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少而好学文章拼音 正文

格言少而好学文章拼音

时间:2025-05-01 09:17:17

读书名言名句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有关一年级读书的满分作文:读书声声

一提到书,有些人就会头昏脑涨。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而我却恰恰相反,偏偏钟情于书。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沏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独自沉浸于书的海洋,这可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啊!我爱读书,这得归功于我妈妈。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等等。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励: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

小时候,妈妈还常常给我讲童话故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1001页》……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使我听得如痴如醉。上幼儿园,妈妈又陪我看有拼音、有插图的幼儿读物。上一、二年级,我开始恋上了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现在,我又迷上了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罪与罚》使我看清了当时的黑暗社会;《三重门》使我领悟了应试教育的残酷,《巴黎圣母院》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西游记》使我惊叹于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我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我遨游书海中,天南地北,四方八极都令我的心自由来往。我虽没有到过北国祁连,却有“祁连雪山在眼前”的感觉;虽没有成年,却也懂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悱恻缠绵。我和徐志摩一起“作别西天的云彩”,和三毛—起去眺望大漠星空,和席慕容一起去欣赏那海滩上捡贝壳姑娘的身影,和戴望舒一起去雨巷中寻找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孩……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每每我与古今名贤一起来往游玩的时候,我就深深感到读书的乐趣。

书给我们这些负担过重的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回到家放下沉重的书包,坐在沙发上,拿起一本小说充实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呢?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我不信书中会有黄金屋,更不信书中会有颜如玉,但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一定可以找到答案。这是读书所能创造的乐趣,一篇篇美文使你与真、善、美心心相印。是的,广博的知识以及深邃的思考,确实能够创造一个完美的你!爱读书,是当今社会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我暗自庆幸我有这样一个好习惯,也庆幸自己能深深感受到它的乐趣所在,拥有此举,今生何憾?

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著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学习的古文名言 篇1

1、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1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5、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18、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2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1、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32、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33、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3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35、开卷有益。——赵光义

36、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40、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4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42、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43、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4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6、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9、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学习的古文名言 篇2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治学名言摘抄

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论文学》

3、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9、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1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11、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6、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高尔基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22、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2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4、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25、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6、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3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9、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0、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4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4、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论文学》

45、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46、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7、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5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53、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56、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57、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6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治学的解析

拼音

zhì xué

词性

基本解释

治学 zhì xué

[do scholarly research;pursue one's studies] 做学问;钻研,治学严谨。

引证解释

研究学问。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籍,为惊人之具。”

马南邨《燕山夜话·广阳学派》:“如果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相比,那么,刘献廷治学的范围更加宽广,目的性更加明确,更加讲究实用。”

关于治学的态度及方法

学者和对学者的基本要求

什么叫治学?治学就是研究学问。研,细细研磨也;究,追究源流也。研究的意思就是细致地、深入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研究造就学者。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过,“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在于旁征博引”,论据充分。于光远说,“学者之所以成为学者,在于咬文嚼字”,概念清楚。科学与艺术不同,它是一种运用抽象思维而不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活动。对研究科学的学者来说,概念模糊,偷换概念都是不行的。有一些重要概念术语,因为翻译等缘故,不能望文生义,如“对象”,黑格尔在其德文著作中用的是“Gegenstand”,本义是“站在对面的东西”,并不是“对面的‘象’”。

求真是治学的根本

先哲和时哲有主真的,也有主善的。我是主张以求真为主的。我认为“真”、“善”、“美”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各有各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主真者认为求真是根本。

何为“真”?涉及真理标准问题。真理标准问题,一步一步深入下去,不能说已经讲得很清楚。“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比之“两个凡是”前进了一步,但还是以权威人士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又前进一步。但是仍没有到底。底在何处?

真理的前提是怀疑。“怀疑一切”是治学者的格言。学者拒绝信仰。

我有三句话:

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要求人们对之膜拜;

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要求人们对之服从;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要求人们对之研究;

科学不要求去信仰某种看法说法,而是要求先怀疑它然后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可以建立起科学的信念,而非信仰。

我还想强调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黑格尔说过“没有抽象的真理”,列宁也说过“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真髓和活的灵魂”。我反对“一刀切”。

务实

我在讲治学中所说的务实,就是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写文章就是要发表。务实是受外界条件限制的,因此务实就要争取别人的支持。求真与务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聪明学,学聪明,学学聪明学

聪,耳朵好;明,眼睛好。现在的意义要比这个本意宽泛。聪明和智慧是同义语。

我小时候常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人,别人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我就不能?1939年春我在广东工作,中央组织部要我去延安。路过桂林时,朋友送给我一个当时来说是“很好”的笔记本,一直不知道怎么用。直到纪念一二·九时在延安听毛泽东的演讲,我把毛泽东的演讲和我在武汉听过的王明的演讲比较了一下,觉得毛泽东讲得要比王明生动得多,也聪明得多。从这天起,我开始在这个笔记本上记日记,每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聪明的事、聪明的话都记到这本笔记本上。我把这本日记叫做“学聪明日记”。从1939年12月到1942年上半年两年中,整个笔记本都记满了。在记的过程中,我自己觉得聪明了很多。但在1942年延安整风中,为了表示对党忠诚老实,把笔记本交给党组织了,一直没再能拿回来。学了两年的聪明,最终却干了件大傻事。

人有狡智,表现在人运用工具上。历史唯物论中的工具,也就是中间物,英语中的“MEANS”,德语中的“MITTEL”。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制造和运用工具,是人的狡智即人的聪明。聪明是能学的,当然,不是说学了逻辑学才能思维,但是,学习逻辑、哲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我提出了“聪明学”的概念,聪明是一种学问,也是意识形态,即“智愚观”。我还提出的“真善美,贵智强”,其中的“智”,也就是智愚观。

心中要有很多问号

工作方法有很多,我主要讲一点:心中要有很多问号。我曾写过一篇超短文,其中说到:“问号在勤于思考的人看来是开启任何一门学问的钥匙。问号形如钩子,可以钩到很多问题的答案,没有问号,即使到了知识的宝库,也会空手而归。”我认为问题是一种财富,没有问题就没有财富的源泉。屈原有一篇“天问”,写的全是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心中有很多问号就是要做“有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培养注意力。

科学态度与治学方法

这个题目很大。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严格科学态度。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一堂课老师专门让我们用尺量一张纸的面积,要求尽可能准确。有的同学毫不犹豫的用“长×宽”的方法,老师就问他,你还没有量,怎么能肯定我给你的纸是长方形的呢?除此以外,老师还考虑了尺子的两端的磨损以及视觉误差等多方面的因素。他告诉我们要注意可靠的数字与不可靠的数字,不可靠的数字只能有一位。数字其实有两个概念,一是大小,二是准确性。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考过我的研究生,都没有给我满意的答案。老师的这堂课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是治学的根本方法。

当敬一事师,一理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这里所说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教过你的老师,实际上,告诉你一个事实,一个道理的人,都称得上是你的老师,这样看来,你的老师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