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鬼谷子四大定律名言 正文

鬼谷子四大定律名言

时间:2025-04-30 12:12:07

1、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4、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5、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6、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7、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8、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9、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10、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1、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3、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4、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15、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6、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1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20、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22、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3、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24、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25、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27、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8、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9、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31、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32、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3、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35、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6、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7、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38、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39、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4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41、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42、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4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44、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4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46、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47、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48、“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49、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50、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第一篇:敢于创新

创新是现代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与世界接近的一个链子,我们应该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它。不管是从事高新技术工作还是基层工作,而要推动它的进步,都需要将创新理念溶入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而是我们需要认真的去制造创新。创新是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来的东西。

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

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我们个人要有危机感,要有竞争的意识,而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将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这样做实际上埋葬了许多初萌发的创新闪光点,习惯了用新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实际上激发出一些创新构思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真正利用这些构思所做出卓有成效的实际创造性工作相对很难。在实际坚持理念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到底,你就一定可以尝到成功果实的甜味。

而我也相信,任何一个想好好生活的人都会去考虑怎样去创新,创新念头也是一种力量,它能让你淋漓尽至的发挥你的潜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优势,而你怎样为你的优势找一个舞台,那很重要。这个舞台能让你与他们拉开距离。再者,我认为我们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为社会服务的。当他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花了那么多的精力所学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浪费。可是当一旦你有了创新的这种意识。你就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你就会行动。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很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心情我根本没有办法学进去,因为我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当你有了这个相法以后,行动了,而未能一下子成功,你需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完成你最初的梦想!

第二篇:敢于创新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在山上砍柴,要求“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的窖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炭,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孙膑和庞涓学成出师后,孙膑用兵出神入化,不拘于常理,而庞涓就稍逊一筹了。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创新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灵魂。要想成才,不仅需要努力学习前人的知识,还要善于创造,善于创新。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甚至几个月、几年的工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更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境界,它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的成就,又要大胆借鉴他人的文明成果,再不断开动脑筋、开阔视野,就会有新的思路,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创新不断地变化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远离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死水般的无聊生活,使生活更有趣味,有蕴味,有滋味。因此创新的生活才更有味。

第三篇:敢于创新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江泽民同志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谁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创造和创新并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对,我们应该学会大胆创新,学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 ,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的事,献出自己的力量。

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见与想象去胡乱地下定义,否定现实,瞎编乱造。盲目的创新通常只会弄巧成拙,成为人们的笑柄。创新,需要在借鉴、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他人正确的理论引导下,探索更深一层次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只有创新,才有了人类的进步,不仅仅只是在科学领域,在生活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牛顿由一个掉落的苹果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证明两个铁球能够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或许,我们至今还只能够停留在前人错误的理论中。只有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譬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水稻梦一做就是40多年,正是因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国家因此避免了粮食危机,而袁隆平的努力,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院士说得好: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又不能迷信书本。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还不要害怕冷嘲热讽、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要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顽强坚持的毅力……社会的前进需要不断创新的人。

第四篇:敢于创新

如果你是一名顾客,你一定想见识最新产品;如果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剧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运动员,你一定想尝试一套新动作。对于,爱写作的你,你一定想用新的写作思路去堆砌大道。

听我举了这么多例子,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类的本能。创新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创新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过。历史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中走过,从中华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克隆绵羊“多利”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远古的蛮荒原野中,我们的老祖先没有敢第一次捡起石块和树枝,今天的苍穹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文明吗?

为什么要创新?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求新求变,事物才会有生命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们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不断地产生新成果,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然而创新也是不易的。每一个新事物要得到人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90年代初期,内地开始出现了咨询顾问业,个人办的“点子公司”、“调查公司”应运而生,但许多人笑他们是不务正业,靠动歪脑筋要嘴皮子骗钱的小混混,时至今日,咨询顾问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再没有人把他们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创业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语吓倒。倘若他们没有敢于坚持的勇气,能有今天的业绩吗?当然不。

因此我们要说,在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最重要的。固然,我们也需要卓越的 想像力,兢兢业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静的头脑,但王二麻子敢举第一面大旗,我们首先要为他喝彩,于是面对从未有人穿越,而今终于被抛在身后的大西洋,哥伦布能感慨地说:我敢做了,去做了,终于做到了。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感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运动员,去做新的腾越吧!我们大家将为你喝彩!

1、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2、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3、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5、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6、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7、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8、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9、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0、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1、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12、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3、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14、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15、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16、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9、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0、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21、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22、"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3、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24、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2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出处:鬼谷子

26、以阳而动,德相生也:以阴而静,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27、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28、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

29、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30、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1、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2、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33、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34、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5、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36、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