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帝师4句经典语录 正文

帝师4句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4 13:12:35

一、词语的含义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在汉语里,一个字也可以算作词语。

二、形容老师的词语大全

形容老师的词语1

敬业,良师,三尺,传授,教导,兢兢业业,良师诤友,不厌其烦,能者为师,一瓣之香

和蔼近人,因材施教,青出于蓝,为人师表,叱石成羊,和颜悦色,诲人不倦,严师畏友

师道尊严,回肠荡气,一炷心香,好为人师,尽心竭力,共枝别干,不悱不发,才高八斗

死而后已,呕心沥血,循循善诱,不愤不启,出口成章,桃李满门,一丝不苟,研桑心计

文思敏捷,桃李争辉,误人子弟,苦心孤诣,无师自通,声情并茂,有教无类,德才兼备,耳提面命,百世之师

形容老师的词语2

1、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教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2、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教师。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源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忙你?”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4、良师益友:能给人教益和帮忙的好教师和好朋友。

5、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教师。

6、师道尊严:本指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7、桃李之教:指教师的教诲。

8、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教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9、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教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10、无师自通:没有教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1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齐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够作为我的教师。指应当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2、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教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13、减师半德:指只学到教师的一半水平。

14、误人子弟: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教师。

15、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教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16、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二字的教师。

17、教无常师:受教不必有固定的教师。

18、教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必须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教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19、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教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形容老师的词语3

1、先圣先师

2、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3、披星戴月

4、后继有人

5、呕心沥血

6、尽心尽力

7、德高望重

8、良师诤友

9、有教无类

10、和蔼可亲

11、无私奉献

12、勤勤恳恳

13、良师益友

14、潜移默化

15、教导有方

16、聪明过人

17、恪尽职守

18、无微不至

19、能者为师

20、鞠躬尽瘁

21、百世之师

22、春风化雨

23、十年树木

24、师道尊严

25、文思敏捷

26、孜孜不倦

27、教无常师

28、良师出高徒

29、循循善诱

30、为人师表

31、桃李芬芳

32、废寝忘食

33、埋头苦干

34、言传身教

35、研桑心计

36、门墙桃李

37、诲人不倦

38、青出于蓝

39、一鸣惊人

40、因材施教

41、诲人不倦,良师益友

42、辛勤劳碌

43、默默无闻

44、良工心苦

45、师恩似海

46、润物无声

47、桃李满门

48、耳提面命

49、桃李争妍

50、一丝不苟

51、桃李天下

52、谆谆教导

53、一字之师

54、兢兢业业

55、德才兼备

56、百年树人

57、蜡炬成灰泪始干

58、桃李满天下

形容老师的词语4

1、师尊,师慕,师保,师法,示范,上课

2、受业,敬礼,师传,师生,师言,师风

3、请益,尊师,转师,贽敬,人师,入室

4、名师,明师,业师,门籍,训蒙师,严师

5、师父,师道,敬爱,师弟,师匠,师傅

6、师父娘,师长,师门,师友,师祖,师公

7、常师,出蓝,就学,君畴,开蒙,从师

8、还课,拖堂,听课,同门,太先生,良师

9、帝师,叮嘱,夫子,关爱,恩师,蒙师

10、拜师,保留,报答,本师,倡导,残障

11、小门生,先师,先生,门师,留一手,往教

12、熏陶,警策,学生,学钱,修脯,小子

形容老师的词语5

鞠躬尽瘁,诲人不倦,良师益友,师道尊严,教导有方

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先圣先师,良工心苦,门墙桃李,良师出高徒

形容老师的词语6

1、【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2、【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3、【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4、【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5、【冰壑玉壶】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6、【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7、【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8、【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9、【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10、【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11、【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12、【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13、【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14、【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15、【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16、【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17、【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

18、【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1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20、【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21、【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22、【大人不曲】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23、【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24、【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25、【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26、【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27、【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28、【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29、【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30、【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31、【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32、【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33、【高风劲节】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同“高风峻节”。

34、【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35、【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36、【高风伟节】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37、【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

38、【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39、表示赞美老师的成语10个

40、【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

41、【怀珠抱玉】珠、玉:比喻美德和才华。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

42、【怀质抱真】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43、【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44、【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45、【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46、【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47、【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48、【高情远意】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49、【高情远致】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50、【高人胜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胜士:指隐居者。清高不慕名利的隐居者。

51、【高人雅士】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52、【高人雅志】高人: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53、【高人雅致】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

54、【桂折兰摧】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55、【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56、【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57、【高世之德】高世:超出世人;德:品德。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德行。形容德行非常高尚。

