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一定要坚持学习教学心得
一般而言,每周能上两次课最好,至少也要保证一周一次课。如果你想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无论刮风下雨都得让孩子坚持上课,除非病得爬不起来。这就是你和孩子要保持的态度,是家长们要给孩子的态度,千万别找理由。就学习本身而言,这是因为学舞蹈最容易走弯路,走偏路。可以肯定地说,自己练不可能练好,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及时调准和纠正。如果经常请假,以懒散的态度学,那是害。
我碰到过一个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他上课心不在焉,根本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每次错误一大堆,很长时间进不了状态。因为上他的课实在难熬,我曾几次在心里都要劝退,叫他不要再学了,但一直没说出口,因为***妈很坚持,也很期待,每周都送他来上课,且很关心他学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我说这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要太着急,得慢慢来,等他懵懂期过后可能后劲十足。***妈明显不满意这样评价,最后她无奈地说了句狠话:我会跟孩子一直坚持的`。就这样,妈妈和这学生一直坚持着。突然有一天,这个学生让我大吃一惊,竟然都跳对了,一首舞蹈真像那么回事!孩子越来越好,各方面都在逐渐长进,趋于正途。当然,上课他还经常神游,***妈也依然焦虑着。但我相信,耐心和坚持一定会让他越来越好。举此例为的是要告诉家长,坚持很重要。孩子情况各异,在学舞蹈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各种叛逆和瓶颈期,所以,学舞蹈进度较之他人可能会快点或慢点,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要因材施教。而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要有耐心,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自己也要学会等待。
篇一:舞蹈课感想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由于忘记了选课,无奈之下只好选了现代舞与剧场舞蹈这门课。话虽如此,我也对这门课抱着强烈的期望,因此,在一开始,我也打算认真地去对待它。刚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我对什么是现代舞,什么是剧场舞蹈基本上没有一点儿认识,以为上课的时候只是老师做动作,我们跟着学,仅此而已。但是,上了课之后才发现,老师基本上不交什么固定的动作。我们所学的,是要靠自己去感受,靠身体去表达的。另外,这门课要求我们一定要能放得开,跳的时候专注着自身的动作,不要去想着别人的看法。这一点,正是我一开始很难做到的。不过,在一些同学的带头下,我知道了,2也是可以变成艺术。放开去跳,这样子,人也能变得自信好多!
我感觉,现代舞这门课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的艺术课程。而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这门课也是充满了乐趣的。同样的基本动作,只要用不同的感情、 不同的方式去做,就能得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我们的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一个人先摆一个动作,再一个人一个人加进新的动作。这个环节充满了创造性,在这个环节中,我的各种灵感被激发了,于是便想出了许多特别的造型,因此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笑声,而在这时,我的自我成就感也产生了。
我们的课程中间还穿插了两节爵士舞课。虽然每一次练习完都觉得疲累,但是我却很喜欢。教我们爵士舞的老师很酷,她所教授的舞蹈也很酷。我很喜欢这样子的舞
蹈,只可惜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并不能好好的体验,所以我心里有个计划,放寒暑假的时候继续把舞蹈学习下去。
总而言之,我觉得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不管是表演,还是演讲,我都能在众人的目光中保持自己的风度了。
篇二:舞蹈鉴赏课心得
一学期的时间转眼即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舞蹈鉴赏课程学习,它让我从一个对舞蹈一无所知的人变成一个学会欣赏舞蹈,体会舞蹈,具备舞蹈鉴赏能力的人。刚开始,就对这门课很期待,果然,和我想象中的一样,老师热情奔放的讲解,在课堂中观看的世界各地具有特色的舞蹈以及在课堂中边看边学舞蹈动作,这是我在其它课上没有遇到过的授课形式。它们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也渐渐的被它吸引住。最后我被征服了。当我看到那些舞者在舞台上尽情的释放激情,无尽的展示自我的时候,我能深深体会到舞蹈艺术的伟大!特别是看到我国各民族特色鲜明的舞蹈的时候,我能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底蕴。
在欣赏舞蹈之前,习珍英老师给我们讲了舞蹈的导论和舞蹈的原理,我们也初略的意会了其中的原理,为欣赏舞蹈做铺垫。之后欣赏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比如藏族,蒙古族,傣族,朝鲜族以及汉族的舞蹈,各具特色,百花齐放。除此之外,就是现代舞和芭蕾,这个主要通过看CCTV舞蹈大赛的历年视频和舞蹈电影来学习。对我来说,每节课都很有意思,美丽的习老师总是能给我们惊喜,就像最后一节让我们去麦庐园看艺术学院10级音乐班的毕业晚一样,每次都很享受和开心。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美,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他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比如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是非常重要,不可去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却很少参与。当我看了百年经典的《天鹅湖》之后,才有所明白。我的印象中早就听说过这个凄美的故事,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也因为它是几百年的传世经典而尤其感兴趣。我们欣赏的是美国艺术家的表演。王子拿着弓箭在池塘初遇白天鹅时,那个翩然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以为舞蹈只是肢体动作而已,演员是没有表情的,可是当镜头靠近,我才发现,白天鹅脸上对王子的期盼,那深情的眼神触动了我。这时我才明白,真正的舞者不是现实中的某某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故事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经历者这样感伤的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感动了观众。你在视频前,镜头稍转就看不见演员的表情了,看不到他们的一颦一笑,能清晰辨认的只有躯干的伸展,跳跃,可这并不妨碍舞者真切地感受故事中的爱与痛。整个舞剧表演得完美无暇,服装华丽,舞者的技巧动作功底深厚,几次课的功夫,才欣赏完整个舞剧。着实让我们经受了一次高雅的艺术熏陶。
