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大部分是话题。话题的内容不外乎以下三方面:
1. “我”与社会。 2. “我”与他人。3. “我”与自己。
再看中考一些优秀作文,之所以得高分不外乎以下几点:
1. 醒目的标题。2. 精彩的开头。3. 意味深长的结尾。4. 深刻的议论。5. 动人的细节。6. 美化的'文面。
针对这些,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 狠抓落实书写关
在教学复习中,仍念念不忘让学生练字。并且定期上交,查看。指出书写中的失误,如间架结构、字正圆滑、力度大小、排放工整等方面。且实行面批,当场纠正。好的表扬,不行的看着他书写,直到改正了为止。初三复习非常繁忙,我还抽出一节课来上习字课,指导学生书写姿势、握笔姿势、眼、手、身子、要端正。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的字过关了,作文的卷面也很整洁了。为中考的高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巧过标题醒目关
拟题非常重要。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写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所以标题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裁。针对去年全国语文话题的题目,加以训练,并提供了一些拟题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加以运用。以下是一些拟题的技巧。 各举一例:
1. 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
① “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 巧用算式法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
① “学习”话题——《8-1 > 8》
3. 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
①“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4. 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
写作是英语的第二大重头戏,仅次于阅读。但是这部分又经常被考生忽略,考前不动手,依赖临考模板,很难写出高分
1、灵活改变句子开头
在通常情况下,英语句子的排列方式为“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位于句子开头。但若根据情况适当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比如使用倒状语或以状语开头等,会使文章增强表现力。
- You can do it well only in this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do it well.
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好。
- A young woman sat by the window.→ By the window sat a young woman.
窗户边坐着一个年轻妇女
2、避免重复使用词语
为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富表现力,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来表示同一意思,尤其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词语。如有的同学一看到“喜欢”二字,就会立刻想起like,事实上,英语中表示类似意思的词和短语很多,如 love, enjoy, prefer, appreciate, be fond of, care for等。
-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likes watching television.→ I like reading while my brother enjoys watching television.
我喜欢看书,而我的兄弟却喜欢看电视。
3、合理使用省略句
合理恰当地使用省略句,不仅可以使文章精练、简洁,而且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可读性。
- He may be busy. If he’s busy, I’ll call later. If he is not busy, can I see him now?→ He may be busy. If so, I’ll call later. If not, can I see him now?
他可能很忙,要是这样,我以后再来拜访。要 是不忙,我现在可以见他吗?
-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it is not fine, we’ll not go.→ 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ll go. If not, not.
如果天气好,我们就去;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了。
-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do so.→ She could have applied for that job, but she didn’t.
她本可申请这份工作的,但她没有。
4、运用非谓语结构
非谓语结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结构,适当运用非谓语结构,会给人一种熟练驾驭语言的'印象。
- When he heard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Hearing the news, they all jumped for joy.
听了这消息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 As I didn’t know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Not knowing her address, I wasn’t abl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由于不知道她的地址,我没法和她联系。
5、结合使用长、短句
在英语写作中,过多地使用长句或过多地使用短句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交替使用长句与短语,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这样不仅使文章在形式上增加美感,而且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Then we had a short rest. Then we began to play happily. We sang and danced. Some told stories. Some played chess.→ At noon we had a picnic lunch in the sunshine. After a short rest, we had great fun singing and dancing, telling jokes and playing chess.
中午我们晒着太阳吃野餐。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唱的唱歌,跳的跳舞,还有的讲笑话、下棋,大家玩得很开心。
6、使用短语代替单词
使用短语代替单词。
- He has decide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He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ows up.
他已决定长大了当老师。
- He doesn't like music.→ He doesn't care much for music.
他不大喜欢音乐。
-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under discussion.→ He told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now being discussed.
他告诉我问题现正正在讨论中。
7、套用某些固定表达
套用某些固定表达
- He was very tired. He couldn’t walk any farther.→ He was too tired to walk any farther.