58、【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59、【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60、【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61、【黄花晚节】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62、【寒花晚节】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63、【怀瑾握瑜】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论语》基本内容

作为一部优秀的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即是此义。“主义”,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谓。“慈悲主义”的意义,就是以慈悲心为一切思想行动的中心指导者,换句话说,就是把我一切思想行动使符合并依归于慈悲之道。

我少小时随母在家庭中,早晚常常拜佛念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由此种下了“慈悲”的种子。十九岁出家后,在小庙上晚殿,总要念忏悔文:“大慈大悲利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又听人说:“佛教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宗教。”由此才相信“慈悲”是可宝贵的东西。二十一岁在焦山,听讲《心地观经》“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又读《法华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大悲心是”,由此才懂得一点“慈悲”的意义,然而并不知怎样去行持?更不知行持有什么益处。二十四岁在南岳,听到灵涛法师一次剀切的训话,他说:“自七七事变以来,战火日见蔓延,我们处在这个乱世界,随时随地都有丧身失命的危险,真是可怕!

观察战争的起因,实由于少数野心家的贪瞋猛炽、众生的共业招感;要断灭贪瞋,忏悔共业,消弭人类残酷战争,促成世界永久和平,我们必须力行‘慈悲三昧’!我又觉得地狱饿鬼趣中的有情所受各式各样的痛苦更是人间所未有、梦想所不及,我们看经论中所说的苦状,谁不怕到那里去受苦?再观察地狱饿鬼的起因,也实由于有情的放纵贪瞋、广造逆恶。要降伏贪瞋,忏悔逆恶,救拔受苦有情,度脱地狱饿鬼,也必须力行这‘慈悲三昧’!假若你们个个力行慈悲三昧,不但世界得以和平,有情得以解脱,就是你们自己也能免除战争的`危险,免除恶趣的痛苦,所得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我听了这一次的训话,深深地感动,觉得慈悲有这些胜义与妙用,发誓努力奉行。

从那时起,自己规定每周星期日为慈心纪念日,星期一为悲心纪念日,牢牢记住那两天,无论如何,总要做两件给人快乐、救人苦难的事,或戒杀放生,或广修供养,或忍辱无瞋,或存心不害,或以同情的态度赞美他人的长处,帮助他人的工作,救济他人的急难,自己吃些亏便宜把人讨,舍己利人,见义勇为,使他人离苦得乐,等等。如此行了两年,星期日和星期一便成为我的欢喜日了,他人给予我的快乐、救助我的苦难,恰是我过去利人救人的如数以偿,甚至加一倍十倍百千万倍的收获,实使我感激涕零!由此格外加功用行,除于星期日星期一实行慈悲外,更于星期二至星期六,将与慈悲有关的喜舍、四摄、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一切善法轮流行持,最低限度日行一善。

然而我的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行之既久,未免懈怠心生:或闻讥谤而退悔,或将行施而难舍,或因病忙而疏忽,或虑利害而迟疑。但常常鞭策自己勉力行去,因而获得的感应更奇、效验更多:日间安乐,夜无恶梦,逢凶化吉,遇险为夷,灾难消除,人人敬爱,甚至回瞋作喜,转祸得福。得了这些效验后,对慈悲主义更加深信不疑,力行不懈,随时随地,尽心尽力,以种种方便利济众生;并于日记记之,考核勤惰,日日自警,日日行持,一日不行,即一日不能自安,久而久之,习以成性,自作自受,乐趣无穷!

上来已述我实行慈悲的缘起与经历,但“慈悲为室,方便为门”,要由方便之门,方入慈悲之室,我实行慈悲的十三种方便:一、利他;二、同情心;三、恒顺众生;四、公而无私;五、不害;六、广修供养;七、忍辱无瞋;八、戒杀放生;九、看护病人;十、不说使人烦恼的话;十一、和悦的容态迎人;十二、弘扬佛法;十三、报恩的心愿。以上十三种方便略就我常常运用而谈,假使详细演述,四摄、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莫不是我实行慈悲的方便。

实行慈悲不但与他人有利,即我自己亦有大益,兹将我获得的十个效验略述于后:

