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好贪便宜者,和她交财必然会造成不愉快。多疑的人,无法和她一起做事,因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坦诚,互相猜忌是无法合作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的述志联。上联可以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媲美。下联表达向古之仁人志士看齐的志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是为摆脱庸俗,与往圣先贤神交。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上联意思是要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发上等愿”是志存高远,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结中等缘”是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圆满而不是完美;“享下等福”是享受生命的真福,体味人生的乐趣。
下联意思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就平处坐”,才能消灾远祸;“向宽处行”,才能畅行无阻。
李嘉诚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挂于其办公室。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不被人欺”指的是人在逆境中,困窘时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接受别人的羞辱;“不被人嫉”指的'是在顺境中,发达时要保持低调,谦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大丈夫要越挫越勇,不向困难低头,不轻言放弃;不做一个烂好人,做个有才华的,能有所作为的人,既使被周围的一部分人嫉恨也勇往直前,当仁不让。
万有不齐天地事,一无可寄古今情
天地间的事形形色色,都有存在的理由。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古往今来,万事成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独怆然而涕下!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读书就是和古人为友,好书常读常新。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
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节俭是修身持家之道。奢侈逸豫多亡身,勤俭节约自长久。
宣读颁奖词的方式,可以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下面是关于写给古今中外名人的优秀颁奖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用生命来调色:凡高
你懒散地躺在向日葵田中,看着那一朵朵燃烧的生命,你内心炽热的激情顿时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你站在圣雷米的村庄里,数着低垂在天幕边翻滚着,扭动着的星星,望着眼前高大而战栗的柏树,在这般混沌的星月夜,你是对压抑的灵魂的宣泄,还是对死亡与毁灭的召唤?
二、岳飞
精忠报国是他少年的志愿,从此踏上征途。他的"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何等地壮志凌云,"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何地气吞山河。英雄本色,飞跃云天!
三、君子之交:王安石、司马光
他们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互相欣赏。
他们以诚相待,相濡以沫,想见很完。
他们共事一朝,政见不同,成为政敌。
在朝廷上,他们唇枪舌战。在生活中,他们互相学习。闲暇时,他们吟诗作对。
没有讥讽,没有诋毁,更没有勾心斗角。他们之间的君子之交,为友谊的赞歌奏响千古绝唱!
四、婉约柔情最佳人——李清照
1、你的身影,在伤感中飘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战乱与离散没有抑制你的情感,反而抒出了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直欲压倒须眉的柔情。
2、李清照:
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活泼少女,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寂寞思妇,你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时代见证者。但弱水之于中,只有你在藕花深处笑唱出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只有你在重阳吟出“人比黄花瘦”,也只有你唱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深刻在人们的心头,在千年岁月的长河里,发出永恒的光辉。
五、篮球场上的巨人:姚明
1、你来了,走过艰难的起步,带着激情的尝试,走进了世界篮球的殿堂。在篮球场上,你永远是“不畏对手遮望眼,只缘我是最高人”。你一手撑起了火箭的天空,一手拨开了男篮的烟雾。你,中国的象征,世界的骄傲。
2、东方小巨人————姚明
他留着中国特色的平头,以2。26的高度在NBA撑起一片天空。他继承了华夏民族的含蓄,却不失王者的霸气豪情。他是球队的灵魂,在球场上驰骋风云。扣篮,盖帽,他决不留情。精湛过人的技术可能赢得亿万财富和无数荣耀。同时身肩沉重的使命和万众的期待。08北京,他将身披红色战袍,带领中国男篮,向奇迹发起挑战。
六、速度的代名人:刘翔
1、伴随着青春的光芒,带上了轻盈的脚步。一个像风一样的小伙子向我们走来。没有太多的考虑,没有太多的担心,你只想向世界证明:黄种人,一样能够站在世界短跑的冠军领奖台上。时代的开辟者,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一句话能描述你的精彩:一切皆有可能。
2、世界先锋—————刘翔
一段漫长的旅途,一段艰苦的奋斗,成就一段永垂不朽的辉煌。奔于世界前列的他,用自己矫健的身躯,飞向不远的梦想。以自己惊人的实力,跨越世界的舞台。翱翔与天际的他,高举奥运的旗帜,与奥运同行,与成功同在,超越自我。
3、百米跨栏超人———刘翔
双腿跃起,一扫中国田径阴霾;勇夺桂冠,演绎体坛豪迈人生。你使阿兰约翰逊永胜神话破灭,向天地诠释了年轻的真正内涵;你挥洒汗水跨越的舞步,飞扬起搏的精彩。
七、最美的心灵——安徒生
没有人能写得比你深刻,你写得比任何人都简单。童话为你存在。你从童话世界中走来,那里遗失了一位神的王子,我们多了一位儿童的父亲。你最美丽的心灵,在平凡中谱写下你的深邃与奥妙,在深邃与奥妙下演奏出心灵的简单与纯粹。
八、沈园别梦——陆游与唐婉:
1、 两曲钗头凤,一段千古情。
他们曾经青梅竹马同放纸鸢;他们曾经花前月下呢喃细语。他们爱得深,爱得浓,爱得烈,封建专制让他们分别时肝肠寸断,泪如雨下。
沈园偶遇,春如旧,人空瘦,一对哀愁的眼,一杯断肠的酒,只留下两曲残留壁上的令人哀叹的钗头凤!
