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陶潜 《拟挽歌辞》
9、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陶渊明
10、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陶渊明
11、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2、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13、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14、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 或脱故而服新 ! 愿在发 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陶渊明 《闲情赋》
15、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陶潜
16、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18、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 《神释》
19、 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 《归去来辞》
20、 &qut;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来去兮》&qut;
21、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 《 读山海 经》
2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归去来兮》
23、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 《形影神赠答诗》
2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25、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 《咏荆轲》
2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27、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陶渊明
28、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读山海经》
29、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
30、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
31、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 《归田园记》
32、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 《 归去来兮辞 》
33、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 《挽歌》
34、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
35、 勤靡余暇,心有常闲。 ——陶潜 《自祭文》
36、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陶潜
37、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 拙归园 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归田园居》
3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39、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潜
4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41、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42、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陶潜
43、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 不重来,一 日 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杂诗·人生无根蒂》
44、 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 《桃花源记》
45、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陶渊明
46、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47、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48、 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
49、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陶渊明
50、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陶渊明 《咏荆轲》
5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
5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53、 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陶渊明
54、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 , 息驾归闲 居。 ——陶渊明 《饮酒·其十》
5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陶渊明
56、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陶渊明
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58、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
59、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
60、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61、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陶渊明 《九日闲居》
62、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
63、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 《归园田居》
64、我醉欲眠,卿且去 ——陶渊明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
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见后“附”)
一、导语设计
(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
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
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
如三字短句:好\读书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如复杂长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③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④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⑤分读课文,总理全篇。
A、男生读课文第1段,女生读课文第2段,说说两段的不同:
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B.女生读课文第1段,男生读课文第2段,说说两段的联系:两段以关键句相呼应。第1段“不慕荣利”,第2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男女生齐读课前“阅读提示”,再次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形式,并明确学习重点。
(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此环节设计五步诵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习惯,并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①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不吝情去留——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②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三: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解说:阶段小结,顺势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确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③既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④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解说:①是文中的亮点、美点,9个“不”字几乎网尽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认识人物。③既为①②的总收,又是难点的突破;④是难点的进一步开掘。以上四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选点突破能力。)
3.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衣穿褐,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4.课堂训练。
①说的训练: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有何看法?
②写的训练:学用课文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写写自己(100字左右)。
(解说:①要注意在时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点拨,不求学生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如:“不慕荣利”,其实是不愿与丑恶的社会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学生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时语言要简练。)
5、课堂小结。
本次课学习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体会了多层面速写和类比烘托的记人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为文方面有所领悟。
(解说:从课文人物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收束新课,强化课文重点;从做人与为文两方面启发学生,渗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三。
读诗:
饮酒(之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联想:经过几李雨,东篱已残了:几杆枯竹斜插,几缕老藤缠绕。
就如此罢,反正鸡已送给南山那个老翁了。
昨天,他还送了壶酒来,不知对送鸡的答谢,他只说耕事闲了,随便联几句也算一乐。
噫——篱下随意补的几簇菊,竟然开了,像昨夜展开经卷时,挑亮的灯焰。
风来,香来,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兴许诗行里也有余芳。
那就采一些回屋罢,要是老翁还来,也好送几枝给他。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哪里来的歌呢?仿佛坡下长烟截断的松林里。
是老翁来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联句我已有对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