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古诗词常识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2、《关雎》(关关雎鸠)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3、《蒹葭》(蒹葭苍苍)
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4、《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5、《龟虽寿》(神龟虽寿)
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9、《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11、《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唐代边塞派代表诗人,奇异的塞外雪景,诗人将送别与咏雪巧妙结合,通过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14、《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1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既念家人,又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16、《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唐代诗人,以乐府旧题写当代战事。
17、《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李白,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惜别之情。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1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20、《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诗的最后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2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唐代诗人,颈联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2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常建,唐代诗人,此诗以善写静景为人称道,尤其中间四句。
23、《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唐代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俗套,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
2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诗中抒写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第三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25、《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尊其为“诗圣”,感时忧国、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选自《杜工部集》。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青年时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诗人热情赞美泰山高大神秀的气象,表现出他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8、《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选自《杜工部集》。
29、《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叙事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达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选自《白氏长庆集》。
30、《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揭露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
31、《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写早春游西湖风景,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3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怀古伤时,借古讽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选自《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3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唐代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
3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第二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多引用来赞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6、《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唐代诗人,描写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
3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上阕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阕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
3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北宋初期词人,伤春怀旧的思想感情,选自《珠玉词》。
3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的最后两句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40、《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王安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江南田园风光,为名句。
4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开豪放派词之先声。
42、《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热爱生活、旷达乐观,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选自《东坡乐府》,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咏月怀人,全词的基调是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
4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佳节怀人。
4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选自《漱玉词》。
4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实与梦境的巧妙结合,渴望收复失地、看到祖国统一、渴望为国战斗,选自《陆游集》。
48、《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此诗是一首山村记游诗,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现的境界,意新语工,最富理趣,给人启迪,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4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以农村为题材的佳作,夏夜独行乡间的真切感受。
5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这是一首抒写雄心壮志的词,前九句表达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5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光耀史册的生死观,末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言,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52、《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游子漂泊,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幅秋郊夕照图,令人哀愁的情调。
53、《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此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
54、《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55、《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中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56、《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赵翼,清代学者,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检测题】
1.下列
(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 (2)《岳阳楼记》 (3)《西游记》 (4)鲁迅
B.(1)李白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聊斋志异》 (4)老舍
C.(1)李白 (2)《岳阳楼记》 (3)《聊斋志异》 (4)鲁迅
