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聚焦文章主旨
1、板书“匆”,读什么?什么意思?
2、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3、“匆”表示匆忙,“匆匆”表示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齐读课题:匆匆。
4、匆匆,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题为《匆匆》的文章是谁写的?(朱自清)
5、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匆匆》就是朱自清先生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
6、预习过课文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时间、日子……)
7、课文只有短短的六百多字,“日子”一词出现了10次。文章中还有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两次,找一找。
(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文章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品读一、二段,体察着急和无奈。
(一)第一自然段。
1、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
2、(生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能重新再来)
3、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插话)我们的日子的特点是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再读得更进一层?
4、抒情散文往往就是诗歌,我们把这段话换成诗歌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5、自读,指名读,齐读,感受节奏感。
6、背诵。老师给一点提示,有信心背下来吗?(出示)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二)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
而泪潸潸了。
2、指名读。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
3、作者笔下的八千多日子,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24年,作者为什么不用24年,却用八千多日子呢?(说明逝去的岁月多,更让人觉得惋惜)
4、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再读这段话。
三、咀嚼惋惜和无奈
(一)第三自然段。
1、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2、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请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
4、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吧。(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5、有的同学可能说了,我们的日子不单单是这样过的,我们的日子也是这样过的——(出示课件,请学生补充完整)
读书的时候,日子;写作业的时候,日子;
唱歌时,日子;
弹琴时,日子。
6、读书、写作业、唱歌、弹琴,这样的事情多有意义呀,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呢?(今年流行问“时间它去哪儿了”?用每天都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的事,更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时间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多么令人无奈,令人惋惜,令人惆怅,还有些淡淡的哀愁呢。
四、激发上进之力量
1、朱自清先生善于将同一句式进行反复吟咏,我们看第四自然段。师范读。
2、读书是需要去品,去悟的。这段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赤裸裸。意思一样吗?请大家用心品读这段话,一会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品读感悟,然后交流。(意思不一样。第一个赤裸裸来到世界,还是婴儿,什么也没带;第二个赤裸裸是指自己对社会毫无贡献地离去。)
4、想知道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社会背景吗?(课件出示)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5、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不甘心虚度年华)
朱自清先生不甘心这样虚度年华,他想告诉世人,我们不要白白走这一遭!所以,他在文中反复地问——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生齐读)
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生齐读)
6、朱自清先生深感生命的匆匆,时间的可贵,正是如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再来看看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7、带着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再来用心品读他的散文名篇《匆匆》吧。(学生自读全文)
时光一去不复返,人生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留下了什么痕迹呢?我们的人生又该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我们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语言质朴有文采,表达感情通俗细致,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既是学生情感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展开联想跟作者产生共鸣,感情升华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读中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时光是匆匆而过,稍纵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时间,热爱时间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品读文章,使学生懂得应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进入情境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时间劝告世人的名句,使我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时间的名言:(生说,教师鼓励、表扬)。在上一节课,初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以“匆匆”为题?(师板书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以学生汇报名句开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了珍惜时间的话题当中,创设了学习新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品读感悟:
(一)抓住好词好句,体会时间来去匆匆,飞快即逝的特点。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汇报所学
①、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师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②、生读二—三自然段,体会出作者运用比喻句,拟人句等描述了他八千多日子是匆匆而过的,每一天的日子也是稍纵即逝的。
点拨:
(1)、好的句子如“把八千多日子比做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做大海”很精彩,你们能模仿作者说说自己十多年的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吗?(生造句,师指正,鼓励)
(2)、请生找一找描写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并再说说自己的每一天是怎样在不经意间过去的。
3、指导朗读、评议: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生说: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你们有同感吗?试着读一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到了读悟结合,讲练结合〕
(二)、抓住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体会时间的宝贵,感悟人生的价值。
1、语言渲染:时间一去不返,正如古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读文小组交流讨论)
2、生汇报读文感受:这两段主要写了作者对逝去的日子很痛悔,对自己无所事事不甘心,想立志做一番事业,从“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现更为突出。
3、师小结: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多个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4、指导生朗读:你们谁能读好这一段?每组可推荐一个代表比一比。(同学们读文、评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者在这一部分中,放手让生自己读书,以读促思,以读带讲,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生活实际,跟作者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情感得到了熏陶〕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朱自清的材料,明白他的作品及简历,说说他在中国现代的影响。
点拨:我们应该向朱自清先生学习,懂得珍惜时间,写出了许多好文章,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更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高尚品质。
3、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
“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4
《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请教大家两个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出示钟表模型。(全班沉默1分钟,体验时间的流逝。)
3、问: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
4、(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时,1分钟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想留也留不住,它轻轻的来(板书:来),又悄悄的去(板书:去),在我们不经意间,他无影无踪地消逝了。
5、(课件出示)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时间如流水。(生接:只能流去不流回)。
6、问:请大家算算自己已经走过了多少日子?
