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孔子观于周庙的格言 正文

孔子观于周庙的格言

时间:2025-05-18 16:51:39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7、不学礼,无以立。

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小不忍则乱大谋。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8、过,则匆惮改。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不迁怒,不二过。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3、吾日三省吾身。

4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6、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49、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5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7、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5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拓展阅读:孔子人物轶事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 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 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 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 师襄学鼓琴。曲名是《 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孔子相师

《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

实验欹器

《 荀子· 宥坐》记载“孔子观于 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藏书始祖

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 诗经》、《 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 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 六艺》,对汉代 刘向、 刘歆父子在《 别录》、《 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1、亢之为言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孔子《大学》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大学》

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杜甫

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

9、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2、《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1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8、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19、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2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和尚

2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23、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24、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2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2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1、打破沙锅问到底。

3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33、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

3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35、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3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40、知耻近乎勇。(礼记)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2、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43、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47、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48、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49、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5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5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2、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53、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54、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5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5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7、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58、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59、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60、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6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6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63、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64、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65、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6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7、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6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7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7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72、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7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7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8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的名言21条2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巧言令色,鲜矣仁!

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不迁怒,不贰过。

1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礼之用,和为贵。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21条3

1、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2、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3、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4、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5、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6、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7、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8、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9、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10、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11、当你懈怠的时候,请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12、岸边的奇花异草,是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13、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14、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15、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16、不是成功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的太少。

17、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8、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19、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0、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孔子的名言21条4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 不学礼,无以立。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小不忍则乱大谋。

10) 匹夫不可夺志也。

11) 道不同,不相为谋。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的名言21条5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因材施教。

1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名言21条6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贫而无谄,膏而无骄。——《论语·学而》

7.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9.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0.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3.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1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17.不学诗,无以言。

1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孔子的名言21条7

1)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

2)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

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4)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5)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

8)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9)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10)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11)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12)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13)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

1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15)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

16)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17) 夫子莞尔而笑。 ——孔子

18)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19)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

20)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

孔子的名言21条8

1.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2.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3. 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4.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5.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

7.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8. 夫子莞尔而笑。——《论语·阳贷》

9. 大德必得其寿。—— 《礼记·中庸》

10. 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1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2.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13. 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14.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15.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6.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

17.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18.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9.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1.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22. 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23.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25.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26. 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27.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

28.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29.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0.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孔子的名言21条9

1)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2)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4)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8) 巧言令色,鲜矣仁。

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0) 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11)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16)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7)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1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孔子的名言21条10

1.里仁为美.

2.择不处仁,焉得知.

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好仁者,无以尚之.

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刚、毅、木、讷近仁。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名言21条11

1.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 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作者:孔子

3.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4.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 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6.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处:论语

7.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出处:论语

8.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9.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处:论语

10.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1.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2. 无伐善,无施劳。出处:论语

13. 夫子莞尔而笑。

1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者:孔子

15.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1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出处:论语

17. 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处:论语

19. 不学诗,无以言。

20.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者:孔子

孔子的名言21条12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的名言21条13

1)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孔子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3)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

4)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5)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

7)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

9)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

10)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11)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

12)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13)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1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15)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孔子

16)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

17)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18)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

19)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20)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

孔子的名言21条14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8、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的名言21条15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孔子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孔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孔子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4)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子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1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21)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孔子的名言21条16

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孔子的名言21条17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不迁怒,不二过。

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2、礼之用,和为贵。

1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4、刚、毅、木、讷近仁。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21条18

孔子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孝子,重孝道,是孔子力崇之,所以后来孝道都以儒家为准则。来看看孔子关于孝道的几句名言: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父母唯其疾之忧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孝道的感悟】:

一、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什么呢?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儿女生病了,父母亲是如何担忧,你们就知道什么是父母亲了。

二、今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很多人都说给父母亲钱就行了,这叫施舍,你家里养了一条狗也是能养,这不是把父母亲如同狗马一样?这叫不敬,给钱父母亲是好事,望多关心父母亲身体健康,父母亲年老了,也需要关心,问好,天冷了问候,有病了也陪着父母亲。这才是孝。

三、树欲静风不止:就是树长大成才了,但是风继续吹,不停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儿女想养父母亲,但是亲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这里有一个典故,孔子路过看到一个人在哭泣,孔子问何哭?答说我在外面工作几年了,回到家父母亲不在人世了,所以树长大以静止了,人长大成人了,父母不在了,告诉世人:不要当父母亲如犬马来养,也不要等你父母不在了后悔,子欲孝而亲在。

四、游必有方,就是儿女出远门,首先要安排好父母亲在家里,包括寒冷,疾病照顾,生活饮食等,这就是“方”。

孔子的名言21条19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其使民也义。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 放于利而行,多怨。

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3)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5)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的名言21条20

1、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4、其身正,不令则行。

5、三思而后行。

6 、未知生,焉知死?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听其言而观其行。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巧言乱德。

1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 3、欲速则不达。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7、民无信不立。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德不孤,必有邻。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当仁,不让于师。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的名言21条21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 过,则匆惮改。

18.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