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言 正文

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言

时间:2025-05-05 13:16:59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世界欢迎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最重要理由。

众所周知,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但“福兮祸之所伏”。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导致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虽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的种子。文艺复兴推动建立了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延续到今天,就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秩序、世界极大的发展差距。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全球性生态危机相继出现。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但这两个体系的冷战因苏联解体而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这个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后冷战时代的冲突也显示,这种动荡与冲突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

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代价:人被神化、异化。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解放人类,但也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也应该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这一次新的文明复兴,要落实到建设“命运共同体”上。

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推进这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斯为美”的文化,这种推陈出新的文化,这种促进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正是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气神。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内部发展好后应寻求和促使外部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利益诉求”。

B.大大解放生产力的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各种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

C.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其运行机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

D..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两千年来培育了一种独特思维方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避免人类走上自杀之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使世界其他地区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仇恨。

B.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获取和对市场的不断扩张。

C.近代以来,世界上形成不同形式的对抗力量,使世界剧烈动荡,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有关系。

D.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霸权主义,实际上都是反抗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的表现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使其有能力肩负推进这场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

B.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下建立的现代世界体系实质上是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延续,如果要打破这个体系,前提是否定文艺复兴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与新的文明复兴都追求人的解放,但不同的是,前者神化、异化了人,后者则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

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要求,中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为中国谋,更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

试题答案:

1.(3分)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各种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失范造成的”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很多都是……造成的”。)

2.(3分)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霸权主义”“是反抗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错误,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霸权主义”指的是美国霸权,是“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的代表。)

3.(3分)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三段中“只要这个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可知,“如果要打破这个体系,前提是否定文艺复兴运动”说法错误。)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C.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D.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C.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D.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C.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D.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试题答案:

1.B (A“有了战争就能……”错,战争只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C “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错,原文是“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D原文没有谈及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的关系)

2.C (“可行性”错,新的历史阶段论证的是必然性,“可行性”无中生有)

3.C (没有中国道路不一定提不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还有中国文化的因素)

关于团队的名言警句篇1

1、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2、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4、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

5、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6、劳动教学里还能培养这样一些宝贵的个性品质,如学会集体工作、热爱劳动、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等。——赞科夫

7、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9、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10、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奥斯特洛夫斯基

1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12、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1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14、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培根

15、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6、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17、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18、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19、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马卡连柯

20、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21、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22、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23、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24、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2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团队的名言警句篇2

1.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2.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4.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5.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6.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7.民齐者强。——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9.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0.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1.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12.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邓爷爷

1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4.团结就是力量。

15.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

16.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

17.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要过的桥——GH

18.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19.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20.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21.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

22.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23.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

24.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25.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26.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