7、在过去的这4000多个日子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面对悄然消逝的时光,你有何感受?(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好几年。今后,我要好好学习,不浪费时间、、、、、、)此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8、(课件出示)出示《明日歌》,齐读。
9、(课件出示)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诗:少壮不努力。(生接:老大徒伤悲。)
10、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请大家一齐读课题。本文就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他在这8000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感受匆匆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课件出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指的什么匆匆?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课件出示)提问:文中指什么匆匆?(文中指时间匆匆。)请你们展开想象,日子像什么一样匆匆?(日子像流水一样匆匆;日子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匆匆、、、、、、)
有一个词叫做——
(课件出示)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请大家听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用笔划出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播放配乐朗读)
6、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深情感悟,体会匆匆(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并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于是——洗手的时候,……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还有两句——我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在这几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作者从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天黑时以及和太阳再见时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作者还从伸出手遮挽时和掩着面叹息时这两个方面来写出日子的来去匆匆。)
3、(课件出示)作者从七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写出了日子很灵活地逃得无影无踪了。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个意思?(伶伶俐俐、跨、飞)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从我身边溜走了。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呢?
谁来建议一下,该怎样读?
(速度稍慢,怀着留恋、无奈、伤心、失望的心情来读。)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学生读课文)
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4、学生课堂小练笔。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逃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在玩耍的时候,时间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时间从脑海里逝去。
三个动词“滑”、“飘”、“逝”不重复,而且写出了时间的轻巧、灵活,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同学们,面对匆匆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作者曾留恋过,无奈过,也痛苦过。但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深深思索。(板书:深思)请一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
四、提升认识,深华感情(深读第四自然段)
1、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很惋惜。作者还在自责自己。作者希望自己会珍惜时间。)
其实,朱自清先生是个珍惜时间的典范,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从这份资料上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风华正茂,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为什么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呢?
(说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可以看出他不愿虚度年华。(板书:不愿虚度年华。)作者希望自己大展鸿图。)
4、所以,在这些看似自问的思索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我来回答。(师生对读)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师)没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没有。(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也没有。(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不能啊!(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绝对不能白白走一遭。
正因为朱自清先生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不懈努力,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的成就和感人的故事。我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伟人惜时如金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要赶快做》
鲁迅很爱惜时间。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要做吗?’”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文章、写日记。他有一句名言:“要赶快做!”赶快做,就是不让时间白白流掉。
徐持立的时间观念很强,他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开会必准时到达;与人约会,必按时赴约;如有改变,必定先通知。他说:“如果迟到一分钟,有6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一点钟;有60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10点钟。人数越多,浪费越大,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徐持立一生最善于挤时间读书,日间工作繁忙,就挤晚上的睡眠时间。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而没有懈怠。
伟人的故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作者一次次的提问,你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我们要善待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结出一颗颗可供采撷的硕果。)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鞭策自己,鼓励他人。
听了这些富有诗意、哲理的话,我也想送给聪明、求知、勤奋的你们一句话,那就是——
聪明者——利用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请学生进入今天的作业超市。(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至二项进行完成。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40分钟后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无数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长歌行》吗?引背全诗。
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
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愿意吗?
通过预习,你能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吗?
