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3、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4、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5、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7、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8、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9、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10、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1、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12、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13、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14、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15、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1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7、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8、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19、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20、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21、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22、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23、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24、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25、要得到人家尊重,首先要尊重人家.
26、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27、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28、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29、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0、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故事一: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故事二: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故事三: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 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故事四:
1934 年 10 年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 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 ”
周恩来感动世人的故事五: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致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郑伯3如4晋,子大叔5相6,见范献子7,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8,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9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10,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11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郑伯,郑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时郑国正卿。
相,辅也。
范献子,范鞅,谥号献(献,音贤)。春秋后期晋国外交家。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侪,音柴,辈也。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
宣子,赵盾,谥宣。
《列女传》刘向: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1。
当穆公2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4,随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7。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8,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颂曰:
漆室之女,计虑甚妙,
维鲁且乱,倚柱而啸,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穆公,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邻人女奔。私奔。
随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请也。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转输,役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出处考究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更多爱国名言推荐阅读:
1.
2.
3.
4.
5.
6.爱国名言名句
7.爱国名言警句
8.
关于远近的
1、远的香,近的臭。——谚语
2、亲戚远来香,邻居高强筑。
3、三年见一见,杀鸡又下面;一日见三面,口水喷上面。
4、不怕千里远,只怕隔层板。
5、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6、人走茶凉。
7、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8、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
9、如果心是近的`,遥远的路也是短的。
10、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11、三步近,两步远。
12、兔子不吃窝边。
13、远水不解近渴。
14、隔山不为远,隔河不为近。
15、得一步,进一步;走一步,近一步。
16、不怕路途远,越走会越近。
关于远近的名言警句2
●今朝有酒今朝醉
●只顾眼前,日后作难
●顾头不顾尾
●顾前不顾后
●狼无隔夜肉,鼠无隔夜粮
●拆东墙,补西墙
●要生铁,掼铁锅
●挑柴卖,买柴烧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宋陈亮)
●学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不图今年竹,但图来年笋
●冬不废葛,夏不废裘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放长线钓大鱼
●长绳放远鹞
●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
●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汉班固)
●今天倒运的人,也许明天走运,所以一个精明的外交家总是给未来留下余地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一生中能干出一番不同寻常的大事,就比没有远大理想的可怜虫,有着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伯纳德马拉默德)
●今朝有酒今朝醉
●只顾眼前,日后作难
●顾头不顾尾
●顾前不顾后
●狼无隔夜肉,鼠无隔夜粮
●拆东墙,补西墙
●要生铁,掼铁锅
●挑柴卖,买柴烧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宋陈亮)
●学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不图今年竹,但图来年笋
●冬不废葛,夏不废裘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放长线钓大鱼
●长绳放远鹞
●百年寿限不准有,百年计划不可无
●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汉班固)
●今天倒运的人,也许明天走运,所以一个精明的外交家总是给未来留下余地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一生中能干出一番不同寻常的大事,就比没有远大理想的可怜虫,有着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伯纳德马拉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