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有关政治哲学的名言诗词 正文

有关政治哲学的名言诗词

时间:2025-05-05 17:21:05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刘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无限.至于他学习民歌所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等,则活波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习气.

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他的很多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统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故又显得精炼含蓄.如名篇《乌衣巷》.像刘禹锡的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却小中见大,含意丰富,具有一种蕴藉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这些特点,如脍炙人口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象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折写来,更觉诗意隽永.宋代苏辙曾说刘禹锡的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说刘诗“深于影刺”,都是指的这些特点.而刘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如《白鹰》、《聚蚊谣》、《百舌吟》等诗,锋芒锐利,有着很强的斗争性,不过由于采用寓托的手法,又显得含意深远.

刘禹锡还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在许多生动的诗歌形象中,经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闪烁着哲学家的思想火花.刘诗中多见饱含哲理的诗句,虽非有意的论述哲学思想,但见解精辟,给人以启迪.例《金陵怀古》、《浪淘沙词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诗句,借助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诗化;这些名言佳句,点缀在诗中,使他的诗既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学思想.

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刘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又说:“运用似无过人之处,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这些个特点,在刘禹锡的民歌体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这些诗保存了清新开朗的民间情调,采撷朴素生动的民间口语,运用俚歌俗调的形式,绘真景、抒真情,具有浓厚的天然风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之二)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再游玄都观赏析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注释

⑴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

⑵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

⑶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⑷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赏析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1.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恩)

2. 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

3. 运动应当从它得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马,恩)

4.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得反映特性。(列宁)

5. 观念得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载人脑中改造过得物质的东西而已。(马,恩)

6. 人得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7.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

8.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恩)

9. 头脑的辨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马,恩)

10. 所谓客观辨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辨证的思维,不过实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马,恩)

11.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

12. 辩证法堆观存事物作肯定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 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马,恩)

15. 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马,恩)

16. 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列宁)

17.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18.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种需要酒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

1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20.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恩)

1、爱国如饥渴。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2、爱国不分先后。

3、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

4、中国不亡有我在。中国教育家、奥运先驱 张伯苓

5、爱家的人才能爱国。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

6、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上李尚书书》

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8、要爱国,祖国须可爱。英国政治家 伯克

9、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军事家 霍去病

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11、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古希腊盲诗人 荷马

1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代诗人 李白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14、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15、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代诗人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唐代诗人 杜甫 《新婚别》

2、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3、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4、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6、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

7、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

8、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9、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不分党派的。 18世纪英国小说家 托·斯摩莱特

10、伊拉克万岁!阿拉伯国家万岁!伊拉克第五任总统 萨达姆

1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12、爱国心是基于大义,本于大德。

13、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14、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15、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爱祖国。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1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17、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18、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德国诗人 海涅

19、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

20、我爱国,但我不做高房价的炮灰!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 牛刀

2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代诗人 令狐楚 《年少行四首》

22、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南宋诗人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

23、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闻洮西捷报》

24、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2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6、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读陆放翁诗》

2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

28、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

2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示儿》

3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1、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朝清官 海瑞 《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32、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33、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明代明臣 于谦

3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35、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

36、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南宋诗人 曾几

37、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清代状元 彭定求

38、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39、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代明臣 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