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国藩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曾国藩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人生为人处世;—曾国藩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 《诫子书》 盛世创业
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 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人生
莫惧少年贫。 ——曾国藩 天可补,海可移,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 闪点情话网)——曾国藩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 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曾国藩 打掉牙和血吞 ——曾国藩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曾国藩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曾国藩 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 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 ——曾国藩 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 ——曾国藩 《战天京》 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曾国藩名言名句】
关于曾国藩的名言
1、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曾国藩
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3、广其识则天下大。——曾国藩
4、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曾国藩
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6、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曾国藩
7、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8、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曾国藩
9、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曾国藩
10、特患业之不精耳。——曾国藩
11、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12、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曾国藩
13、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曾国藩
1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曾国藩
15、内断于心,自为主持。——曾国藩
1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国藩
1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1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曾国藩
19、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2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2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22、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2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24、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曾国藩
25、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
26、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曾国藩
27、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曾国藩
28、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2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曾国藩
3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曾国藩
31、不可背后攻人之短。——曾国藩
32、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曾国藩
3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3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曾国藩
35、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曾国藩
36、誉望一损,远近滋疑。——曾国藩
3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
38、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39、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曾国藩
40、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曾国藩
41、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曾国藩
42、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曾国藩
43、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曾国藩
44、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4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
46、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4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曾国藩
48、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曾国藩
49、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50、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2、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3、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
4、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5、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6、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7、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8、 曾国藩
9、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10、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
11、 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12、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13、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14、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15、 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
16、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 子;第 三,看 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曾国藩
17、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
18、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19、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 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 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 下古今 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 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
20、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
21、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训》
22、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2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曾国藩
24、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
25、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 《诫子书》
26、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27、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28、 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
29、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曾国藩
30、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曾国藩 《致吴竹书》
31、 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
32、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曾国藩
33、 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 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曾国藩 《曾国 藩家书 》
34、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
35、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
36、 人生莫惧少年贫。 ——曾国藩
37、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曾国藩
38、 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曾国藩
39、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0、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
41、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
42、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
43、 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4、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45、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
46、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曾国藩
47、 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曾国藩
48、 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 ——曾国藩 《战天京》
49、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
50、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