舞蹈不但是艺术形式,它还反映生活,有历史背景。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特别是民间舞蹈,它是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生产劳动,宗教信仰的紧密结合的产物。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艺术。如汉族的《秧歌》《花鼓灯》,藏族的《锅庄》,蒙古族的《查玛》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这些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而传承发展。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一般说学跳舞都是指街舞或是拉丁等现代流行舞蹈,一方面把跳舞当成一种兴趣,每周去上两个小时的舞蹈班,丰富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跳舞能让女孩子更有气质,更优雅,那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有别于民族舞蹈,现代舞它们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和个性,代表一种时尚和青春,年轻和活力,所以才会在青年少女中流行起来。我个人就比较偏爱拉丁舞,虽然没学过,但是我对拉丁舞动感的节奏和独特的动作特别喜爱。每当我看电视上有人表演拉丁舞的时候,自己就想跟着跳起来。舞蹈这个东西太神奇!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才知道之前对舞蹈的“欣赏”不是真正地欣赏。以往对舞蹈的欣赏只停留在对舞者的外貌和高难度动作的观赏,经过这十几节课的学习,渐渐能欣赏到一个舞蹈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一个群舞所展示的队形变换,一个个舞者要传递的情感和整个舞蹈要表现的意境。就如同一个孩子在他不认识文字之时,他从图画书上读到的是画面上的字,当他认识字后,他从那本书上读到的是那些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故事。所以,当你问我,经过一学期的舞蹈鉴赏课你学到了什么,我想说,现在再去欣赏一部舞蹈作品的时候,开始对它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感情做更多的思考。
篇三:对舞蹈课的感想
这学期如愿以偿的选修了舞蹈身体语言这门课,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欣赏舞蹈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放松自己的心情,我认为这是不错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舞蹈,在我的世界里,跳舞可以使我忘记一切烦恼,那种随心所舞的感觉是不能用其他任何一种方式代替的。在我心中,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流动性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它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舞蹈,什么是舞蹈的语言性和技巧性。
一. 舞蹈的语言性
舞蹈艺术语言和一般的普通语言相比,作为一种心灵的符号,它们有许多共同相同的地方,如上面曾讲过的语言职能三点,即符号固定代表客观某一对象;符号反映的概括性;符号运动的交流性等等之外,舞蹈艺术语言还有三个一般的个性,即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等。
1、舞蹈艺术语言的社会性
舞蹈艺术语言和一般的普通语言一样,作为一种符号标志,它不是某个或某几个人的符号标志,而是全社会的符号标志。那怕是一个民族的舞蹈语言,如维吾尔族的“赛纳姆”,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舞”,土家族的“巴山舞”等等,这些舞蹈中的.语言,都是他们整个民族的舞蹈艺术语言。中国古典戏曲舞蹈艺术语言,在各种各样的戏曲风格中,都可以大同小异地流通,而且为中国老百姓较普遍地接受,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性。这种广泛的社会意义,就如西方的芭蕾舞在西方社会具有广泛意义是同样的道理。舞蹈艺术语言,就是一种社会性的语言,包括在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国家与地方之中等。
2、舞蹈艺术语言的文化性
舞蹈艺术语言和一般的普通语言一样,是一种语言文化,具有一般语言的文化的特性,如语言的传统继承性和创新性,还有语言的知识性和审美性等。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各种舞蹈艺术语言,都是舞蹈语言长期继承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积累的结晶。在各种不同的舞蹈语言中,它们都有各自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底蕴。它们和民族或地方的各种一般普通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等,还和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门文元导演编导的大型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在创作的初期,他就十分敏锐地看到了舞蹈语言文化这一特性,并确定他的艺术构思总的指导思想是:“编织一种文化,推出一个民族”。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他也是这样去做的。把舞蹈和舞蹈语言当成一种文化,并与当地的各种民俗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精心地融于舞蹈语言之中。结果,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舞蹈艺术语言的文化特性,不仅表现在某一两个舞蹈作品和创作中,而是贯穿于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舞蹈语言就是在与其它的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舞蹈语言,都有它们各自的文化传统继承性。
舞蹈艺术语言的文化特性不仅继承传统,而且为了适应时代的精神风貌,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舞蹈语言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如我们近年来所看到的振奋人心的“安塞腰鼓”,“威风锣鼓”等,就是在民间舞蹈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产物,使古老的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据说“安塞腰鼓” 原是在陕西一带的腰鼓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腰鼓舞在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在当时的秧歌运动新文化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八十年代中,又在改革开放的文化推动下,由安塞人将它推上了演出的舞台,使过去的一般的“腰鼓舞”面貌一新,受到了欢迎。“威风锣鼓”原是流传于山西临汾一带,在民间庙会、祈神求雨中,所开展的一种群众的乐舞活动。同样是在改革文化的推动下,当地群众组织起410名大型表演队,以崭新的风貌,竟参加了1990年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也同样受到欢迎。这种鼓与舞结合的文化传统,据罗雄岩著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研究,据说还可以追溯到我国更早的原始社会。如在《尚书》中就有记载,原始人“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恐怕就是鼓与舞的最早的结合。《易·系辞》中也有类似描述:“鼓之舞之以尽神。”又说“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由此可见,我们就可以看出,原“威风锣鼓”祈神求雨的更早的文化历史渊源。
二 .舞蹈的技巧性