他太累了,不能再往前走了。
- The film was very interesting.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The film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liked it.
这电影很有趣,学生和老师都很喜欢。
- Your son is old. He can look after himself now.→ Your son is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himself now.你的儿子已经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8、使用地道英语
使用地道英语
- Don't worry. Be bold and try it, and you'll learn it soon.→Don't worry. Just go for it, and you'll get it soon.
别担心,大胆试一试,你很快就会学会的。
-Thank you for playing with us.→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time with us.
谢谢你陪我玩。
9、综合使用“高级”结构
综合使用“高级”结构
- We had to stand there to catch the offender.→ What we had to do was (to) stand there, trying to catch the offender.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站在那儿,设法抓住违章者。
- If her pronunciation is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it is at least as good as her teacher’s.→ Her pronunciation is as good as, if not better than, her teacher’s.
如果她的语音不比她的老师好的话,至少也不会比她老师的差。
10、引用
在写作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来点缀文章,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深度、有智慧,而且会让文章在评分中上一个“得分档次”。
- As the proverb say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Though you fail this time, you needn’t lose heart.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and stick to your dream,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 There is a proverb goes like this “Life isn’t a bed of roses.” It is ture that it is likely for everyone to mee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 alone, which is not so good for our life. It is better for us to make more friends and enjoy friendship. Just as a proverb says, “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
中考
阅中考作文和阅平时作文有很大不同,中考作文的分数评判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一些应试技巧,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六个一工程”。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遣词造句、概括能力等
切旨——标题吃透材料精神,把握其主旨;切体——“淡化文体”不等于文章无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如《如诗的秋天》宜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秋天的故事》宜写成记叙文,《秋天的思索》应是议论文。在切旨、切体的基础上,标题还要求新求趣。
如何让标题求新求趣呢?可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词文句、
一个精彩的开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中考时,正值炎热的夏天,老师们批阅试卷已经很辛苦了,作文的头开好了,就能吸引老师看下去。老师一旦愿意看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就能得高分。反之,老师一扫而过,你的大作没有被老师发现是多么的遗憾呀。
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在阅卷中,经常发现不少考生一段到底,或三段式的结构。撇开考生的
一个优美的片段
在片段中,熟练地运用一个写法技巧。如议论文段落中用排比句列举事例,用比喻来说理或巧用名言警句入题收题等。记叙文段落中的铺垫、伏笔、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技巧。靠一个生动的叙述,或一个优美的描写,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内功”,给阅卷老师留下又一个良好的印象。
一个完美的结尾
考场作文结尾除了要注意与开头相呼应、语言流畅外,还要尽可能塑造一个完美的结尾。或戛然而止、或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或启人深思、或余音绕梁……这是考场作文最后一次“亮相”,考生要尽可能塑造好这个“亮点”,给阅卷教师一个善始善终的印象,甚至让阅卷教师爱不释手,完成良好印象的最后“定格”。
一个清爽的文面
清秀的字迹,整洁的卷面,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这是考生学
当然,一手漂亮的字主要得益于平常的训练。考卷上字迹龙飞凤舞、东圈西划,肯定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中考作文技巧举荐
中考
一、命题要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平时训练时,要重视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要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以争取作文得高分的第一良好印象。如,面对题目《_____的一幕》,有的学生填写“尴尬”,就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若是材料、话题类作文,要在认真读懂材料的前提下,拟出一个好题目,如,
