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过生日拜大佛语录 正文

过生日拜大佛语录

时间:2025-05-04 16:25:32

篇一:佛经经典名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既觉。亦无渐次。--圆觉经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八大人觉经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广佛华

严经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卍新纂续藏经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大正新修大藏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大正新修大藏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知见立知,即无名本。--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乾隆大藏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卍新纂续藏经 省庵法师语录

印光法师经典名句

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瞋之心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则竞争随之。又不遂,则攻夺战伐随之,则死亡流离随之、则疫疠饥馑随之、则一切灾祸随之。瞋火炽然,世界灰烬矣。

2、惟我如来,阐苦空之谛,以治众生之贪;宏慈悲之旨,以治众生之瞋。

3、复说净土法门,示众生以离苦得乐,方便横超之路。

4、为佛弟子者,信法界平等之体,明苦乐因果之相,知自它感应之用,起无缘之大慈,兴同体之大悲。众生之苦一日不除,匹夫之责一日未尽,则请法、随学、忏悔、供养之事业,一日不可以已。5、需知因果无虚,祸福自致。贫病夭狱,皆由别业。水旱刀兵,则自共业。业熟祸至,无能幸免。

6、欲求得福免祸,必先能泯恶力善。随时、随地、自勉、勉人。戒杀、茹素、崇佛、惜福(惜物、节用、薄享、厚施)、宏法、利生。多念观音圣号,为众生回向消灾解劫。则人己兼利,为德无穷,获福亦广也。

7、护国息灾,根本方法在于念佛。一切灾难,皆为众生恶业之所感召。若尽人能念佛,则此业即可转移。如能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

8、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但其消除业障之力,极其钜大。

9、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10、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之人,所以教化最为紧要。

11、只要加以教化,即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

12、念佛之人,需注意教育其子女,使为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果能尽人如此,则灾难自消,国家亦可以长保治平矣。13、念佛法门,根本妙谛,在于净土三经。而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14、茹素,即可培养其慈悲心,而免杀机。

15、修净土者,既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

16、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自能国家得护,而灾祸不起矣。

17、古书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盖已乱之治难平,未乱之治易安。

18、念佛力善,戒杀吃素,深明三世因果之理。欲免苦果,需去苦因。

19、苦因,贪瞋痴三毒是。善因,济人利物是。能明此因果之

篇二:六祖坛经全文

六祖坛经全文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二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

馀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水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馀;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馀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八月馀日,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当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设作偈颂,枉用心力。”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於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问,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水。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会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灭。於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其勿一其,万境白如如。如如之心,印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一复两日,有一童子於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馀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言。”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水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才,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惠明至,提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契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师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其金。”

於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

“惠能遂於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篇三:徐沈周:佛学经典名句

一、佛经十大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二、明白的道理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一语成谶。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苦的来源基于此。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笑口常开的依据。

佛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解密表象因果。

“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知足常乐。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不自醒的提醒。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自寻烦恼。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人与狗的区别。

佛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欲望等于刀尖嗜血。

佛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坠;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坠自身。贤不可毁,祸必不已”--害人就是害己。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被财富所累。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人往往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低调不等于低等低能低级。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等同于“谣言止于智者”--智慧经典。

三、关于佛经: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

汉文藏经的编纂始于南北朝时,到唐开元时,据《开元释教录》记载,已有1076部,5048卷。之后,各代又续有新译经论和著述入藏。藏经最早有开宝藏。北宋初开始刊印。最初为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

日常生活的经典语句1

1、低头不一定全是软弱,有时是发力前的预备姿势。

2、西瓜+空调+睡觉+电脑+手机+WIFI+冷饮+一个爱你的人=一整个夏天。

3、一个人若是真心喜欢另一个人,因爱生怖,什么都会变得患得患失。——亦舒红尘

4、记住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一笔的人,那些在深夜里陪你聊天,那些默默陪在你身边,那些生病时在你左右,那些你难过时会想起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陪伴,你才变成了现在的你。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如珍惜你自己一样。即使你们终究会面对离别。

5、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6、在不同的人面前,自然流露出不同的那一面。想着,更值得的人生,其实很简单,无非是选择跟那些会激发你好的一面的人多一些在一起的时间,同时跟可能诱使你不够好的那一面的人减少见面或交集。人的心每一秒都在变,请记得选择一个令你终将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方向,修为。——秋微

7、有时候,你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

8、世界上没有一段弯路是白走的,好像那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可能有时候弯子大一点,内心痛苦也会多一点。一个女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她的心胸比较开阔,她不会拘泥于小的利益而会顾大的理,所以她的格局就会大一些,哪怕她生活在小村子也比一个大都市不明理的人格局要大。——杨澜

9、这世间许多事物皆因相信而存在,所以人们亲手捏出了泥菩萨,却选择坚定的去信仰它。

10、很多人都有“我特殊”心理,比如说明知道对方是个败类,总觉得“我特殊”,他一定会为我改变的。再比如说,明明知道他一定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也会想“我特殊”,他也许不会伤害我呢。最后,我特殊心理让女人遍体鳞伤,恍悟“原来我不特殊”。