舞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美,离开了美,舞蹈艺术就无从谈起。当然这种美的含意是很广的,如矫健美、舒展美、惊险美、柔韵美、刚劲美等都带有舞蹈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人体的舞动去体现的,技巧动作也是由人体的一举一动组合而成,所以每项技巧动作的举动和造型(空中和地面的)都要按舞蹈的特点来要求,去进行训练。如同样个飞脚技巧动作,舞蹈要求它身体挺拔向上,线条伸展舒畅,双腿要伸直,绷脚片盖高而有力、轻飘、干净利落地去完成。而戏曲对飞脚技巧的要求则是轻飘利落即可。武术对飞脚要求是迅猛利落。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技巧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提出的。舞蹈更不例外,而且还要使技巧动作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使技与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突出了舞蹈技巧的特点,而且还可进一步提高舞蹈技巧的训练水平,在舞蹈艺术中去掉那些窜了法儿的技巧、四不像的技巧。建立一整套有规范的舞蹈技巧训练体系。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我想,舞蹈体现的的不仅仅是他的执著和毅力,而且还有他那热爱舞蹈艺术的信念。很多舞蹈演员不仅上了舞蹈学院,而且还充分的表现了他的艺术才能,有些舞蹈作品仿佛是在颤抖,又像是在呐喊,这一腔难以言状的感叹,凝聚成嚎陶痛哭的舞段。急速转动身躯,抱鼓飞跃跳起,左右展臂,忽卧忽起一切的一切都在无言中叙说。他没有通过太多的片段来述说,也就仅仅那么一段,但是他们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一段段,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都给予了无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给观众众多的想象,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师在我们欣赏舞蹈的同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舞蹈的理论知识,包括:舞蹈的特性,功能,种类,起源和发展等。在欣赏方面根据舞蹈风格特点的不同我们看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儿童舞;而根据舞蹈的形式不同舞蹈分为独舞,双人和三人舞;群舞,组舞和歌舞等不同的欣赏形式。
有一位出色的舞蹈家必须要说的,那就是杨丽萍了。杨丽萍是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走出来的舞蹈家,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却成为我国舞蹈界的代表人物。她的身上透着一股灵气与天资。 杨丽萍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极感性的女人。她的艺术感悟力也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的《雀之灵》真是太美了,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她的身段在幕后显得那样的婀娜多姿,舞姿时而柔美时而短促有力。我记得我们女生当时看的时候不止赞叹于她的曼妙舞姿,还有的她的好身材,凹凸有致。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所有的舞蹈艺术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他们都表达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腻的感情。虽然舞蹈不是我们所学的散文,或者是我们所看的电视剧,他们所表达的感情是很直观的。而舞蹈所表达的思想是相当的抽象的,它是通过一个个抽象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我可以这么说它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艺术,生命受到震撼。
很高兴能选修这门课,它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放松了我的心情,更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舞蹈的认识,对舞者,舞蹈家在舞台上对生命的诠释,也让我更加为我的生命理想奋发向上。
在高校一提到舞蹈,大家往往想到的是非常严格的专业教育,但随着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素质教育工程的启动,舞蹈课程已经从专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课程,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吴晓邦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序中对舞蹈是这样解释的:"舞蹈,按其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从广义上说,凡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感情的,都可称之为舞蹈。但作为一种舞台表演的舞蹈艺术,则是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并以精炼的典型的动作,构成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思想和情感。"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吴晓邦先生是用本体论来对舞蹈进行剖析,从而提出舞蹈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吴晓邦先生给出本质的也说明了舞蹈的可大众化、可普及化的特点,舞蹈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在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舞蹈已经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建设和谐社会,高校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时代的发展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系统地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毕业生还要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舞蹈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代崖画描绘的场面生动丰富;有单人,双人,三人,集体的;有些头上还插有羽毛之类的装饰物,手持道具等等。当时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人类的交流、知识传播只有通过人体动作来完成,人物手舞足蹈,形态各异。可见舞蹈可追溯到人类出现的原始社会时代。《周礼·地官》载:"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意思是用六代之乐舞来防止、节制人们不符合礼的各种情欲,教化他们完善个体的伦理道德,做到相互间互敬互爱,并懂得怎样与社会保持协调。在当时,习舞过程还安排专门人员巡视,甚至习舞到了更高程度的时候,天子还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一同前往观看。可见,舞蹈的教育功能,其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舞蹈陪伴着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到现在的信息科学时代,在人类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人类的生命意识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随着人类的生命意识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在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发展中开设舞蹈课程是必要的。
一、舞蹈课程的价值