这样一位文学才华卓著、一生清正高尚的人老师也很敬重。
(朱自清先生尤其是他的这一段话,给我很深的影响。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话:我深感时日匆匆底可惜,自觉以前的错处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却忽略了近处,小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都不曾作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经意识到了以前的时间匆匆溜走而无所作为,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实做些事,他认为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应该珍惜这每一刹那,所以写下《匆匆》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你能说一说“匆匆”是什么意思吗?组个词或说句话。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时间)。
在预习时你发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什么?(散文,语言美,含义深,有些地方读起来拗口)那该怎么解决呢?(多读,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查资料理解。)
二、初步感知
1、我们来读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时间匆匆而逝,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听了课文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读完后,读的真好,你是怎样读的这么流利──多读。看来用心去多读是学好任何文章的一个前提。)
师:作者焦灼、无奈、惋惜,还有一丝痛苦。所以他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比较突出?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自己来读一读想想你喜欢这一段文字吗,喜欢它可以是因为一句另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感动,但是一定要能说出原因。
先找学生说前半部分再说后半部分在找小春(形式)艳(痛感)
生:这一段把什么都写活了。特别是时间,而时间自己也会走,而且他的追问自己先有了回答,有了回答之后他又发现了问题。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再回来。师:她抓文字抓得多好,她具有多么敏锐的语感!她发现了世间万物──燕子、杨柳、桃花,这些都可以轮回,唯有一样一去不复返,那就是──生:时间!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在追问啊!再看看第一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作者是怎么问的?
师: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师:很茫然,很痛苦,很无奈。对过去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的时光,他又有些后悔。当你感受到了这些,请你把你的感受融进去再读一读,再来感受作者的这一份追寻。
学生自由读第这一段。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
师:是啊,我们的日子就这样一去就不复返了,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学生谈感受。)
师:(雪、博)你更聪明了,更成熟了,更懂事了!你看,这短短的一年的时间,你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你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你了。这就是时光的匆匆啊!这就是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啊!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让我们也不禁跟着先生追问我们的日子到底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你知道吗?(让学生答)是啊他溜走了。
四、学习2、3段
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在作者的描述中,你从哪儿感受到时光飞适的匆匆。边读边圈画,或写上批注。
(指读)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句对于时间流逝的描写,要抓住重要的词语来感受。
小结:朱自清就是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把它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从让我们感觉到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具体,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时间的来去匆匆。
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多读读。
(配音乐,学生自练读,教师巡视辅导。)
你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给他点评价。
(溜走了读的轻快好象真的让人感到时光匆匆。)
你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写法,也抓住你身边的小事,也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觉一下时间是怎样从你们身边溜走的。我看看谁写的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的确去的尽管去着,来得尽管来着,有多少日子在作者手重滑过,──8千多,象──没有──也没有──我的日子──没有──也没有──
理解“头当涔涔”“泪潸潸”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你用心灵感悟到作者此刻的心境了吗?(作者伤感)指导朗读。出示这段话,有同感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学生说过之后,作者真的是在荒废时间吗?如同他自己说的度过的那般没有意义?──不是。
你怎么知道的?──在资料上知道──
一位在20多岁便著有背影等一批名著的人看到时光的流逝都如此伤感、失落,粗粗一算有限的生命赋予我的一万多的日子已经从我手里滑过,如同落入大海的一滴水那样渺小,无声息,便更觉得头涔岑而泪潸潸了。
指导朗读,我不禁想来读一读,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问了可以接上,因为我感同身受在用心来读,如果把自己的感受融合在字里行间相信你比我读的还好。)
还有谁也想来朗读一下吗?
五、总结
过渡: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打电子游戏时,他又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你觉察他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第四部分中找出有关的句子作依据。然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取长补短,提出疑问。
(比如第2和最后一句,找学生来解答,答后问你怎么理解的?结合上下文或是联系资料等。)
学生自读第四部分,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重点品读:
1、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随文理解“徘徊”的意思。在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随文理解两个“赤裸裸”的含义,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无奈和惋惜,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蕴涵着答案,那就是──
4、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思考。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
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
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我能做_____,我还能做_____。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悟到时间的宝贵,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
你们说的太好了本来我想给你们推荐一些名言,可是我想与其这样不如让你们自己创作一句惜时的名言,记住要署上你的大名,前面还要有一个头衔比如未来的教师林双。好吗?
