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写人写景名言警句 正文

写人写景名言警句

时间:2025-04-30 23:04:20

《满庭芳 咏茶》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赏析】

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 ,上片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片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

上片前三句写群贤高会宴饮的情状,为下文咏茶作铺垫。“雅燕”,即雅宴,高雅的宴会。“飞觞”,举杯饮酒。觞,古代盛酒器,呈雀形,称羽觞,故谓举觞为飞觞 。挥麈清淡 ,本魏晋名士风习,常执麈尾(拂尘 ),挥动以助谈兴。如《晋书·王衍传》谓衍“终日清谈 ,……每捉玉柄麈尾”。“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当指周熟仁。此三句既点出主人风姿之高雅,又点明宴集之盛大,群贤之脱俗,为写品茗助兴作好了辅垫 。“密云”二句入题。“密云”,茶名 ,又名密云龙 、密云团。“双凤”,茶名,即双凤团 。“密云”、“双凤”皆珍贵的茶饼。“破”,谓擘开茶饼 。“缕金团”等名茶皆为贡品,皇帝又每以分赐大臣 ,即所谓“赐茶”。“外”二句,写生炉子煮水。古人煮茶,非常讲究选水。扬水江南水,有“天下第一泉”之号 ,词中的“一品香泉”,也许就是指这最佳的泉水 。“轻涛”三句,细写烹茶的情状。宋人很讲究煮茶的方法:把泉水倒进茶瓶,用风炉加热,小沸即可(即术语的“蟹眼”),再把研碎了的茶叶投入,便有白色泡沫浮在茶汤上面 ,称为“玉乳 ”、“雪花乳”,然后轻轻搅拌,便可斟饮。

这片四句,写美丽的侍女高擎茶具款客的动人场面。“红莲”,指女子的脚步。“坐中”二句,紧承上文。对著名茶美女,怎能不感到良宵太短呢?反愁歌阑酒醒时 ,人将归去 。“点上”二句,说月已当轩,夜深矣,而马弄月影,已不耐烦、暗示已到该离去之时 。“频相顾”三句,偏写座客尚未尽欢,流连不忍离去。“相顾”,与上文“娇鬟”呼应。

此词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

《满庭芳·红蓼花繁》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赏析】:

此词当作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谪处郴州时。

词之上片描绘楚江月夜独钩的情景,下片侧重与楚江月夜独醉。全词如诗如画,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如一幅清江月夜独钩图: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作者选取了三种最能表现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边的凄清气氛。

接着再对秋夜江天作大笔的渲染 。“ 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 ”。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虽其间有败芦残苇杂处。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秦观所作的这种景语,与他所要抒发的感情水乳交融,从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转入情事的抒写。小艇、孤篷,又是独棹——船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景况应该说够寂寞了吧。可是这位独棹孤舟的人 ,却是悠哉悠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

这里词人透过表达特定情境的“独”、“孤”、“小”和“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江中荡舟的极平常事,不仅写得摇曳生姿,而且充分表达出此刻他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来,接着道“金钩细,细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他垂钩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的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慢卷”,表明垂钩时的闲裕,与“悠悠过”绾合。而收卷钩丝后泛起水面涟漪,向外扩展,使一派水面上倒映的星光动荡不已,十分美妙。秦观在《临江仙》词里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之句,写的是夜泊潇湘浦口,月高风定,秋水澄蓝,水不动,星亦不动,如浸水中,一片静景,与此词的丝纶垂钩 ,“牵动一潭星”的以动写静,各擅其妙 ,可谓善写水中星影者。上片有景物有情事,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现出泛江垂钩者的悠然自得情趣。过片三句是上片结尾三句情事的继续,只不过不再是垂钩,而是吹笛了。“时时横短笛”,看来今天夜晚,当小船悠悠地在水面漂动时,当“丝纶慢卷”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在寂寞秋江之上,当他吹笛发出悠扬之声的时候,他觉得陪伴着自己的有“清风皓月 ”,彼此都脱略形迹,忘却你我的区别,物我一体。这几句,写出了词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写出了他的恬淡情怀,或者还微微夹杂一些儿感慨吧,所以逼出来下面似达观似郁结的一句 :“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秦观早年一度漫游,过的是“泛梗飘萍”的生涯。不过词人说“任人笑”,表明自己并不在乎;不仅不在乎 ,还要“饮罢”而“醉卧”,因为对于世间烦恼扰心的`种种不如意事 ,有耳朵也不会去听了,正所谓“尘劳事有耳谁听”。