二、开头要引人
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洪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三、内容要情真
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切勿内容假、大、空,切勿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或者是自己曾阅读过的有很深印象的书刊登载,写作时可以将旧内容换新角度使用。写自己的真感,如《尴尬的一幕》。考生写一细节:
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而匆匆逃过,感到尴尬至极。
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的心。
四、结构要创新
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
五、书写要工整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是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的良好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
考场作文,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学生掌握战略战术,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取考场优分。
中考作文指导审清题目,准确立意
现在的写作,无论是“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提示作文”,写作范围都是相当宽泛的,但同学们仍然出现①更改话题②转移话题③题意不切等现象,导致作文的失误,令人忧虑。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在动笔之前,对命题提供的语言信息做一番详细、周密的审视分析,捕捉命题者命题的意图,从而决定所写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行文的重点和写作方法等,顺畅地写出好文章来。
具体到一篇文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出题目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命题中有一些题目一语双关,有深刻含义,如《脚印》、《阳光》、《我也衔过一枚青
②半命题作文还要注意审清题目中关键字词,字词的含义,将题目本身的含义理解全面,确立写作重心。在补题时,不要只受所给选项中词语的限制,要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存,综合考虑材料,立意等多种因素,在题目留白的地方补写出正确、鲜明、新颖的题目。尽量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角度“小”为上策,有一个全盘考虑。
③无论是命题、话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要准确地找到写作的侧重点,都是至关重要的,惟其如此,不至于跑题或打擦边球,留下遗憾。才能合理安排详略,做到重心突出,详略得当。
例如:以“窗”为话题,有的同学写“窗边的洋槐”,很显然,就没扣紧话题,写偏了。
“迎着风雨”这个话题,同学们写作时大多把重心放在“风雨”二字上,中招失败。若写成绩下滑,家庭的苦难等,而缺少“迎”的具体表现,缺少面对“风雨”,遭遇“风雨”时的具体行为,因此,只能是写自己经历“风雨”,也不是“迎着风雨”。
还有以“理解”为话题,很多同学只是通过写父母给自己送棉衣,做好吃饭菜,再苦再累也不抱怨等,最后结尾时点到自己理解到了父母对自己一片爱,开头缺少必要铺垫,中间缺少理解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只能算是一篇抒写亲情的文章,打了擦边球。
再如:半命题作文“珍惜所拥有的”,该话题特别要注意:应紧扣“珍惜”“所拥有的”这两个关键词来选材。写作时,先把珍惜的对象交待清楚,然后着重写自己珍惜它的原因、经过、结果,表达自己对它珍惜的情感,写明自己珍惜它的意义。
该题目写作常犯的错误是:为自己该珍惜而没有珍惜的东西而后悔。比如某生写珍惜母爱,一开始就交代自己应该珍惜却没有珍惜,之后用大量篇幅记述自己如何不珍惜母爱,与母亲斗气,文章结尾写自己没有珍惜母爱,非常后悔。全文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自己如何不珍惜母爱,与话题要求记述的重点恰恰相反。还有的学生想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珍惜,先写不珍惜,再写珍惜,但写起来接不住,前长后短,选材重点自然偏了。
诸如此类还有“我战胜了”,“我读懂了”“我发现”“触动了我的心灵”“学会了”等等,都要注意写作的侧重点,否则,就写不出重心、详略得当、扣题紧的好文章。
希望同学们能吃透材料,看清话题,注意限制,抓住重心,你一定能写出切合题意的佳作来。“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如果把文章比作文,那么“主题”就是灵魂。而一篇文章首先要中心明确。文中的一切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它是统帅,没有中心,就没有文章。考场作文的中心一定要让阅卷人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认识到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情”和“意”。反之,文章的中心藏在字句中,不鲜明,不突出,如“浓云蔽日”,阅卷人看了半天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样势必会引起阅卷者的厌烦感。因此,文章的中心应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突出出来,是一种稳健的策略。
其次,还要注意立意,应积极、健康,表达思想感情应该符合“真、善、美”的要求,说得通俗一点,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但有些相反的表现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做起了白日梦,说记忆如果真的可以移植,我就不用学习了,可以如何如何享受等。有位考生作文中写道:过去人们认为袁世凯是个卖国贼,实际上袁世凯怎样怎样,下面都是为他歌功颂德的文字了。这样的作文当然思想感情不健康。有位考生写“选择”,内容大致如下:
“面对这个十分平庸乏味的作文命题,我实在是提不起写作兴趣,我可以写捡钱包之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选择上文……但我懒得写它,我可以写面对落水儿童,经过心灵的较量,选择跳入水中……但我也懒得写它。说假话的文章太多太多了……这些假话我实在不愿去说,所以我选择了“无话可说”。