真棒,珍惜时间,努力求索相信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并有了如此多的人生感悟,我想这也正是作者散文语言的.魅力,他往往从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事例中娓娓道来的却是一种亲历的人生体验,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要珍视在我们身边流逝的分分秒秒。喜欢这篇散文吗?喜欢就拿起笔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段话。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谈感受和理解。
2、仿照作者的描述方法说写句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
仿写句子。
【课前准备】
课件播放《荷塘月色》片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片断,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散文文笔优美,誰来介绍一下朱自清?
介绍朱自清的资料。
师:朱自清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的《荷塘月色》就曾陶醉了很多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匆匆》,板书“匆匆”。
师:誰来告诉我,题目“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匆匆”就是很急,很快的意思。
师:能用“匆匆”说一句话吗?
生说。
二、初读课文
师:《匆匆》是篇散文,知道什么是散文吗?
散文主要在抒情,有借景抒情,有借事抒情或借物抒情来表达情感。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读起来很美,能美美地读一遍吗?
师:你们自己读,想用什么情感读,就用什么情感读,注意不要齐读。
生读课文。
师:有感觉吗?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
如:伤感,无奈,后悔等,为失去的时间而伤感。
师:这篇散文写的就是时间的来去匆匆,(板:时间)古人曾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特别喜欢这篇散文,读着这篇散文,我似乎能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听到他在我耳边低语:“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一起去聆听作者的心声吧。(闭上眼,什么也别说,用心倾听。)
听录音(录音少了第二段)。
师:听着作者的呢喃低语,我们似乎还沉浸在作者的伤感中,但这课文朗读是有缺陷的,聪明的你,能把这段补上吗?誰来试试。
生1读。
师:真好,真想再听一遍,誰再来试试。
生2读。
师:听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似乎也头涔涔,泪潸潸了,这“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呢?
(头脑胀痛,泪流満面。)
师: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作者在写这篇散文时,也许已泪流満面,深感时间飞逝,却无力遮挽,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有多大的岁数吗?(约24岁),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作者在1922年3月写下这篇散文,当时是24岁,那么二十几年的时间到底是如何溜走的呢?找一找好吗?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师: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
(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这一段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具体化了,使我们能真切地触摸到时间这个精灵,写得特形象,也特生动。)
(还表现了作者为时间匆匆溜走而茫然伤心。)
师:我也非常喜欢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
三、仿写
师:作者的日子是在日常生活中溜走的,我们也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
(播课件。)
师:能模仿课文的第三段,为这段录像配上解说詞吗?动笔试一试。
生动笔。
交流(4个)。
四、精读课文
师:真高兴大家都意识到了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流逝,作者和我们一样,伤心无奈,但他又不甘心,不甘心就此虚度了青春年华,我们再来用心地倾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诉说?
师:你不必整段地读,而是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一遍一遍地用心读,与作者交流,看你能听到作者在诉说什么。可以同桌交流,一人生读。
师:誰来说说,你倾听到作者在诉说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同桌听到了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感受噢。
如: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对人生的思索。)
如: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叹息自己一事无成,虚度了年华,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如: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不甘心虚度年华)
(我们都是“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赤裸裸的回去罢“,这两个赤裸裸是什么意思呢?)(指没有留下什么辉煌,一事无成。)
五、拓展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作者是在自责,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时间确实珍贵,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他。(板:珍惜)
师: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哲人志士,面对短晢的人生,匆匆的岁月,都发出了许多感叹。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连老师也想说:“要做时间的主人,要学会把握时间,你才不会后悔自己一事无成”。
同学们,你们想说什么呢?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名言警句请一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心的倾听,与作者作心灵的交流,也感悟到时间来去匆匆,应好好去珍惜,才不会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匆匆闪过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就想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品味语言,通过反反复复的有感情朗读去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体会感情,并且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我以读导练,以“……=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句式,练习说话,创新运用,由读到写,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写作方法;
2、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惋惜等情感,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
【教学难点】
仿写训练,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式迁移到写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谈话激情
当同学们匆匆地走进教室,一个个精神振奋地在座位上坐好的时候,时间就在我们的脚步中匆匆迈过。我们知道,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短暂的40分钟过去,我们也永远不会再回到今天的课堂。但是,我相信在这个课堂上会留下我们师生和谐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让我们抓住眼前一纵即逝的时间,去享受这美好的40分钟。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朱自清,走进他的“匆匆”。
2、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在这篇课文里,匆匆是什么意思?通过同学们的初读,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在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作者朱自清先生回忆过去,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感受现在,他知道时间是来去匆匆的;那么时间是如何从他的身边匆匆溜走的呢?请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二、品读交流,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三段
1、教师范读第三段
听了老师的朗读,想说什么吗?(生自由评价)
2、学生自主阅读、批注
你们想不想读的跟老师一样好呢?那么下面请你们用心地去练读第三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还可以在这些词句的旁边做上批注,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评析:“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体会作者对时光的感悟,通过批注、与同学交流等形式自由表达自己从作者字里行间获得的感受。】
3、自由汇报,品味语言
交流得这么热烈,谁来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收获的快乐?(生自由汇报)
【应变预设: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肯定各种各样,教师应相机引导:
1、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
2、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追问读得特别好的同学)
3、引导生生互评:他读的好吗?