最后三句,在“饮罢”“醉卧”之后,一枕沉酣,直到天明。秋江风静,水波不兴,人已忘掉尘世间一切烦恼,尽管太阳高高升起,他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

全词先写景,后写人,写景则着意描写特殊环境,写人则着重描写个性形象。如此层层写来,精心点染,细致描绘,一个特殊环境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幅生动的楚江月夜独钩钓而又独饮醉卧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词人怡然自得的恬淡情怀,以及深藏不露的愤闷不平的心情。

《满庭芳·山抹微云》⑴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⑵,画角声断谯门⑶。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⑷。多少蓬莱旧事⑸,空回首、烟霭纷纷⑹。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⑺,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⑻。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连:一作黏。

⑶谯门:城门。

⑷引:举。尊:酒杯。

⑸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⑹烟霭:指云雾。

⑺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⑻谩:徒然。薄幸:薄情。

【白话译文】

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名家点评

吴曾: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能改斋漫录》)

胡仔:其词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为“山抹微云君” (《苕溪渔隐丛话》)

叶梦得: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尤以气格为病,故尝戏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避暑录话》)

1.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不敬其业,不能任教。

2.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3.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不同的是自己怎样做?

4. 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

5. 当你感到周围的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6. 德厚者流光,业勤者流芳。

7. 负责使人进步。

8.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9. 高素质的教师成就高品质的孩子。

10. 关爱他人,不管他人对你有多少爱,你都应该关爱他,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爱与责任是分不开的。

11.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毛仲强

12.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13.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14. 目的正当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择手段。--泰戈尔

15. 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克罗齐

16. 你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不能走近这个地方。--泰戈尔

17.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18. 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徐待立

19. 有才之士开导人,却一生贫困潦倒;有德之人为了大家的利益而作出牺牲,却一直缄口不言。--巴尔扎克

20. 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

21. 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李奥贝纳

22. 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23.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4.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25. 任何人,都有权把互相启迪力求前进和寻求合理娱乐的活动据为已有。--狄更斯

26. 勇敢些!让我们来献身。献身给善献身给真献身给正义。--雨果

27. 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是成功企业经营的因素之一。--洛德福特

28. 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2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30.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高,对社会就越有利。--高尔基

31.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32.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33.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34. 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35.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6. 教师的威信首先要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37. 爱也是一份责任。

38. 必须时刻准备抛弃一切属于我们自个儿的东西:财产,荣誉,工作,幸福,爱情乃至于生命......--罗曼.罗兰

39. 为责任而责任的事,我们是从没有干过的,干的只不过是能使人感到满意的那种责任。--马克.吐温

40. 让我们到处追求真理,让我们找到真理的花朵或种籽的地方把它拣起来,找到了种子,就在风中播扬吧。--罗曼.罗兰

41.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泰戈尔

42.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3. 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车尔尼雪夫斯基

44.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45. 艺术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旁白。--托尔斯泰

46. 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47. 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高尔基

48. 回忆过去就会削弱自己当前的精力,动摇对未来的希望。--高尔基

49.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50.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51. 当我们合力以赴往前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不断地注视着前面,两边什么也看不见。--泰戈尔

知识素养基础写作

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 (散文)、状物四类。

特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线索:  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情感线索。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补叙:  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分叙:  也叫平叙法,叙述几件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语言特点:  形象、生动、具体。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  描写、烘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照应、象征、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心理刻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双关、借代、顶针。

中心把握:  整体感知,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结尾作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深化主题。

结尾特点: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结尾方式:  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抒情议论式、卒章显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