11、爱一个人要适度,和爱人的距离也要适度。爱他在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便会对你不离不弃。

12、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佛说

13、如果没有冬天,春天不会如此悦人;如果没有偶尔的不幸,幸运不会如此受人欢迎。

14、真爱的感觉,最开始应该是害怕:害怕他不喜欢,害怕他不接受,害怕他托词,害怕尴尬,害怕没话题说,害怕拥有因为害怕失去,一切小心翼翼……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太爱,又不知如何去爱。

15、不会爱的人,是因为心里赶不走那个不可能的人。

16、让痛苦翻篇儿的好办法不是把它撕掉,而是赶紧开始写新的一页。当你主动地拥抱美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搂着痛苦。当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痛苦无谓的反刍中,你才有力量面对那些痛苦。

17、也许你度过了很糟糕的一天,但这并不代表你会因此度过糟糕的一生。

18、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龙应台

19、隔多年,仍然是那么喜欢最后的一句话: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每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他的天使。他们安静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不动声色的离开。

20、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

日常生活的经典语句2

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2、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4、雨后的草田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水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5、一座大佛矗立在山的中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硕大纪念碑,雄伟壮观。

6、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7、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8、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9、野花各处都是:杂样儿的,著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0、雪象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11、雪是诗人的泪雪是天空的白嫁衣雪是纯洁的美雪是WOW的高级魔法暴风雪

12、雪,是在为人们跳舞雪,是在为人们欢笑雪,是在为人们歌唱。

1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4、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希望的色彩。

15、我像风筝一样,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荡了出去又回来。

16、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17、她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她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18、神仙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原上的好汉;它们给火热如焚的戈壁,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昌盛,也带来了奥秘的希看的颜色。

19、神仙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演奏着愉快的乐曲。

20、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1、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

22、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也可以说是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总之秋天是美丽的。

23、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壮丽绚丽——玲珑,柔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密切心爱。

2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5、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6、那稻子换上了富丽的金装,羞答答地低垂着头。微风吹拂,金涛滚滚。

27、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28、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9、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0、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31、路旁的旷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装点蓝天一样,装饰着宽广的田野。

32、芦苇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荡。

33、河滨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西风缱绻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昏黄的情诗。

34、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淡了些,好像给大自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婚纱。

35、过了几天,神仙球上的花骨朵显露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非常引人喜欢。

36、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37、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38、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3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0、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41、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烦闷的,也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痛苦的,还有人说初中生活是难熬的。

42、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在快乐中开始,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在痛苦中开始,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在仓促中开始。然而,我的初中生活是在懵懂中开始的。

43、初中生活像一首诗,初读平淡无奇,实则姿态万千;初中生活像一幅画,略看素雅平常,实则蕴藏着最真诚的感动;初中生活像一杯没有加糖的苦咖啡,初品带着淡淡的苦涩,实则有浓郁的清香。

44、初中生活中,我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有的有大江东去式的豪放;有的有绵绵小雨式的多愁善感;有的有阳光式的灿烂??

45、清风吹拂我的面颊,于是我仰望天空;知识灌溉我的心灵,于是我崇拜星空;老师关心我的初中生活,于是我快乐成长。

46、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

47、初中生活就像一片海洋,初中生活中的小故事就是一朵朵波澜壮阔的浪花;初中生活就像一片孤舟,在行驶的路上多了朋友的陪伴才不会孤单;初中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装满了酸甜苦辣咸;初中生活就像一只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48、初中生活,如诗如歌,让人回味无穷;初中生活,如花似玉,让人爱意心生;初中生活,如花似锦,让人心花怒放。

49、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初中生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初中生活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初中生活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50、初中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初中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初中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初中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日常生活的经典语句3

1、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2、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靠一靠,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3、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

4、对小人一定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在不行把属于自己的空间也送给他们,让他们如莺歌燕舞般陶醉吧。俗话说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鼠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5、这世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参与评论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所谓盖棺论定的道理多简单,就是有人操之过急。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介定好人与坏蛋,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小平三七开了伟人,说明伟大的人也不一定完整。

6、只有花掉的那部分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你就是家缠万贯,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俩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才怪,冤不冤。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贪官,好好的高官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产全部没收,惨不惨。

7、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设立道德底线,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进了。

8、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那么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以内,往死里整,往死里揍,让小子永远记住:除了你爹,没人会惯你这些臭毛病。

9、有些人习惯了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出一次大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

10、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后算计你的小人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特色,小人不可得罪,同样小人也不可饶恕,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说到底小人也有心小的一面,对待这种人要稳准狠,你可以装做什么也没发生,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然后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毒攻毒,让小子知道:小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做好人要有水准,做小人同样有难度.