一、昼夜吉祥——我所遇见的都是如意的境、吉祥的梦,因为我慈悲、我没有怨仇,人们也不会害我,所以我日间安心工作,夜间安心睡眠,总觉得“心神旷怡,胸怀坦荡”。

二、菩萨保佑—— 衡阳城自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不断地被敌机轰炸,全城房屋毁去殆半,死伤人民不知若干,我有时听到警报,走出城郊或避在山林,有时不及走避,静坐佛前,或躺卧床上,惊心动魄的炸弹,有许多次只隔一河、隔一巷、隔一山头,甚至仅隔一壁,那些炸片、灰尘、浓烟纷纷落在眼前、笼罩身边,我每临这种极危险的时候,就想到我是行慈悲利众生的人,打死我就等于打死一切众生,一心默念观世音菩萨,把生死置于度外,幸蒙菩萨暗地呵护,身体从未碰破一点。

三、人人爱敬—— 我的父母师友个个都喜欢我,人人都说我好,呼我为“老实人”“老菩萨”。间或有极少数的人对我有所疑虑或误会,然而不久因我的真诚,往往回恨作喜;间或我对人有所违犯或责备,然而人们会谅解我的善意,往往会心微笑,还有些人受我恩惠、受我一颗善心的感动,替我忠实做事,替我拚命效劳,不能尽述。

四、少病少恼——我本是多病善愁的人,每年都要大病几次、大怒几次,自行慈悲以后,精神上好像受了一个转变,故近年来我的病渐渐减少了,烦恼渐渐减轻了。

五、免刀兵灾—— 衡阳沦陷后,日兵不分僧俗,任意掳人替他们挑担子,每担重有七八十斤,每天要走七八十里,挑不起走不动就被欺凌,稍有叽唔便遭毒打、刺杀,而且看守甚严,又不易逃返,所以十去九死,难得一二生回。我因收租往演陂桥,正是日兵往来之区,他们天天到各乡村打掳,我和同伴也天天走避山野,有一次正向前走时,忽从山右转出三个可怕的日兵来,措手不及,被他们擒住,向我们提包摸了两把,对我们问了几句听不懂的蛮语,我无心无意答了一声“阿弥陀佛”,他们把手一挥,放了我们回来,否则被他们掳去,我还有活命吗么?

六、晚年狱灾—— 民国三十年秋,友人江斌由南岳进香返衡阳,坚邀我和澄源师同看电影,幕完后同被警备部逮捕入狱,次日提讯,方知江为仇人诬害,说他组织暗杀团,我们无辜受累,随即函请宝生老和尚保释,经五六日未接回音,澄师性急如火,又促我拍电报虚大师求救,我默想明日是星期日,后日是星期一,是我得乐离苦的日子。考之以往总有感应,想至此似觉有一道灵乐闪烁,约我以有希望的暗示,乃再三劝他静候两天,果然于星期一之晨,该部得宝老信派专车送我们出狱返岳。

七、免水火灾—— 我常常冒着暴风雨过江,有几次,遇着大风大浪,江潮汹涌澎湃,明明看前面有只船被白涛声所没,我这只船也摇摇欲翻,我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也要船上人同念,因而渡过那些危难。又有几次从枪林弹雨中逃出,许多人死伤于炮火,我又幸免。最险者:是三十三年衡阳大战时,六月廿一日我同救护队人员离开城区,廿三日全城便遭兵燹。像这些事,真令人不可思义。

八、盗贼不侵——衡阳沦陷时期,有很多土匪窜扰各乡村,趁火打劫,或伪装日兵、冒充游击,夺人家财物,或乘日兵打掳,百姓逃散,抢人家银钱,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我却未受过他们侵害。

九、福常随身——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以为不尽然,在我的遭遇,反觉得不如意事仅十之一二,而如意事恰有十之八九:身心的安乐,师友的爱敬,灾难的远离,烦恼的轻薄……这一切都使我无忧无虑。我读书每感到头头是道,乐以忘忧;我写文每感到左右逢源,用之不竭;我出行,一到码头、车站就搭到舟车,不曾久等过;我用钱,一到用完时接着就有钱来,不曾受逼过……这一切又使我自由自在。古人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些话,我觉得丝毫不错。

十、得生净土—— 我能不能往生净土?这是死后的事,不敢预定;然而根据净土经论及祖师语录所说,像我这样行世仁慈的人,又读诵大乘经典,受持三聚净戒,孝敬父师长,并且对净土法门有深切的信仰,至诚和回向,恒常笃实的行持,依理推测,想必得生净土。有一次在岐山七期第三天,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中,梦见阿弥陀佛来到面前,告慰我说:“你很慈悲,又认真念佛,愿你继续精进,将来你可坐四品以上的莲台。”我得了这个预兆,想死后往生净土不成问题了。

以上十个效验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事实可查,有师友可询,绝不敢妄语欺人。他如逢凶化吉、遇险为夷的事很多,说不能尽。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