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中国新闻网发表的经典语录 正文

中国新闻网发表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4 19:17:20

“我最大的目的就是领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参加这个招待会。”

——12月6日,莫言出席瑞典学院新闻发布会。在回答关于“来斯德哥尔摩除了领奖最大的目的是什么”时,他如是答。

“我知道我得奖后,马悦然先生背了很多的罪名。我和马先生只有三面之缘,我们只是三支烟的感情,他多抽了我一根。马悦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令我佩服。”

——12月6日在瑞典学院新闻发布会上,莫言回应与马悦然私交甚好的传闻。

“我要学习这位先生(瑞典演员约翰-拉巴乌斯)站起来读。但是我不管是站着读、还是坐着读,都没有他读得好。”

——12月9日,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朗读自己的作品《狼》时,老实地评价了自己的水平。

“莫言老师你幸福吗?”“你是中央电视台的吗?我起码今天很幸福,因为有这么多的读者来听我讲话。我看到这么多年轻的脸上神秘的笑容。因此我幸福。”

——这段对话发生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莫言在朗诵结束之后接受师生提问,一位男生抛出了这个时下很流行的话题。很显然,莫言也知道这个流行语,迅速给予反问。

“中国现在文化多元化,每个人可以很方便地把时间消磨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所有的人都来看我们的文学,那样电影导演、音乐家不都没饭吃了,就饿坏了。”

——12月9日,斯德哥尔摩大学。罗多弼对中国严肃文学前景表示担忧,但莫言认为“不必过于担心”。

“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

——12月6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述自己的生活态度。可以看出,他没有失去农民的那份淳朴。

“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12月6日在瑞典学院新闻发布会上,问莫言得奖后的“烦恼”、“喜悦”,莫言吟诗作答。

“我过去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街头没有人来理睬我。前几天我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街头走,好几个年轻姑娘追着我照像。我一下知道,哦!我成了名人了。”

——12月6日,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莫言谈获奖后自己生活的“小小改变”。

“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演讲时解读自己的名字。

“如果要问我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呢?我最希望回到我的书桌前坐下写小说。有人说一个作家获得诺奖后他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但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我要努力加入这个优秀作家的行列,打破这个魔咒。”

——12月6日,在瑞典学院新闻发布会上,莫言谈自己眼下最大的愿望。

“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

——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演讲时谈自己的创作灵感。

“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

——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演讲时,谈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影响。

“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

——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演讲谈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

——12月11日,莫言在诺贝尔晚宴上的致辞。

“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而不是政治的胜利,因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政治奖。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是颁给一个作家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

——12月6日,莫言出席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时谈自己获奖的意义。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12月8日日,莫言在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演讲时谈文学创作。

“历史为什么重要?”“因为我们活在历史之中,所谓的现实马上会变成历史。因此所有的现实都是历史的延续”。

——12月9日,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师生交流时谈历史的重要性。

“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容易被曲解。只有主题明确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曲解。中国有部《红楼梦》,中国人一直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

——12月9日,斯德哥尔摩大学。主持人问莫言如何看待读者不理解他的作品内容。

1、你要知道,狗也有眼泪,人也有软肋,女人一浪漫就没心没肺。

3、在杂志社主要负责收藏报道,是一个标准的大美女。用我们同事孟静的话讲就是,她应该去歌舞团当舞蹈演员,不该来三联这种摧残女性容颜的地方当记者。

4、我一直认为,只要什么东西放到听证会上,这事基本上就算定了——这是一个不可以讨论的问题。

5、从医学的角度看,所谓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所谓不够成熟,就是能憋得住尿,却憋不住话;所谓成熟,就是既憋得住尿,又憋得住话;所谓衰老,就是只憋得住话,却憋不住尿。

6、警察连好人都不放过,更何况坏人!这样的城市,我们生活的能不踏实吗。

7、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抗议方式,完全取决于他的性格,而不是他的权利。比如有人抗议于丹的方式很温和,那也只能说明这个人颇知孔孟之道,算是个知书达礼的人,用T恤衫上“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方式抗议。

8、中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从来不敢去承担责任,第一反映永远是狡辩。一个人也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这变成了一个习惯。

9、信息时代人们捆绑得更紧密了,让本来无关的人都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心里的屏障却越来越厚了。以前不认识你,就当这世界上没有你。现在我认识了你,就当这世界上多了一个更不认识的你。

10、没关系,罗老师,如果您把脏话说到正确的地方,它就不脏了。而好话没说到正确地方,一样很脏。所以您就放心、大胆地说脏话吧。

11、问题是,从来人们就没有耐心去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

12、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狐狸精。

13、有时候人并没有立场,只是因为别人有了立场,自己才有了反立场。

14、如果说40年代的那些作家还存在一个把野猪驯化成家猪的过程,那么现在的一些作家生下来就生活在猪圈里,而不是野猪林。投机和拍马已变成了本能。

15、下半场比赛开始了,看球吧。人生如球,怎么滚都会滚到终点。

16、手机我只用诺基亚,肥皂我只用雕牌。

17、这个社会让我们活的挺无奈的。原来以为他们的“脸皮”就是一毫米厚,现在发现是三厘米厚,已经到了“刀枪不入”的地步,所以我也不再去“扎”他们了。

18、网民现在可能还停留在一个特别低级的“瞎嚷嚷”的阶段,实际上这是从一种“群氓”,是一种无声的群氓变成了有声的群氓的这么一个过程。

19、新闻的本质不是揭示真相,而是混淆视听。

20、他们不管遇到多烦,都会相信一点,人民群众的眼睛虽然是雪亮的,但是人民群众的脑袋是最愚蠢的,随时可以去误导民众。毒奶粉事件已经不是新闻了,即便这个事件抻出来的东西太多,但是终究会风平浪静,人民群众早晚还是有奶就叫娘的。