全篇几乎全是牢骚、埋怨、讥讽,折射出考生内心的黑暗与阴冷。例如“诚信”,“心灵的选择”“宽容”这类指向性单一的作文,考生不要去求异思维,说诚信吃亏,选择救人不好等言论。这是认识上的糊涂虫。联系现实生活时,指责社会的黑暗面,要有分寸。不要对社会丧失信心,把什么都说成一团漆黑,批评家长、老师和教育,要有分寸,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总之,尽量表现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面为最好。
立意准确后进一步的更高要求就应该是力求新颖,力求独到深刻。
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或给人心灵撞击,或给人思想以启迪,或给人精神以鼓舞。但是,一些考生往往忽视这一点,以为只要能围绕题意去写就行了,他们不重视立意的推敲,写出的文章认识肤浅,内容空洞。“立意新颖深刻”,说明白点,就是你比别人想得新鲜些,比别人考虑得再深些,琢磨得透彻些。例如一篇《心灵的选择》文章,内容叙述了动画片中唐老鸭和米老鼠这一对对头,在危险时刻,怎样做思想斗争,米老鼠作出选择——救唐老鸭。文章符合“四个基本”。但选材过于“低幼化”,缺乏必要的内涵,写法上也只是图解了动画片中的一个情节,别无新意。显得幼稚与单薄,缺乏大气。是文章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作文专项指导巧妇为炊备足米,善于剪裁巧运用——谈作文中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到写作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不知从何下笔,或者即使文章写好了,也是写得毫无文采,生拼硬凑,枯燥无味。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素材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寻找素材
①从教材中寻找素材。我们
②从生活中寻找。考场作文的内容一般是以学生熟悉、理解、体验的生活为主,在生活的河流中,我们有初探深浅的体验,有小试牛刀的回味,有喜怒哀乐的宣泄,有酸甜苦辣的写真,有遭遇挫折的痛苦,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一旦让这些可贵的生活信息以它清新的面目走进作文,就是一盘原汁原味的“土豆沙拉”。
③从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许多作文好的同学,几乎都得益于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对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应常留心浏览,对一些文质兼美,可读性强,有现代意识、现代情感的好文章,或自己读后与自己有共通之处的,能产生共鸣的,不妨静下心来,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可用之处,考试时,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二、围绕话题,扣紧中心,恰当剪裁。
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还有一个如何用材料构建佳作问题。
①不涉禁区,积极健康。这点在立意方面已有所涉及,不再重复。
②避生就熟,得心应手。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只是给了写作者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在这个范围之下,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比如对于“心愿”这个题目,同学们的心愿简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其中有自己的心愿,也有父母、亲人、朋友的心愿,既可以是小小的个人的心愿,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的心愿,可一篇作文的篇幅是有限的,这时,就要有一个取舍的问题,选取一个或两三个自己最熟悉的来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③弃故纳新,避同求异,独特出众。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还有一项“材料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同学们笔下如果老是一、二年级时事,父母送棉衣、送伞,老师批改作业到深夜等,就会令人望而生厌。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俗道的材料,保本不跑题,但让人觉得温开水一杯,无法使阅读者提起精神。
④顺序操作,注意规则。选材时可先用发散思维,在草稿纸上列出你认为切合题意的材料(为节约时间,可用少量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鉴别,选定要使用的材料。
⑤讲求形式,丰富多彩。议论类文体的正反论据加起来不少于3条,论证方法也不能少于3项,尤其是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法不可缺少。
记叙类文章要学会设置波澜,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美文均为“在尺水中兴波”。具体方法如下:
一波三折,写出情节、细节。内容丰富的文章总是有起伏,引人入胜,出人意料,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文章有情节才感人,有细节才动人。
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写作空间,如果大处着笔,宽泛而谈,就缺少具体性。因而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把大的话题通过具体内容来表现,写出深度,写出细节,打动阅卷者。
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切口,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从相对宽泛的题目中精选一点,从小处着眼,小到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但不管怎样,材料和中心必须保持一致,文章选材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至关重要。当我们围绕话题去选材时,必须考虑我们所选的材料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中心。如果选材时不这样考虑,那我们的选材就是盲目的。
中考作文指导:巧妙布局,结构出新
[方法指津]
中考作文的布局,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近年来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作文不断增加,给了学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写作自由,如能掌握一些创新式格局,对写好考场习作是大有裨益的。常用的创新格局,有以下几种——
