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三国时期名人格言 正文

三国时期名人格言

时间:2025-05-14 19:09:59

什么是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

关于诸葛亮孔明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本文为您整理了关于诸葛亮孔明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一起来看看吧!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

2、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诸葛亮

3、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诸葛亮

4、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诸葛亮

5、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诸葛亮名言

6、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诸葛亮名言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诸葛亮

8、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诸葛亮

9、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诸葛亮

10、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诸葛亮名言

13、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诸葛亮

14、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诸葛亮

15、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诸葛亮

1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名言

17、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诸葛亮

18、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

19、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20、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1、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诸葛亮

22、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诸葛亮

23、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诸葛亮

24、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25、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诸葛亮

26、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诸葛亮

27、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诸葛亮

28、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诸葛亮

2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名言

30、住口!无耻老贼,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诸葛亮的俗语

31、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诸葛亮

32、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三国·诸葛亮

33、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

34、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

35、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诸葛亮

3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7、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诸葛亮

38、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诸葛亮

39、有文事必有武备。——三国·诸葛亮

40、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的俗语

41、图以于易,为大于细。——三国·诸葛亮

42、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诸葛亮的俗语

43、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诸葛亮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5、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三国·诸葛亮

4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名言

4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48、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诸葛亮

49、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诸葛亮

50、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

5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52、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

53、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

54、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于远,疑生于惑。——诸葛亮

55、羊之乱群,犹能为害。——诸葛亮

56、曹操智计,殊绝于人。——诸葛亮

57、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诸葛亮

5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59、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诸葛亮

60、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61、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行事,夜则私事兴。——诸葛亮

62、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诸葛亮

63、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诸葛亮

64、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诸葛亮

65、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诸葛亮名言

66、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

67、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诸葛亮

68、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诸葛亮

69、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

70、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

7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73、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7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75、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诸葛亮

76、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诸葛亮

77、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三国·诸葛亮

78、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诸葛亮

79、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诸葛亮

80、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

8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82、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

83、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诸葛亮名言

84、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诸葛亮

8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的俗语

86、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诸葛亮

87、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名言

88、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诸葛亮名言

89、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诸葛亮的俗语

90、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诸葛亮

91、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诸葛亮

92、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

93、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诸葛亮

94、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

95、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诸葛亮

96、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

97、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

98、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诸葛亮

99、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诸葛亮名言

10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A):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汉室倾颓·讨伐董卓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榜文前,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为国效力之心,于是桃园结为异姓兄弟,投靠刘焉。从军后刘、关、张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张飞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刘关张与朱儁、孙坚进攻黄巾,大胜。朱儁、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很久之后,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借机索要贿赂。因刘备不从而欲存心陷害,张飞得知后怒鞭督邮,三人被迫弃去职位,投了刘恢。不久参加平定鱼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平原令,开始拥有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司徒王允借寿诞之引,召集满朝公卿商议,曹操自告奋勇前往行刺,为董卓发觉,危急中献上自王允处借来的七星宝刀而脱身。

曹操逃至中牟县为当时县令陈宫所获。陈宫义释曹操,并弃官随之离去。途经曹操之亲戚吕伯奢家时,因误会而杀害吕伯奢一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语。陈宫愤怒,独自离开。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散尽家资招蓦兵马,亲友皆来相投,亦有了一支人马。曹操更写信给袁绍,并会齐中原豪杰。

曹操、袁术等十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董卓派出华雄斩去十八镇诸侯多位上将,关羽自告奋勇却因自身的地位而被众诸侯所叱,唯曹操赏识人才,斟热酒令出战。酒尚温,关羽已斩华雄而归。随后,吕布骑赤兔马亲出虎牢关,袁绍亦派八路诸侯迎敌。众诸侯难敌吕布之勇,危难时候张飞救下公孙瓒而与吕布交手。因吕布奇勇,关羽、刘备先后出战,三人合力杀败吕布,吕布败退虎牢关。八路诸侯乘胜出击大获全胜,曹操暗中犒赏刘、关、张。

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遇刘表阻拦,遂结怨。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去了扬州。盟军瓦解。接着军阀又开始火并。袁绍攻公孙瓒,被赵云所救。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不受重用。在江东,孙坚攻荆州,被刘表军士用乱箭射死。司徒王允在长安设下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歌妓貂蝉而发生冲突,结果董卓被杀。董卓部将郭汜等反扑,杀害王允全家。

群雄逐鹿·吕布覆灭

董卓死后,中原大乱,军阀混战之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讨伐,编制青州兵,势力再次扩大。因曹操父曹嵩死于徐州,为报父仇,曹操借机征讨徐州,并下令屠城。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孔融求救,孔融在平原找到刘备。刘备去公孙瓒处借了兵马,前往徐州助阵。

另一方面,董卓旧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攻下长安,赶走吕布,逼死王允,再次挟天子。随后,马腾、韩遂联军勤王,马腾之子马超作战英勇,屡挫李郭军。但因为粮草供应困难,最终兵败退回凉州。

在曹操报仇的同时,吕布、张邈采纳陈宫之言,袭了兖州,曹操被迫回战吕布。濮阳城中一战,曹操险些丧命。而刘备处,陶谦三让徐州,使曹操费力征讨不得的徐州为刘备唾手而得。

长安处李傕、郭汜发生内讧,曹操入洛阳救驾,借机将献帝劫至许昌,开始 “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独揽。与此同时,江东孙策利用亡父孙坚留下的传国玉玺,向袁术借了兵马,逐渐平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奠立了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吴国基业。袁术得了玉玺,即刻称帝。

吕布兵败投了刘备,却趁刘备征伐袁术之机夺了徐州。刘备暂居小沛。在刘备与袁术两家求助之际,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不久刘备又为吕布所迫,投了曹操。曹操先后三次征伐张绣而未果,张绣自行投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苦战日久未果。而吕布却因内患陈登,且惑于妻妾之言,终为曹操所擒。白门楼上,刘备以丁原、董卓的缘由将吕布致死。曹操也怒斩高顺,泪别陈宫,义降张辽。吕布既定,曹操势力进一步扩大。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一)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7、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8、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33、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5、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3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二)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