11、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爱你是有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千万不要欺骗人家的感情,哪怕你对人家没兴趣,哪怕人家长得丑一点,这是你用钱买不来的财富。记住:轻视人家付出的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爱人是一种美德。

12、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不久就有求于你。对于那种当众夸奖你的人,就疏忽不得了,也许你转过身去,就用指头戳你。掌握一条原则:逢人多贬自己,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13、小恩小惠攒多了就是一个大窟窿,只要接受就一定要找机会回报,行下春风望夏雨,付出就是为了收获,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千万别让天真给害了,记住:人生如戏,都在寻找利益的平衡,只有平衡的游戏才有可能玩下去。

14、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可以没有理由的咬你一口,所以对待疯狗级的人物要敬而远之,保持不来往,不交流,退一步,海阔天空,相信疯狂也是一种人格,虽不值得尊重,但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生物链少不了这一环。

15、做一个人生的观光客吧,说到底只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离是非远点,靠家人近点,便有了心安,有了惬意。

16、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

17、坏心情是失眠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邓小平怎么样,三起三落,最后还不是凡事他说了算。

18、所谓的缘分无非只有善恶两种,珍惜善的,也不要绝对排斥恶的,相信擦肩而过也是缘吧,全世界近60亿人口,碰上谁也不容易,所以遇到恶缘,也要试着宽容,给对方一次机会,不可以上来就全盘否定。

19、不要让事业上的不顺影响家人,更不要让家庭的纠纷影响事业。那样做很不划算,家人和事业都受影响,甚至损失。男人要善于扛事,要把眼泪咽下去。

20、待人接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当人物,老拿自己当领导,老把自己当富翁,老以为自己是情圣,老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真是小有作为,业绩斐然,也要谨慎,要虚怀若谷,要大智若愚,其实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把自己看复杂了。说句俗话: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日常生活的经典语句4

1、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2、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3、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

4、悲观是瘟疫,乐观是甘霖;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

5、“未来”是青年人的一个天堂。

6、保持乐观的心境,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不必太注意,太苛求,更不可怨天尤人。因为世界上让所有人都注意的事情太少了。

7、变坏的绝不是新生的一代,只有在年长的人已经腐化之后,他们才会败坏下去。

8、不攀比,不嫉妒。只要我们尽了力,发了光,问心无愧,虽然所处的境况还大有改进的余地,也有信心加以改进,但也怡然自得。要学会幽默和自嘲。

9、当人遇到一些困难或不幸,是捶胸顿足,呼天喊地,痛不欲生,一蹶不振,还是运用幽默或自嘲,驱走痛苦。而保持达观积极而自在才是好状态。不要矫情,不要别扭,不要努劲,不要难为自己。

10、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

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佛像有71米高,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正在这时神秘的大佛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座大佛居然和凌云山一样高耸,多么雄伟壮观啊!我仰起头凝视着大佛,心里无比激动,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游船逐渐远去,一座巨大的睡佛不可思议的显现了,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山联襟而成,气势恢宏,惟妙惟肖,堪称天然绝妙奇观。

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三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大佛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然雄伟壮观,依然肃穆慈祥。

到了乐山大佛前,我首先看到了大佛静坐在那里,其次看到了高大的'大佛身躯。大佛可能有10个篮球场那么大,相当于半个山,耳朵有2个人高。大佛面目慈祥,远远的祝福着这里的人民生活安康。

站在乐山石雕弥勒大佛坐像面前,人只有一种感觉:伟哉,大佛!大佛连座通高71米,在他脚下,再高大的巨人,也会挫了锐气,甘拜下风。凭你多么高大,他一个脚趾,就够你横卧竖躺。有据为证:大佛从头到脚高58.7米,头高14.7米,宽10米,眉长5.6米,眼嘴各长3.3米,耳长7米,颈长3米,肩宽24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在无锡灵山大佛诞生之前,他号称世界第一。

我们来到乐山大佛旁的九曲栈道,栈道有九个弯,陡峭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的宽度。道壁上刻着许多精美的佛像,但已风化得看不清了。沿着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抬头仰望大佛:它安详的坐落在山坳中,神情庄严、肃穆。它心脏部位有许多小洞,导游说那是修建时放了很多石头做的菩萨。据说,在大佛手上可以放两张桌子,许多人围着桌子喝茶,还挺宽敞;大佛的脚上足以一个老师给二十多个学生讲课的空间。三江汇合之处正好从大佛面前流过,分别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

在终于到了大佛的脚底。我们抬头仰望大佛,只见大佛是端坐着。他的脸有好几层楼那么高。可是他的脸是脏的,一块一块的斑纹,就象我们家爸爸天涯情缘的样子。他的眼睛微微眯缝的,好象是在睡觉,又没有完全睡着。应该是在坐了一千多年后假装睡觉吧?这也是难免的啊,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有同学这样做呢。乐山大佛的两只脚是并排放置的,脚板是踩在一个比人还高得多的台阶上的。我本来想爬上去摸大佛的脚板,可是我看见上面有个牌子上那是不被允许的事情,于是只好作罢。

,印入我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仿佛走到古代,我们没着崎岖的石梯向上一步步地攀登着,终于到达了山顶,一个慈祥又大的佛头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视线,这就是雄伟的乐山大佛,是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建造,距今有一千三百九十二年的历史了,整座大佛高七十多米,高高地耸立在江边,雕刻的栩栩如生,好像要将世上不平的事及灾难都尽收在心中,给人们带来的是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