4、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不论学生如何谈,要抓住以下重点句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感悟】
品读重点句子: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4)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5)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6)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评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4、仿写句式,运用语言
①品味语言
课件出示:(“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自由读一读,说一说读了之后,你们有什么体会?
②自由仿写
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的时间又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写法,也抓住你身边的小事,也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觉一下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溜走的。请拿出手中的诗签写一写,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是当代朱自清。
③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文采,谁愿意朗读一下你的句子。
④诵读仿写的句子
刚才,老师把一些同学的诗签拿上来了,放到了展示台上,因为这些同学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文采媲美,现在,请这些小作家来给大家读一读吧,轮到谁的时候不要犹豫,因为时间不等人!
【评析:由读到写,将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写作,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时光的匆匆。】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师生对读
老师也在用心读这段,不仅读懂了他的问,还读懂了他的回答,想不想听一听。那么我们合作读这一段,请你们读问句,读到问号时停顿一下,看老师怎样补充他的回答。
师生对读:
生:=……能做些什么呢=?=师: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
生:=……=又剩些什么呢?=师:我什么也没有留下。
生:=……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没有。
生:=……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师:也没有。
生:=……赤裸裸地回去吧?=师:不行啊。
生:=……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绝对不行。
3、体会情感
读懂了这6个问句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应变预设:学生体会到的感情肯定是各种各样,可能有惋惜、后悔、反省、自责,还有淡淡的忧伤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怎样想就怎样说,感受到了什么就说什么。针对学生说的教师应该有所引导、点拨】
【评析: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先生如此的后悔、自责……,那么朱自清先生是不是个浪费时间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先生(出示课件)。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非常大。朱自清先生给自己起的字叫佩弦。佩弦是有典故的,它来自《韩非子?观行记》。在观行记中讲到有个叫董安的人,做什么事较慢,所以改名为佩弦,告诫自己做什么事要快一点,要抓紧时间。
2、与作者对话
假如朱自清先生来到你们的中间,你想和他说什么?
3、诵读名言警句
当面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格句。(出示课件)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
4、自创格言,个性表达
请同学们在自制的书签上写下一句你最喜欢的珍惜时间的名言,也可以自己创造一句,在这句话后面署上大名,这句话就是你的格言了。
5、小结升华
我相信同学们自创的格言也一定深深地印在了学习伙伴的心中。就让这些格言时刻提醒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去珍惜时间、把握今天。同学们,短暂的40分钟时间匆匆流逝,这节课在我们的人生中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呢?我们又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留下更深、更美的痕迹呢?就让《匆匆》时刻警醒我们吧!下课。
【评析:通过创设情景“假如作者来到你们中间,你们想对他说什么”,引发学生的真切感受和对生活经验的联想,让学生在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中,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强化阅读体验。通过“自创格言”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实现从读到悟,从悟到写的飞跃。】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悟情、悟理、悟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朱自清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⑴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2、交流学习结果。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感悟道理
1、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件配乐学生自由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3、学生说那句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建成超级连接):
⑴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加点的词读重一点,慢一点。
⑵在逝去……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①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②问一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③问一问伙伴:你能做些什么?
④写话: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____,能做____,还可以做____。
⑶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痕迹呢?我何曾……痕迹呢?