1.教育功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创办了教育,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机构,这个机构是一个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孔子的"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在我国西周时期开始形成。对这六门课程的解释为: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书,学字习写的教育;数,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当中的核心部分及其主要内容是礼、乐。孔子这一思想观念是有据可寻的,在孔子之前的夏、商、周,三个王朝中的乐舞已经非常普及。如:夏朝统治者启,将《九辩》和《九歌》改造制作出《九韶》,还在高达一千六百丈的天穆之野的高原上组织演出,演出的规模可谓盛大空前。启对乐舞的酷爱导致子孙的效仿,在夏朝第六代王少庚和十六代王发即位时,各地民族为讨好统治者也积极献上本民族的乐舞,促进了夏朝民族乐舞的文化交流。再如:西周灭商后利用乐舞巩固当时天下未定的局势,并确立了《六代舞》。可见乐舞不仅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是人民风俗人情的表现。高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社会组织。而舞蹈在培养人的社会组织中,早已确立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舞蹈课程在高校培养服务国家、符合民情的高素质人才上是必不可少的。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号召。文化部网站20XX年3月10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日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6月1日起施行。当中的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促进了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份,这部分大多需要用舞蹈来传承。因为,舞蹈是传承人类社会风俗、民族文化的唯一方式。在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原始社会,人们相互交流、情感表达、解释自然界、揭秘生物界秘密、传播生产经验等所有社会活动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说明,这些肢体动作就是最早的舞蹈,这些早期的舞蹈通过人类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或渗透到表演艺术及礼仪、节庆当中,成为我们国家需要保护的对象。国家加大力度保护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舞蹈课程在高校中开设,将承担起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二、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指导方针。北京大学在跨进新世纪的时候,利用艺术教育给全体师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向师生们开设了各种艺术类课程,如舞蹈、音乐、美术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等内容。除此之外,在大学生当中还创建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团,如舞蹈团、大学生合唱团、民乐团等等。这都是利用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舞蹈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它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功能,并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功效。舞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人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等生理素质,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等心理素质。
1.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主、独立、自主......等个性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和舞蹈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并且能够教育人们伦理道德。事实证明,舞蹈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品德道德休养。
2.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现今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适者生存的生存环境,无形中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让大学生维持健康、愉快的学习生活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给大学生学习舞蹈那就更加必要了。因为舞蹈是善于抒发情感的艺术,大学生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舞蹈来发泄自己的痛苦和忧伤,从而减轻和消除情感压抑;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舞蹈来展现自己,提高自我表现能力,锻炼勇气和胆量,避免出现性格拘谨、自信心不足。
3.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在电子娱乐产品相当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学生们不是在寝室通宵达旦的玩电脑,就是把耳机往耳朵一带,躺在床上听音乐。除了上课吃饭走动一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在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中学习、生活,学生的身体素质将直线下滑。怎么样才能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呢?在18世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曾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在我国中医养生方面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益处的。运动能达到健身的效果,那么,舞蹈的对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它是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感情的,它既能舒展筋骨,又能宣泄情感。学生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伴奏下舞蹈,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够达到自娱娱人的效果。《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通,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可见,在远古时期,人类已经懂得用舞蹈来强身健体,驱除疾病了。
结语
舞蹈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但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还可以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