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重点及考点
一、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二、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公文、文书)(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五、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六、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七、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八、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附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志见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景之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名言以证“陋室不陋”。)
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第二层: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引出“无丝竹”二句,表现陋室主人的超凡脱俗。第三层: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全文中心】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著有《刘梦得文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此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现实意义】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个人应做到不慕虚荣、不慕名利。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琴、瑟、箫、笛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
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高,有龙则灵
名词用作动词,灵异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用作动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有仙则名
那么,就
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