伊人已逝,“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他却没忘!他蹒跚着一次次走来,抚摸着记忆,只为了再次梦见“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陆游
你满腔爱国热血,怀抱抗金救国的壮志,赤胆忠肝。你面对战场的冷漠无情毫不退怯。在失败时你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对祖国的忠诚至死不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九、李叔同:
一曲《送别》让你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长亭外,古道边”,西湖堤岸的杨柳成了你笔下的精灵,诗歌里每每有她摇曳的倩影,江南的风情被你挥洒得淋漓尽致。在名声遍起之时,你却激流勇退,回归淳朴与自然,投身佛法。从此,佛教便有了弘一法师,为传播佛学奉献力量,你是标准的,却是位杰出的学者。
十、悲喜交如之莎士比亚
1、人世无常——仇恨与爱情,阴谋与正义,欺凌与温暖,诡计与机智……世态炎凉收录笔端,错综复杂活跃纸上,悲喜冷暖充实舞台。每一出戏剧演绎着社会百态,绝望与希望在他手上升华。
2、悲剧之父———莎士比亚
简单的文字,在你的偏执下,成就一部部感人肺腑的悲剧。那使人潸然泪下的剧情,是一篇篇惊世之作,蕴涵了人类最真挚的感情,那世界最洁净的泪滴,随你笔下的悲剧缓缓落下。
十一、越王勾践
为王者,所以有勇气从头开始 ;为王者,所以有胆略为敌寇前马;为王者,所以有毅力苦熬万般耻辱;为王者,所以有威信使天下归心。十年忍辱负重,十年卧薪尝胆,终能傲立天地之间,成一番霸业。
十二、寂寞又美好:几米
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份淡淡的忧伤,他用他那排遣寂寞的笔,给孤独的寻路者点上了一盏灯!他是如此平凡,正如他的漫画一样简单,却给平凡的人找到了一份安慰,一份温暖!
十三、不朽的生命之歌:裴多菲
他站在思想的高峰,用洪亮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他用自己最炙热的心,执著地追求命中注定不属于他的爱情,却用自己的灵魂谱写了一首永垂不朽的《夜莺》之歌!
十四、项羽: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十六、霍去病:
18岁,俘虏匈奴贵族;21岁,打通丝绸之路;23岁,消灭匈奴王庭。身为骠骑将军,你战功赫赫,“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你一生不变的诺言。你才华出众,却英年早逝。滚滚黄沙,伴你走过金戈铁马;茫茫戈壁,是你一生梦的舞台。你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留下的却是一段英雄的传奇。
十七、曹操:
他,“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野心庞大,“拱天子以令诸侯”。一站赤壁,败走华容,三分天下。他,雄心不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八十万大军尽归麾下。
十八、大禹:
面对父亲留下的抗争洪水的重任,谁能坦然接受?面对进入家门的数次机会,谁又能,淡然抛弃?正是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他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五帝创造盛世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十九、汉武帝:
他年纪轻轻,便被扶上了权利顶峰。虽初出茅庐,却是雄才大略。出征匈奴,中原从此太平。开辟丝绸之路,“汉人”的称号便在世界广为流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逝水如斯,带不走他显赫的功绩。沧海桑田,磨灭不了他的光辉。他是历史的一座丰碑。
二十、贞观之治——————李世民
乱世之时,英雄辈出。山城太原,冲出一条蛟龙。胸怀大志,劝父起兵,高瞻远瞩,争夺天下。勇,平定关中,歼灭诸雄。智,玄武之变,抢先下手。仁,瓦岗降临,收入帐中,终成开国元勋。以史为镜,方显其明,连通国外,四海一家,方显雄才大略。马上能得天下,马下能治天下,终成贤明君主。贞观盛世,由后人来敬仰。山城蛟龙,终成真龙。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旧时在山西永济县西南的一座三层小楼,常有鹳雀栖息。
②白日依山尽:夕阳傍着远山渐渐隐去。
③更上一层楼:就要不断地向上攀登更高一层楼。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释
①畅当:(生卒年不详),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大历间进士,贞元初,为太常博士,仕终果州刺史。
②迥:(音窘)高远。
③世尘:人间。
④天势:天空。
⑤断山:指山间断峰。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 ①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
《登鹳雀楼》阅读题
1.王诗的特点是 。畅诗与王诗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 ?
2.这两首诗都集中描写了鹳雀楼的的气势和作者登上鹳雀楼后远望的 胸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诗的哲学道理。
4.解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诗的含义。
5.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现实 历史 B.景色 情感 C.空间 时间 D.比拟 联想
6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7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的情感。(3分)
《登鹳雀楼》参考答案
1.字与字,句与句互对。夸张和对偶。
2.高峻雄伟,博大。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登上这座高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际覆盖着无限的平原,滔滔黄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间断峰奔流而去。
52分)D
6(4分)千年的慢与流逝的速对比、一日的短与难熬的'长对比;(1分)千年与一日的对比,千年犹速与一日为长对比;(1分)突出心理感觉上的反差(或矛盾),(1分)表达了盛世遗恨和现实悲愁的伤感。(1分)
7(3分)登楼所见,感慨汉、魏气象,已为陈迹;(1分)故乡沦落、辗转漂泊、征战思归;(1分)将个人的坎坷命运和国家的衰败动荡结合起来,丰富了“自伤”内涵。(1分)
《登鹳雀楼》简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登鹳雀楼 畅 当
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非常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蜂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