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名言出自 正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名言出自

时间:2025-05-01 15:14:20

文言文阅读。(19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2分)

【小题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死而后已( )

【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B.诲女知之乎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驱之别院【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C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知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即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小题2】试题分析:(1)句中“说”读“yuè”通“悦”,愉快、高兴;(2)句中“女”“rǔ”通“汝”,读你;(3)句中“知”读“zhì”通“智”,明智、聪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点评:由于古代汉字不太丰富,为了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作者在文中往往要采用一些通假字。理解通假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它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小题3】试题分析:“愠”是“恼恨、怨恨”的意思;“罔”是“迷惑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词语“置若罔闻”中是“没有、无”的意思;“殆”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是“危险”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当“停止”的意思讲外,还有“已经、后来、过”等意思,如“时间已过”。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4】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是“代词,它们,指已学过的知识”;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孔子的训言”;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D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代蛤蟆”。所以,应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做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分析几个备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和用法,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翻译(1)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温→复习;而→顺接连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讲的“可以”不一样,在这里“可→可以;以→凭借”的意思;为→做。翻译(2)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1、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

2、如果想要生活愉快,那么就非得要先把自己踩成一块堂而皇之,迎来送往的地毯不可。否则总是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

3、人与人之间,在同一时间同一件事情上,只能保留一种关系,否则就会感情用事。

4、如果喜欢的话,你可以搬过来住,如果你不喜欢,我可以重新改。

5、每个人都注定有这辈子解不开的问题,这就是老天派你,来一趟的修行。

6、冷静,不发泄不指责,他就永远欠你的。

7、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8、有来有往是好事,单方面的`付出叫什么,叫牺牲,一个人有多少东西可以牺牲,牺牲掉了,就完了,就没有了。

9、不要认为环绕他的都是公司前台那些年轻貌美的花瓶,花瓶没有攻击性,生龙活虎才最风险。

10、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11、否则你就是一个可以被讨价还价的人,后患无穷。

12、我不是要跟你交换什么,如果有,那也就只是想换来,你多给我一点好脸色看。

13、对待客户有有张有弛,要去体会他们,为他们考虑,但是要恰到好处的考虑。

14、花瓶没有攻击性,生龙活虎才最危险。

15、男人内心深深深处永远都希望老婆是老婆,情人永远是情人。像两颗行星永远保持在三万光年的距离,且平行运转,永不相交。

16、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钱包。

17、说过的话,就不能收回,不能让步。

18、交易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天底下的一切,不都是交易吗?所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珠联璧合,不都是等价交易的意思么?

19、是因为你来吃,我才挑的好不好,我自己来吃,都是给什么我吃什么。

20、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21、我怕我们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终还是走散了。

22、菩萨心肠,金刚手段,才是对待朋友和你在意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23、如果对方强势,你要比她更强势;如果对方装可怜,你要比她更可怜。

24、如果只是输了一场你认为胜券在握的比赛,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连输在哪里都不清楚,那么接下来的几十年,你恐怕要一输到底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5、有来有往是好事,单方面的付出叫什么,叫牺牲。

26、男人希望老婆是老婆,情人永远是情人。像两颗行星永远保持在三万光年的距离,且平行运转,永不相交。而你是太阳,光芒万丈。

27、你手上的案子不是我一个人在抢,我能抢走,说明你还没有做到滴水不漏,死的明白,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28、说过的话,就不能收回,不能让步,否则你就是一个可以被讨价还价的人,后患无穷。

29、金钱与爱情面前卖弄自尊,是最愚蠢的事。

30、我的意思是说呀,你关心错地方了,是别的地方,你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反而出了大问题了,而且就在你眼前。

31、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32、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33、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是在我身边的,还是你。

34、我不管什么大公司,小公司,给我钱多的就是好公司。

35、这个工作啊,其实就是像下棋一样,你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应该在走这一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下三步,甚至全盘的计划。

36、我怕天不遂人愿,这么多年,我怕我们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走散了。

37、经过时间的磨励,我们不再因为你貌美如花,也不是因为我事业有成,才选择在一起,只是单纯的简单的习惯有你陪伴。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2、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百家争鸣学派思想

儒家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