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书籍,代表一种人生,或宁静、或淡雅、或富贵、或粗犷、或聪慧、或高洁。读书让人变得成熟,让心灵变得轻松,世界读书日,书不可不读!
2、哲学是做人学问,知识是做事本领。
3、读书是万能的宝库,实践是万能的钥匙。
4、劳于读书,逸于。 ——程端礼
5、书籍——透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6、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赵孟頫《叶氏经疑序》
7、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冯班《钝吟杂录·家戒下》
8、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列宁
9、人生欲觅成功路,学海寻航苦作舟,攻读诗书千古鉴,求知万卷自风流!
10、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塔帕(英国)
11、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出版的书已浩如瀚海,"于书无所不读"已不可能了。但是,读书还应该注意面广一些。——姚大均
12、"书籍渐富,历代学者之著述,汗牛充栋",非一人财力能尽致,亦非一人精力能遍览。"故不可不择其有益于我者而读之。"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修学者宜致意。——蔡元培
13、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选择书很重要。不加选择,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接受些错误的东西。到底读什么不读什么?还要根据各人的专业来定。——王力
14、书,它是灌溉宇宙的河流,智慧的源泉,忧愁的慰藉,律己的缰辔。一俄罗斯《编年序史》
15、每一本书都是大量的集体劳动的成果,因此,应该珍惜这种劳动。——克鲁普斯卡娅
16、有些在学校里学习的青年,对自己的课程马马虎虎,却喜欢阅读教学大纲以外的自己看不懂的大部头书,并且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况沾沾自喜。结果大部头书没有接受,正课倒耽误了不少。——曹方
17、读书愈多,阅历愈深,愈以为自己无知无识。读书愈少,阅历愈浅,愈以为自己多智多谋。欲知人胸中知识多寡浅深,须观察他的言行动作。——宣永光
18、吾家自维扬,来此十三世。虽有文武殊,所向唯廉耻。不随浊水流,宗支幸不坠。传家一卷书,唯在尔立志。凤飞九千仞,燕雀独相视。不饮臭酸浆,闲看傍人醉。识字识得真,俗气自远避。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汝年正英少,高远何难企。医俗无别方,唯有读书是。——王夫之
19、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只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具体思考推敲才行。——培根
20、在读书时就把所读的书分为五类:即"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资考之书"。——唐甄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礼记》
22、以书本作为大部分行为依据的人抛开书本会干得更多。—一托马斯·布朗
23、图书馆收藏图书,如不讲究版本,势必使读者时读误书,其害非浅。——郭绍虞
24、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
25、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王充
26、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陆游
27、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耩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程端礼
28、学习文学技巧,自然不能忽视读书。读书,就是看别人怎样从生活自身里,找出了艺术的表现它自己的规律和方法。——王汶石
29、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的为学习而读书,有的为创作而读书,有的为研究而读书,有的为教育而读书。假如目的不同,方法上也就不免有些小异。——郭沫若
30、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31、"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2、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33、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书所能得到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
34、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使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会僵化。(狄德罗)
35、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古罗马]亚里斯提卜
36、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
37、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陈寿
3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40、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作者:(汉)杨雄
41、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便待何时?—— 梁实秋
42、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十分乏味的书。——哥尔斯密
43、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44、读书以明理,可辨美善真。读书以求智,可利家国民。读书以修身,可戒贪痴嗔。读书以陶情,可养精气神。
45、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作者:培根
46、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佚名
47、心灵的陶冶,成就不凡的人生。
48、读一本好书,不仅丰富人的学识,更能提升人的素养。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49、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50、真正有知识的人谦虚、谨慎;只有无知的人才冒昧、武断。
51、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戒子书》
52、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佚名
53、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李兰
54、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55、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佚名
56、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57、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58、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为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5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佚名
60、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61、书籍能给人一种宁静,让心灵轻松;书籍能给人一种清雅,让生活舒适;书籍能给人一种美好,让快乐同步。世界读书日,读出你的快乐,读出你的幸福!
62、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不仅教给人们以知识,还教给人们许多的经验,开拓人们的眼界,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世界读书日,爱读书,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63、读书时,春天的鸟鸣更动听,花香更沁鼻,夏天的暑气被消降,蝉鸣不再聒噪,秋天的落叶多了一份韵味,冬天寒冷的白雪成了美丽的笼罩。世界读书日,读书改变我们的心境,愿你天天快乐。
64、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好!
