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积善行德格言警句 正文

积善行德格言警句

时间:2025-05-05 14:54:51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

1、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2、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3、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8、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9、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0、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11、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12、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13、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劝。——(南宋)胡宏《知言》

14、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15、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16、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17、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18、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19、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0、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21、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4、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25、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26、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2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8、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9、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30、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3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32、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33、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34、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35、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36、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37、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38、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39、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40、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41、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42、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4、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南宋)《名贤集》

4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46、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7、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48、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49、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50、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51、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52、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53、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5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6、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不过要是修行不到家的话,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嗔念。

57、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58、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所以到底是要选择哪个要相信缘分,一切顺其自然。

5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60、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 1 )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 2 )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 3 )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 4 )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 5 )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 6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 7 )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 8 )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 9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 10 )隐恶而扬善。——《中庸》

( 1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 12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 13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 14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 15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 16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 17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 18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 19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 20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 21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 22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 23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 24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 25 )兼则善矣。——《墨子》

( 26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 27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 28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 29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 30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 31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 32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 33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 34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 35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 36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 37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 38 )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 39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 40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 41 )积善成德。——《荀子》

( 42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 43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 44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 45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 46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 47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 48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 4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 50 )善,德之建也。——《国语》

( 5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52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 53 )母氏圣善。——《诗经》

( 54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 55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 56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 5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58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 59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 60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 61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 62 )上善若水。——《老子》

( 63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 64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 65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 66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 67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 68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 69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 70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 71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 72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 73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 74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 75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 7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 7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 78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 79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 80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道德格言警句精选

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3、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4、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5、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6、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7、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8、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9、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0、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11、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道德格言警句大全

1.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2.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3.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陈鹤琴

4. 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惩恶又不报善。因为它不是根据正义而是根据力量。它总是把胜利分配给有权势者,任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般说来,在世俗事务上它总是替为非作歹者撑腰。———— 茨威格

5.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6.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7.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8.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9.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10.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狄德罗

11. 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 杜威

12.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杜威

13.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清·杜文澜《古谣谚》

14.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澜

15.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16.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1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

1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9.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20. 君子患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2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2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24.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25.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26.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7.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8.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9.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30.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31.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希腊)德谟克里特

32.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希腊)德谟克里特

33.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3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6.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37.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38.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腊)亚里士多德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39.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