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
1、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佚名
2、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9、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0、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11、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12、你若烦恼不断,请用希望来治疗;人类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在抱。——雪莱
1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4、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15、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16、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罗兰
17、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1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19、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20、人无贤愚,非学曷成?——陆以田
21、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22、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23、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24、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25、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26、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2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8、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9、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30、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3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2、多数人在人潮汹涌的世间,白白挤了一生,从来不知道哪里才是他所想要到达的`地方,而有目标的人却始终不忘记自己的方向,所以他能打开出路,走向成功。——罗兰
33、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34、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3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3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班庭
3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9、希望是穷人啃不完的面包。——佚名
40、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42、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43、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地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保罗
4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5、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7、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48、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维龙
49、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50、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51、每天都有新日光,每人都有新希望。——佚名
52、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5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4、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5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57、命运很像撒娇任性的女人,只喜爱好些泼辣果敢的人,对于他们才百依百顺,惟命是从呢。——库普林
58、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注译】孙:通“逊”,谦逊;固:固陋,寒酸。全句译意为:一个人奢侈了就显得不谦逊,太节俭朴素就显得寒酸。与其显得不谦逊,不如宁可显得寒酸。
【解读】孔子主张发扬俭德,为政清廉。他对当时社会权贵们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财大气粗、气势逼人深为不满,对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德行极为赞扬。他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在他看来,勤俭朴素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为官之德。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译】自身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大家就会心悦诚服,如果只用语言来空泛说教,大家就会发生争吵而无所适从。
【解读】第五伦,任东汉章帝时的司空,他对王公贵族骄奢淫逸、贪污腐化及世风日下深表忧虑。他多次上书倡导当权者廉政勤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句话对我们今天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有启发意义的。领导干部只有在廉洁从政方面率先垂范,下级才不敢作奸犯科;如果像一些人那样,“台上讲反腐,暗地搞腐败”,不仅下级不会听,而且还会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注译】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
【解读】这段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注译】遗:遗留;咎:祸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解读】盛极而衰,满必招损。老子看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样,老子以一双饱经风霜的慧眼,看到了“金玉”、“富贵”中包含着的短命和灾祸。古往今来,有哪一个攫取利益的成功者能够把他所得的利益,如金玉、珠宝、财富、名声、门第等,传之无穷呢?没有人能做到。不仅如此,个人占的财富过多,就会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往往会为自己招来灾难。
礼义,治人之大法; ———清·顾炎武《廉耻》
【注译】礼义是社会管理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解读】做人有大节、小节之分,知道什么是廉洁和羞耻是做人的大节。加强自我修养,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不讲廉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无祸不招。这句话对我们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论语·季氏》
【注译】乐:快乐;节:调节;道:称颂,宣扬;佚游:浪游不归;晏乐:饮食铺张。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饮食为快乐,是有损害的。”
【解读】一个人的娱乐爱好,即现在所说的工作圈之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对人的品德修养、对官员的廉洁从政至关重要。虽然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内容和孔子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但孔子总结的娱乐爱好的原则,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 ———战国《荀子·正名》
【注译】欲望虽然没有尽头,不可以满足,却可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解读】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放纵欲望,贪婪无度,就会祸国殃民,身败名裂。这句话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具有警醒意义:节制欲望,廉洁自律,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
【注释】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
【解读】“聚人”、“服人”、“得人”、“率人”,归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不偏爱钱财,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气。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业。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注译】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自己的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解读】老子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于“自胜者强”。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严格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随波逐流,这是很难的事。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战胜自己的对手之后,却不能战胜自己的种种欲望而最终毁败在自己的手里,教训极为深刻!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战国《孟子·滕文公下》
【注译】枉:使弯曲。直:使正直。自己不正直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正直。
【解读】孟子的.这句话和孔子的“己不正,焉能正人”同一个意思。儒家向来重视自律正己,以身作则。现在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廉政教育才能有说服力。
得民心者可名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明·汪天赐《官箴集要》
【注译】得民心的官员可以称为官,那些失民心的官员哪里值得一提呢?
【解读】民心历来为执政治国者所重视。从大处来说,民心向背是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从为官者个人来说,它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的事业、前途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执政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事业发展的血脉在人民群众。赢得了民心,就赢得了根基,赢得了事业。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注译】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解读】疏广及其兄疏受分别担任过汉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二人告老还乡时,宣帝赐给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给五十斤。回到家乡后,兄弟二人变卖金子,置办酒食,请亲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赐。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了吗?我是想让子孙们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劳耕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这些金钱为他们增加财富,只会使他们懈怠懒惰。”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注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解读】无论为人还是从政,都有个交友的问题。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损友”之分。结交“益友”,则德才日进,事业有成;结交“损友”,不但不能长进有成,而且可能狼狈为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尽。全。咸:全,都。这两句大意是:所有的贤良、英才都来出席,不论年长、年少统统集合相聚在一起。这是王
2、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 品 类 之 盛 , 所 以 游 目 骋 怀 ,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 信 可 乐 也 。
品类,指世间万物。游目:随意流览。骋怀:驰骋怀抱。极:尽。这几句大意是:翘首远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觞(shāng商):酒杯。本句大意是:身处秀林幽景之中,一杯芳香四溢的醇酒,一句畅怀适意的新诗,都足以把心中的深情表露无遗。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
4、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这两句大意是:意惬神旷,陶然自乐,忘记了自己已是垂暮之年。此名句典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描写情感,贵在独抒性灵。~两句正是通过内心的情性表现,写出了超脱自我任情适性的“魏晋风度”与独到的心理感受。可用以表现忘却流年的喜悦之情。
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天的人和事,也和我们现在看待过去的人和事一样。
6、俯仰之间,已为尘迹。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8、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