65、因为读书,生命才春意盎然。
66、教学是理解的最高形态。
67、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68、天道酬勤。
6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71、为什么经典作品像美酒一样历久弥香,除却文字本身传递的阅读美感,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传递的是一种抚慰人们心灵苦痛、宣扬美好的自然力量,这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徐贵祥
7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73、读书造就充实的人,会议造就未能觉悟的人,写作造就正确的人。——培根
74、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谢想云
7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者:李若禅
76、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谚语
77、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作者:培根
78、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出处:清诗铎读书
79、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作者:柯灵
80、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彷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
81、秉烛夜读南瓜灯,一目十行全成诵。
82、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83、读书吧,每一本书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8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要上进需读书。
85、书是我们的航船,带我们行进知识的海洋。
86、最爱项脊轩内读经典,最爱琼花阁里品人品。
87、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劝学诗》
88、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德]叔本华
89、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齐。(东非谚语)
90、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就应"模仿"你自我,成为你自我。——(美)莫尔兹
9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全无乃至远。——诸葛亮
92、假如利用得好书是最好的对象;假如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对象。
93、竹根——纵然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遏制摸索而力图冒出新笋。
94、书籍备而不读,便是废纸。——(英国)谚语
95、情况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缔造情况改造本身的最好的要领,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留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绝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96、念书对付伶俐,就像体操对付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97、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奈何用眼睛去调查,用脑筋区思想才行。——茅盾
1、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2、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
3、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4、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商雕之,焉得力而给诸?
5、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6、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
7、圣人之辞,浑浑若川。顺则便,逆则否者,其惟川乎?
8、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
9、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10、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
11、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
12、君子不可得而侍也。
13、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犠而成乎尧,匪伏匪尧,礼义哨哨,圣人不取也。
14、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15、攀龙鳞,附凤翼。
16、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17、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
18、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
19、大哉圣人,言之至也。
20、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21、师者,人之模范也。
22、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23、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
24、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
25、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26、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
27、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28、如视不礼,听不乐,虽有民,焉得而涂诸。
29、君子仕则欲行其义,居则欲彰其道。事不厌,教不倦,焉得日。
30、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贤者耳择口择,众人无择焉。
31、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32、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33、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
34、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
35、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
36、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37、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
38、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39、君子德名为几。
40、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
41、可则因,否则革。
42、以往圣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43、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无则禽,异则貊。
44、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45、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46、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47、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4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49、言不惭,行不耻者,孔子惮焉。
50、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
1、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3、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4、自差偏自是。
5、来人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6、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年例各处点放河灯,修设好事。当日天晚,堂里侍婢叫道:“朱都头,小衙内今夜要去看河灯,夫人分付,你可抱他去看一看。”朱仝道:“小人抱去。”那小衙内穿一领绿纱衫儿,头上角儿拴两条珠子头须,从里面走出来。朱仝?在肩头上,转出府衙内前来,望地藏寺里去看点放河灯。
