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敬老院》
小凌河畔敬老院,
景色迷人醉人间。
二层楼房面朝南,
目视溪水北靠山。
宽敞院庭花鲜艳,
凉亭围坐慢叙谈。
居室洁净设彩电,
严冬时节供热暖。
体育厅内便健身,
活动厅内摆棋盘。
文化室内读书刊,
娱乐场地拉胡琴。
饭厅扑鼻日三餐,
医务室里药齐全。
晨练漫步绕河边,
旅游观光写诗篇。
万众齐赞笑开颜,
幸福生活谢党恩。
《我们要尊敬老人》
每个爷爷。奶奶都曾经年轻过,
每个爷爷、奶奶年轻时都努力工作过,
付出过无数辛劳和爱,
现在爷爷、奶奶老了,变得像个小孩子一样,
渴望陪伴,渴望关怀,渴望呵护,
每个孩子都要爱自己的爷爷、奶奶,
并且爷爷在我们小时候照顾我们,奶奶也一样,
要用自己的心去疼爱,关爱他们。
也要爱所以像爷爷、奶奶一样的老人。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慈乌夜啼】
【唐】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墨萱图·其一】
【元】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思母】
【宋】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送母回乡】
【唐】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别老母】
【清】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0、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2、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3、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6、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8、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9、帽堕笑凭纤手取。——《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1、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22、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23、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4、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25、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6、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2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29、秋明白鹭双飞处。——《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1、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32、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33、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34、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35、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惜黄花慢?菊》
36、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3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3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9、倒照秦眉天镜古。——《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0、一年佳节过西厢。——《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