一、日记缀连式
日记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练笔形式。它用之于考场作文的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如2001年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是:以“考题”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体裁(除
二、镜头组接式
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镜头式是考场作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布局方法。如200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是:《那里留下了我的 》。一篇《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的一类文,就是以镜头式布局的。作者用“小树”、“小蚕”、“小故事”、“小风车”为小标题串起全文,文中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吓得要死的小蚕,写奶奶给我讲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小故事,写舅舅给我做的漂亮的小风车。用一组典型的镜头再现了我金色的童年,流露了作者对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的深深依恋。如《校园生活二三事》(2000年哈尔滨市中考题)就可用镜头式布局。
三、散点式
散点式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铺排,每个点都有一个精美的句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散点式”习作最突出的优点是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用散点式布局往往能出奇制胜。200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是:写一篇文章,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二字。一篇题为《我喜欢……》的习作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薄雾
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
全文精选美好的事物作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一篇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考场佳作。
四、书信式
以书信的形式写大作文,显得自由灵活,亲切真实。如2001年重庆市中考作文要求是以“北京申奥”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考生以《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封信》为题作文,文中客观地介绍了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实力,热情地叙述了中国人民为申办奥运作出的种种努力,激情地抒发了中国人民承办奥运的渴盼,也得体地表过了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信心,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满腔的爱国热忱,本文也因形式灵活、内容翔实、表达得体而获得了满分。
五、小剧本式
剧本因其时空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台词简练生动等优点引人入胜。用剧本形式写中考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200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的要求是: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篇《错?对!》的习作就是以独幕剧的形式来写的。剧情大意是:我是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到了初三仍忙里偷闲写些小说,不想被老师逮个正着。师生间为“初三生写小说究竟是对还是错”展开了一场争论。文中以典型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对话、形象的舞台提示、激烈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当代学生学业上的迷惑,颇能引起人们对现代教育的深思。
六、创编式
创编式即“旧瓶装新洒”式的故事新编。即借用大家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对之进行创造改编,注入新的内容,借来讽喻折射现实生活,这样的文章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如2001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题是:以“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一考生以《仙界新说》为题构思一篇妙文,请看节选的精彩片断——
宙斯一见玉帝,便气冲冲地说:“玉帝呀,你来评评理,智慧女神雅典娜欲辞职不干,带着她那帮圣斗士去开什么“创意公司”,说什么凭她的头脑一月至少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当神有屁用。丘比特现在射一箭,开价两万,谁给钱多就为谁射,这不,想辞职去给××公司当形象代言人呢……
文章以仙界折射人间,寓庄于谐,耐人寻味,连神仙也不能超脱金钱的诱感,可见金钱对某些人的腐蚀!
七、对话式
对话就是口语交际。对话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用对话写作也不失为一种创造。如200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是:可以以“压力”为题目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压力”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自拟题目作文。此题就可用对话方式写,如题目可拟为《关于压力的对话》。内容可写自己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于是打电话咨询心理专家,“减负”后压力为什么还有那么大?家庭社会应如何高度重视?应如何正确引导?这样写形式灵活,主旨明确,一定能写得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