①理解划线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被__;如__,被__。
③反复吟读,说自己的感想。
⑷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想: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
四、品读妙句,感悟文采并仿写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依照上面的例子写话。
五、综合练习: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1、课件出示《今日歌》、《明日歌》。
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学生配乐朗读。
六、课外作业
课件出示: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歌,名人珍惜时间的轶闻趣事,办一份小报。
3、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板书设计】
日子一去不复返
珍聊天时,日子从嘴边溜过
时间=惜玩耍时,日子从笑声中飘过
散步时,日子从脚步中掠过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6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懊悔、愧疚、无奈、自责、难过、惋惜、留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板书:一去不复返(无奈、惋惜)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道出自己对时间匆匆而去的无奈与婉惜,)作者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到伤心难过自责无奈婉惜)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同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体会。(没太听清的同学看看大屏幕)(课件)
2、(大家学得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得怎么样)集体交流,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突出日子“无影无踪”的特点。)
(课件出示)对比写作方法
指导读:在反反复复地追问中让我们感到作者很茫然很难过,对流逝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他又有些后悔,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受融入到课文中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读:排比句可读得高兴、轻快一些,三个“再”要重读,几个追问句读得深沉、伤感一些,让听者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心、懊悔来。
过渡:作者用动物的迁徒、植物的荣枯和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比,引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他想到了什么呢?看大屏幕(课件)谁给大家读一下这段。其它同学想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离去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广阔的大海里,一嘀水那么小,大海那么大,比喻中对比鲜明,感受到时间有限。
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觉得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急得流泪出汗)
“八千多日子”作者二十多岁,在我们看来20年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转瞬即逝)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焦急再来读读。
你读的不错走近了作者的心灵。
过渡: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在第三段中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谁来说说。
(3)“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了排比拟人方法,通过最不经意的日常生活的枚举,让我们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走了。)作者运用了排比,通过日常琐事写出了时间脚步匆匆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体从哪些词看出来的:跨过、飞去、溜走、闪过)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把日子写活了。
从这一段中,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时间过得太快了。)
指导读:是呀时间的脚步匆匆,想挡挡不住,想停也停不住,想留也留不下来,此时作者是什么心情?(无可奈何)《匆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麋鹿网络教学设计《花脸》教学设计(研究课)大自然的文字(作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我的舞台教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詹天佑教案《广玉兰》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师生接读:表示时间流逝得特别快的动词和表达作者无奈的词语要重读。如:匆匆、挪移、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掩着面叹息)
配乐朗读: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写得多好呀,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大家推荐一名同学,老师给配上音乐。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静静地听着,感受那无可奈何的心情。
过渡: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身边溜走了,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甘心白白走这一遭吗?让我们读一下第四自然段,这样: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搭配着读。边读边找一找看从哪句话看出作者不甘心了。
(4)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不甘心虚度此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真的是白白走这一遭吗?你对朱自清有哪些了解?(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从资料中不难看出作者事业有成,二十多岁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年轻有为。
过渡:尽管这样,面对时间匆匆的脚步,当他没有办法挽留时,也只能无奈地发出感叹:
(5)齐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照应)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日子就这样去得无痕。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当时作者还是个青年,他却从对时间流逝的体验中产生紧迫感,强烈地意识到要抓紧时间做事。)//
三、总结写法。
大家坐好,看黑板,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对比、首尾照应等写作方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写作时也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文章才能充实不空洞。
四、播放影片,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
同学们,时间匆匆而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敢于和时间赛跑,抢在时间的前面,做些有意义的事情。98年抗洪抢险中,英勇的战士们就抢在时间的前头,打了一场漂亮仗,保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两个片断,大家想看一看吗?那好,让我们一同看一看战士们是怎样和时间赛跑,抢到时间前头的。
此情此景,令人惊心动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堵住了决口,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五、有效地读写结合
同学们,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幸运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能白白地走这一遭吗?(不能)我们还是学生,不能做一些轰轰烈烈地大事情,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好,那就以“珍惜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首尾照应等方法,为了降低大家的写作难度,老师给你们列了一个写作提纲,大家可以参考。(课件)
1、可以结合格言、名言警句等写一写对时间的认识。也可以仿照文章第一段的写法。(如太阳落了……小草枯了……)《匆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麋鹿网络教学设计《花脸》教学设计(研究课)大自然的文字(作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我的舞台教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詹天佑教案《广玉兰》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仿写: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过去(溜走、逃走等);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过去(飞走、流逝等);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过去(跨过、闪过等)……
