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言警句哲理诗文 正文

名言警句哲理诗文

时间:2025-04-25 17:11:32

古诗中含有哲理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富含的哲理:应当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视天下,豪情满怀。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富含的哲理:只要心不死,根不老,即使遭遇毁灭,亦可以再生,挫折之后会更加生机蓬勃。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富含的`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

富含的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

5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富含的哲理:人生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应该做好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准备。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富含的哲理:要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富含的哲理:身处其中,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局部而不能统管全局,往往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富含的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富含的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富含的哲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切身体会,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富含的哲理:看似陷入没有出路的境地,只要不屈不挠,努力前进,成功往往就在前面等着你。

其他富含人生哲理的古诗句中的名句

1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 玩物丧志。(书经)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8、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3、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5、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7、 经多世事心长惬

18、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3、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6、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27、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2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9、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0、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31、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3、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34、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5、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3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7、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3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9、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0、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1、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4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44、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4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5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3、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5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5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6、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58、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59、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6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61、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6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4、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65、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6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7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68、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69、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70、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71、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7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7、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7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7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80、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81、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8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3、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8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86、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87、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88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8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90、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91、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2、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9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9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6、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9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98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9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00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下面是春江花月夜中名句赏析,请参考!

表现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因而把柔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引导语:《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下文是这首诗的知识资料,与大家分享学习。

作品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①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译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品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白话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创作背景/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品鉴赏/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学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名人点评

陈廷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杨慎:极质直却自情至。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 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2、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出示陆游简介)是的,陆游具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2 指导学习古诗

(1)、冬夜读书示子聿

“”什么意思?(结合看图、组词来理解)

(出示: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陆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54岁时生。

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那他教育儿子什么些什么?

(2)、(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

(3)、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4)指名读前两句,齐读,指导读。

读这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的味道,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付出异常艰辛的劳动。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

(5)、(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6)、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

(7)指名读后两句,齐读,指导读。

读这两句时,要注意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

(8)、评读。

(8)、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9)、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

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10)、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大、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11)练说。

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古诗

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出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六)、拓展延伸

1、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2、赠送古人的读书诗来劝勉学生热爱读书。

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