D.(1)杜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西游记》 (4)老舍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D.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D.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愿望。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品。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标书,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C.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傅雷、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家书》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
C.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课文节选的是法庭审判这一高潮部分。
D.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常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11.下列对《童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B.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C.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
D.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 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为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导语:没听过李煜?那这首词你一定听说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没听过李煜?那这首词你一定听说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南多出才子、丽人。命运,把南唐后主李煜和美女小周后推到了一起,这对天生的浪漫派,在国家大难之际依旧演绎传颂后世的风流故事。
多次访南京,让陆游下决心编史书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重要割据政权,存在于937年至975年,地域所辖最广时拥有今天的江苏、安徽、福建大部、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一小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战乱频频,记载并不多,但是定都金陵(今南京)的南唐,却在那个时期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人都对南唐知之甚少,但大都知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作。写出这首词的南唐后主李煜把一度衰败、被文人看不起的“伶工之词”(流行小调),改为“士大夫之词”,加上后来的苏东坡、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人,让宋词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
《南唐书》,记载的正是五代时从李煜祖父李昪建立南唐到李煜灭国的这段南唐国历史。其实历史上一共有三部《南唐书》纪传体史书。不过宋代胡恢所撰的早已找不到了,因此传世名著推荐书目里的《南唐书》,只有宋代马令和陆游所撰的。
这个陆游,正是那个写下“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作为六朝故都、南唐故都,无数文人墨客曾前来凭吊怀古。而多次访问南京,让陆游下了决心编著《南唐书》。
后人评价,马、陆二书互有详略,各有千秋,“马之纪事也详,陆之为文也洁”。善于文学的陆游记述言简意赅,客观评价南唐历史人物,最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后世刊印、校注《南唐书》更多的还是陆游那部。
李煜的一生,与南唐相始终
“公元937年的七夕,李煜出生,也正是在那一年的十月,他的祖父李昪在实际控制了南吴统治权之后,正式立国,定都金陵,史称南唐。所以李煜的一生,可以说与南唐相始终。”南京文史学者薛冰介绍,李煜年少时,其父李璟继位之初,南唐尚有余力向南方的福建扩张,向西方的湖南扩张。李璟和儿子一样,在辞赋方面有很强的造诣。史称,李煜优柔寡断,其实李璟更为典型,他不听父亲临终“善交邻国”的遗言,见邻国吴越有机可乘便肆意用兵,受了挫折又下“悔兵之诏”;打了败仗能“悔恨忘食”。
南唐的战线拉得过长,损耗了大量的国力,又威胁到了中原后周的利益。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势如破竹,南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眼看国家不保之际,李璟上表后周皇帝柴荣自请传位,急着迁往南都南昌。同时,南唐对大周称臣,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也就是南唐中主,并尽献长江以北的淮南十四州,以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
然而南昌宫殿和城市建设得实在不咋样,跟金陵的比有天壤之别,很多朝廷大臣更是连安身之所都没有,满朝抱怨。李璟常常呆坐宫中,北望金陵,潸然泪下,手下甚至只能以屏风挡挡他的视线。最终,李璟在非常郁闷的心境中死去。继位的后主李煜不忍心将父亲遗体留在南昌,请求篡位后周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恢复了李璟的帝号。李璟最终葬在了父亲的身边,也成就了今天的.南京南郊祖堂山下的景点——南唐二陵。
“南唐都金陵,南都南昌。”南唐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两个首都的奇事。随着李璟葬回金陵,文武大臣跟着回头,南昌这个短命国都在短短三个月就被废弃。
国家大难当头,浪漫皇帝还偷情
悲惨的南唐,开始每年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内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
李煜尚佛,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他即位后,一度猜忌韩熙载等重臣,派画家刺探韩熙载并绘制了流传千古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但这样的政治内耗周而复始,最终导致南唐人心涣散。
即便国家大难当头,但天生浪漫的李煜还是和大小周后两大美女,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风流史。15岁的小美女,从扬州来皇宫看望病中的姐姐,接触到才华横溢的姐夫李煜。后来两人就在病重的大周后眼皮底下,“手提金缕鞋”,玩起了偷情的游戏。
尽情享受爱情后,紧接着就是国破家亡,李煜体验了常人无法领略的痛苦,并写出了杜鹃啼血般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那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宋太宗起了杀机,让李煜服下了“牵机药”这种剧毒。后来,小周后也悬梁自尽。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的某个片段生活,那么最应该选择的是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宋代。事实上,宋代的儒衣书服等为后世人们向往的风貌在南唐已经颇现雏形。如果不必担忧那日益逼近的中原军队的脚步,那么南唐会是一个最适宜生活的时代。
南唐三帝先后经营南京六十年
为何几乎没有民间故事?
南唐对南京来说其实并不遥远
南唐三帝先后经营南京60年,在隋唐废墟上重建了金陵城。其大致范围,西踞石头城,南至虹桥(今天的内桥),东至东虹桥(今天的升平桥),北至小虹桥(今天的北门桥)。但南唐的遗迹,在南京遗留的却不多。丹凤街附近有个唱经楼,相传唱经楼的前身就是李煜经常烧香念佛的忏经楼,但如今仅剩地名。此外,还有栖霞寺藏经楼南、千佛崖前的一座五级八面的石舍利塔,清凉山公园里的那口南唐还阳井,以及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等。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邹劲风更是认为,虽然历经历代战火,南京没有留下多少南唐的遗迹,但其实处处都有南唐的影子,因为我们身处的这个南京城,就是在南唐城的格局上建起来的。比如,水西门是南唐重要城门;洪武路,在南唐叫卢妃巷;珠江路、广州路一带原来是南唐金陵城的护城河所在。
近年来,南京在南唐二陵周边考古更是发现了3号墓,疑为大周后的陵墓——懿陵。根据陆游编著的《南唐书》中记载,大周后口内含了一块美玉,请求节俭安葬,死于瑶光殿,埋葬在懿陵。但是书中并没有提到懿陵具体地点。史书称李煜极为悲伤,亲自书写挽辞刻在石诔上,又亲自书写数千字的悼辞烧掉,把大周后喜欢的“金屑檀槽琵琶”用于随葬。不过3号墓并没发现刻有挽辞的石诔,更无“金屑檀槽琵琶”的踪影,更没有像钦陵和顺陵那样精美的壁画。
专家称李煜活在主观世界中
“南京的民间故事中,对于南京的历史人物以及传说人物无论褒贬总会有所反映,唯独于南唐一代,民间的故事却几乎没有。”薛冰说,这是南京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
薛冰说,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文化现象,是李煜的诗词中几乎没有对于南京的确切描绘。他写景的词,写月,写花,写山水,写江南的芳香与清秋,只有一词曾提到秦淮河:“想得玉楼琼殿影,空照秦淮。”这也是他入宋后的追忆了。这种对南京的视而不见,在南京也是个特例。
薛冰认为,或因为李煜完全融入了纯粹的艺术境界,“根本的一点,还是因为李煜始终只生活在绝对的主观世界中,对于他来说,客观现实中的一切,只是在为他服务、为他所需所用时才是存在的。所以他吟咏的‘江南’,只是他思绪中的江南,而不会具体到金陵。然而只有南京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才会出现如此多的帝王艺术家。”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李斯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15.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6.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17.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8.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9.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