7、那大汉挎口腰刀,提条朴到。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袒开胸脯。
8、万迭流岚鳞次密,数峰连峙雁成行。岭颠崖石如城郭,插天云木绕苍苍。
9、有眼不识泰山。
10、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
11、“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诨号“三寸丁谷树皮”。
12、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13、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头上里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袅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
14、宋江急叫收了御香、吊挂下船,都赶到华州时,早见城中两路火起,一齐杀将入来,先去牢中救了史进、鲁智深;就打开库藏,取了财帛,装载上车。一行人离了华州,上船回到少华山上,都来拜见宿太尉,纳还了御香、金铃吊挂、旌节、门旗、仪仗等物,拜谢了太尉恩相。宋江教取一盘金银相送太尉;随从人等,不分高低,都与了金银;就山寨里做了个送路筵席,谢承太尉。众头领直送下山,到河口交割了一应什物船只,一些不少,还了原来的人等。
15、且说团练使黄安,带领人马上船,摇旗呐喊,杀奔金沙滩来。看看渐近滩头,只听得水面上呜呜咽咽吹将起来。黄安道:“这不是画角之声?且把船来分作两路,去那芦花荡中湾住。”看时,只见水面上远远地三只船来。看那船时,每只船上只有五个人:四个人摇着双橹,船头上立着一个人,头带绛红巾,都一样身穿红罗绣袄,手里各拿着留客住,三只船上人,都一般打扮。于内有人认得的,便对黄安说道:“这三只船上三个人,一个是阮小二,一个是阮小五,一个是阮小七。”黄安道:“你众人与我一齐并力向前,拿这三个人!”两边有四五十只船,一齐发着喊,杀奔前去。那三只船唿哨了一声,一齐便回。黄团练把手内枪拈搭动,向前来叫道:“只顾杀这贼,我自有重赏。”那三只船前面走,背后官军船上,把箭射将去。那三阮去船舱里,各拿起一片青狐皮来遮那箭矢。后面船只只顾赶。
16、城上望见宋江军马,手拖旗幡,肩担刀斧,纷纷滚滚,拔寨都起,有还山之状。城上看了仔细,报与梁中书知道:“梁山泊军马,今日尽数收兵,都回去了。”梁中书听的,随即唤李成、闻达商议。闻达道:“想是京师救军去取他梁山泊,这厮们恐失巢穴,慌忙归去。可以乘势追杀,必擒宋江。”说犹未了,城外报马到来,赍东京文字,约会引兵去取贼巢。他若退兵,可以速追。梁中书便叫李成、闻达各带一支军马,从东西两路追赶宋江军马。
17、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18、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新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义并无差。其人则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王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认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19、当下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且说凌振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装载上车;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军汉,离了东京,取路投梁山泊来。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次见先锋韩滔,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峻去处,安排三等炮石攻打:第一是风火炮,第二是金轮炮,第三是子母炮。先令军健整顿炮架,直去水边竖起,准备放炮。
20、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21、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22、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
23、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24、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25、宋江当日,分拨十队步军人马:刘唐、杜迁引一队,穆弘、穆春引一队,杨雄、陶宗旺引一队,朱仝、邓飞引一队,解珍、解宝引一队,邹渊、邹润引一队,一丈青、王矮虎引一队,薛永、马麟引一队,燕顺、郑天寿引一队,杨林、李云引一队。——这十队步军,先行下山诱引敌军。再差李俊、张横、张顺、三阮、童威、童猛、孟康,九个水军头领,乘驾战船接应。再叫花荣、秦明、李应、柴进、孙立、欧鹏,六个头领,乘马引军,只在山边搦战;凌振、杜兴,专放号炮。却叫徐宁、汤隆,总行招引使钩镰枪军士。中军宋江、吴用、公孙胜、戴宗、吕方、郭盛,总制军马,指挥号令。其余头领俱各守寨。
26、智深、史进把这丘小乙、崔道成两个尸首都缚了,撺在涧里。两个再打入寺里来,香积厨下那几个老和尚,因见智深输了去,怕崔道成、丘小乙来杀他,已自都吊死了。智深、史进直走入方丈后角门内看时,那个掳来的妇人投井而死。直寻到里面八九间小屋,打将入去,并无一人。只见包裹已拿在彼,未曾打开。鲁智深见有了包裹,依原背了。再寻到里面,只见床上三四包衣服,史进打开,都是衣裳,包了些金银,拣好的包了一包袱,背在身上。寻到厨房,见有酒有肉,两个都吃饱了。灶前缚了两个火把,拨开火炉,火上点着,焰腾腾的先烧着后面小屋,烧到门前;再缚几个火把,直来佛殿下后檐,点着烧起来。凑巧风紧,刮刮杂杂地火起,竟天价烧起来。智深与史进看着,等了一回,四下火都着了。二人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俺二人只好撒开。
27、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28、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
29、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30、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31、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带着杀气。能生横祸,善降非灾。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蛇丧胆。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
32、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过座石桥,再看时,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崩损。
33、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
34、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35、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
36、这兵马都头姓朱名仝,身高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像关云长模样,县里人都成他为“美髯公”。
37、那汉子一身黑肉,赤足,紫黑脸,鬓边有个朱砂印记,上面长着一块黑黄毛。
38、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
39、同心报国,青史留名。
40、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41、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42、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狱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43、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想西山又日斜,天边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44、史文恭正走之间,之间阴云徐徐,凉气飕飕,星雾漫漫,暴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
45、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46、头果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尤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乾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部貉貔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47、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48、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49、今日幸得相见义士一面,愚男如拨云见日一般。
50、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