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15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15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15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15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156、佛是无心道人。
157、心遇缘而不动,是则一切法无性。
158、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15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160、无阴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彻知缘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164、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166、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167、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
168、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169、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70、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171、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172、汝若歇得念念驰求心,与释迦老子不别。
173、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174、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5、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
177、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178、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179、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181、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182、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无事,佛至犹是冤家。
184、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185、随处不失正念,自然脱体现成。
186、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189、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
191、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192、益究无上妙道,穷则益坚,老当益壮。
193、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194、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195、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196、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198、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99、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200、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下面是关于佛家经典语录50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