21、抗议是一门艺术,但这门艺术课程似乎我们从来就没开过,贵国的民众一直处在忍和残忍两个极端,没有过渡地带,你说能和谐吗。

22、每个人对他人的理解和解释最终都会变成马赛克中的一块,它越多越清晰,但永远不会变成最真实的一个具象。

23、杜伊执教国奥队或者指点国家队,战术上从来没有成功过,这不是杜伊能力有限,而是他的能力被人所限。某种意义上讲,杜伊的战术失败了,谢亚龙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战术成功了。

24、什么样的女人值得交?就是她能给你带来无数次性感;什么样的'男人值得交?就是他能给你带来无数次灵感。

25、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

26、女孩子总是想把恋爱搞得跟电影一样才过瘾。不过以我的辩证法思维看来,这种女孩好像最容易上当,浪漫就是另一种不被禁止的致幻剂。

27、有多少女记者男朋友有外遇都没哭过,但是为什么她们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都是被主编骂的。

28、美国有个赌城,中国有个堵城,美国有个费城,中国有个废城。

29、在贵国,某种程度上,抗议就是暴力,不管你是抗议政府还是抗议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都以暴力方式出招,一个顺民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权利的,当他意识到要表达的时候,那一定是忍无可忍,那一定是很极端的方式。

30、当一个人创作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与平常和另外一个人交流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创作作品时和生活中的气质一模一样了,我觉得这反而有点不正常。

31、知识有时候带给人的不是智慧,而是让人习惯并坚信对一种共性东西的认同。而人们有时候太相信知识和经验了。

32、先让文章发表,再收取稿费,叫文章。先收到稿费,然后文章发表,叫软文。写完文章发表,拿不到稿费,叫博客。

33、健身可以更好地失身,与减肥无关。

34、韩寒这种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真不懂事,你看那两个主持人多懂事,一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没受过高等教育也是受过高等教化的。

35、中国的语文教育其实就是政治教育。

36、乐评人、影评人、书评人……各行各业的评论人,主要工作就是向公众推荐一些能折磨人的东西,不然就显不出自己有觉悟有水平。

37、小数码相机,就是吹到天上,都那么回事,也就是武大郎跟镜子里的武大郎的区别。

38、从来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误解,这个误解来自人们都习惯先入为主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判断。

39、情人节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变得越来越忽视感情了,都憋着在这一天赎罪。

40、我从来就不通过文字去判断人,因为我是写字的,文字的欺骗性太大。而且现在是一个做事不过脑子的年代,人们都喜欢下结论或作分析。

2017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书(一)

一、做好期中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

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上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本学期的所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中六学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即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中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中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中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

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

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我们最近搜集整理了八套期中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

使学生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早读以朗读背诵为主,晚自习加强考前阅读积累,课堂上复习上述提到要点,做题讲题,掌握规律。

总之,在期中复习阶段,我们会尽心尽力,争取是更多的学生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2017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书(二)

一、复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做到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

3、巩固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字词

1、会认《生字表(一)》中的400个汉字, 会写《生字表(二)》中的300个汉字。

2、能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

3、能辨析本册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3、能积累本册教材中的成语和四字词语。能正确地搭配词语和辨别近义词会写反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扩词。

4、理解或掌握课文中的词语,不断丰富、积累词汇,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部分词语。

(三)句子

1、认识句子,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句子。

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四)阅读

1、复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和句的意思。

2、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逗号和感叹号。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4、能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加强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努力增加阅读量。

(五)说话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想法。

3、与别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并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简单的评价。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能写观察到 的事物和想像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可以使用拼音,做到语句通顺、完整。

二、复习重点

1、要让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表(一)》中的400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300个汉字。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2、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4、正确搭配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5、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用常用关联词(并列、因果等)造句。

6、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全年级现有人数187人。从学生的本身基础看来,学生相互间的知识、技能相差较大,优秀生和后进生差距很大,在第三次的月考成绩中语文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只有7分。

(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 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较好,能够借助拼音阅读各类课外读物,但是阅读速度差异比较大。

(2) 由于新教材要求识字写字量大,学生普遍存在许多汉字认识但不会书写的情况,再加上平时的书写量不大,汉字书写巩固率较差。因此,加强听写,强化巩固,尤其是同音字的区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3) 阅读情况。对待一篇短文,一些孩子由于识字量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的理解力,学会读懂课文,知道短文的意思,明白道理。

(4) 习作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写一段通顺的话。但还要让孩子拓展思路,有丰富的说话内容。将学生想说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注意字的正确,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 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书写习惯还需改进。阅读习惯较差,读通短文,初步理解短文的能力不强,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答题。习作写话,把每一段话写清楚,写通顺。

五、复习时间安排。

复习时间安排:

估计17天平均每天3课时共5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I、第一轮,分单元复习:每个单元3课时,共24课时。

2、第二轮,分类复习:词语、句子、阅读、写话各3课时,共12课时。

3、第三轮,综合模拟练习:9课时

4、第四轮,查漏补缺:6课时。

六、复习措施:

1、认真备课,合理取舍。教师要对知识进行大致的疏理,然后主要对学生平时比较薄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练习。

2、精心设计练习。年级组每一位语文老师出两套综合性很强的试卷,并分工出好专项复习资料。

3、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天天过关,落实到每一个。坚持听写、默写过关。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学习互帮小组,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辅导学困生。

5、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每周上一堂专项的写话训练课。

7、在班上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并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