3、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____________,我能______________,我还能_____________。
4、可以结合名言警句告诫同学们要珍惜时间。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时间就在你们有感情地朗读中,深入地思索中,积极的发言中,认真地写作中,匆匆地过去了,时光老人不会因为谁而驻足,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
六、我的座右铭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业精于勤,荒于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看来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天,使自己有所成就。
鲁迅: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总还是有的
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知识的今天;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珍惜时间是光荣的。浪费时间等于虚度年华,珍惜时间等于延长了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进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2、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
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课时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文章的作者及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意图)及思路)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谁来说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板书:时间要珍惜)你们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呢?(通过朗读,体会欣赏文章语言,特别是抓住作者具体写时间匆匆的语句去体会理解。还可以学习他的写法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对,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坚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朗读理解、欣赏,深入体会。(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通过评价朗读和对语句表达方法的理解这两方面进行。)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然后理解句意,体会表达方法,质疑,做好批注。
自学后小组汇报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汇报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要珍惜这个创作意图的?
○1“燕子去了……”运用排比,对比,设问表达。朗读注意轻重音用描述性语气,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念。
○2“在默默里算着……”运用数字换算(约二十二、三岁)比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出作者无限感慨的语气。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
这段话写什么?(具体回答了时间到哪去了的问题)l
理解“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
用几个两个字的词,概括说说时间在哪里?(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叹息的时候)(排比)朗读排比句。l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两个拟人化的动词,起到了什么作用?(让无形变有形,在我们眼前“时间”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谁来朗读,读出时间的匆匆顽皮?l
小结:这里用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具体的描绘了不经意间时间流逝于平常日子里的情景。
○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阳春,被盛夏取代;如黄叶,被秋风带走了。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导入:明确目标,复习字词。
2、听读,欣赏语言和艺术美。
3、配乐朗读练习,思考欣赏感悟(一部分一部分的朗读欣赏)。
4、仿写练习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师生一起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完成《辅导练习》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来去匆匆珍惜时间
留下痕迹
关于时间匆匆的名言集锦
1.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日本
2.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3.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唐·刘禹锡
4.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6.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伊朗
7.光阴潮汐不等人。——缅甸
8.时光匆匆催人老,流年拐角曾年少,多少往事心头绕,疑似旧梦人未醒。
9.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英国
10.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1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12.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1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14.时光匆匆,谁是谁的地老,谁又是谁的天荒?谁许了谁朝朝暮暮?
15.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但丁
16.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17.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朝鲜
18.时光匆匆,犹如滚滚春江东逝水。流年默默,好似缕缕清风飘然去。
19.任时光匆匆,任心情起伏,从未改变初衷,多情,应笑我,兀自做着千古幻梦
20.时光匆匆走过生命历程,我们会遇见了一些人,也会失去一些人,而那些说好一起走到最后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散了乱了,亦不再联系了。
关于时间匆匆的名言摘抄
1.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2.雪山之巅的雪莲采摘不到,还有满园的桃花值得留恋。任时光匆匆如流水,消逝如凌风。内心仍存有一份期待,幸福会洒满旅途。
3.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4.切莫垂头丧气,即使丧失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王尔德《书简》
5.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6.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7.寒冷冬日,绽放笑妍!转眼时光匆匆;我拥梦的花环,翩飞于时光流年,纤纤素指抚琴弦。
8.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9.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董必武
1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1.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12.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但丁
13.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4.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15.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1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7.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18.岁往弦吐箭。——孟效
19.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20.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2.只可惜时光匆匆,人生匆匆。我们都只是一名过客,辗转于红尘中每一处角落。匆匆而来,又将匆匆而去,只留下些许记忆驻扎在心头。
23.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莎士比亚
24.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2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6.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27.我愿意手拿帽子站在街角,请过路人把他们用不完的时间投在里面。
28.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以下可能是您感兴趣的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