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以神圣的方式经典语录 正文

以神圣的方式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1 03:26:40

1、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会不绝地涌出,怕的是不掘井。

2、年轻,把距离缩短,把时间延长。趁我们都还年轻,多做些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

3、人活着要像种子那样,不管有无肥沃的土壤都同样能够生长。

4、如果分手的恋人还能做兄弟姐妹,要不从没爱过,要不还在爱着。

5、越是喜欢的,离得越远才越好。不然得不到或者得到又失去了,凭空多了悲伤。若幸运真的遇到,那是恩赐,也未必非要死死抓在手里才心安。就好像下雨天,雨滴落在头顶上、洒向四周,只是落了,却未曾有过亲密的碰触。

6、尊敬的起床困难户:您此次起床共用了11分钟,您已击败了全国10%学生。寝室还有一位同学起床失败,正在重起。隔壁宿舍全部死机!

7、记得你是女子,你应当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你走在路上,要相信自己是最美的姑娘,然后再忘记你是女子,你不该过分的装饰自己,除了容颜,你还要有气质;你要懂得自尊自爱,不能看轻自己;你要善良,你要让自己在乎的人觉得温暖。 男人只有穷一次,才知道哪个女人最爱你。 女人只有丑一次,才知道哪个男人不会离开你。 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谁最真谁最在乎你。 陪伴,不是你有钱我才追随。 珍惜,不是你漂亮我才关注。 时间留下的,不是财富,不是美丽,是真诚。

8、我宁愿成为一只平凡的啄木鸟,用自己的硬嘴巴去帮助别人,而不愿成为一只美丽的孔雀,只知道炫耀自己的彩屏,永远无所作为。

9、低点不再屡创前高是涨,高点不再屡破前低是跌。

10、市场会经常和你开玩笑,你不买,它疯涨,你一买,就套了。这是为什么?这无非说明主力出货心切。

11、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路遥 《平凡的世界》

12、他从来不曾得到过幸福,却知道失去她的每一分痛苦。

13、说到知识分子的职责,我认为有一种传统可循:那就是面向未来,取得成就。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之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的手掌心,都太小了。

14、劳动是神圣的,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

15、四处喊着要宣扬个性的,往往是最没有个性的。

16、世界本来就不属于我们,因此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执著,万物皆为我们所用,但非我们所有。

17、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利人利已,一种是自私自利,一种是害人害已。

18、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19、我总觉得,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20、无论谁,只要他了解人类的心理,他就会知道,让一个人放弃他曾经体验过的快乐几乎比任何事情都困难。

21、放下你,下辈子吧!

22、贼最怕被偷;背叛者最怕被背叛。

23、这世上有人痛恨我们,有人恐惧我们,有人厌恶我们,但却没人能无视我们。男儿能如此一声,虽死足矣!——老猪《紫川》

24、忧愁和快乐在人们的心里往往是并存的,几乎分割不开,它们常常不能捉摸和不可思议地在心灵里迅速相互交替着。

25、人是脆弱的,所以,当自己痛苦的时候,根本无法体谅他人。

26、别怕,你要记住,就算我杀尽天下人,也独独不会伤你半分的。

27、北京有一种浓重的大气,很磅礴,很气势。压得住场的老生一样,一出场,就凛凛的。

28、以生命为长度学习"海纳百川"的精神。才知道:原谅,不过是将遗憾悄悄掩埋;忘记,才是最深刻彻底的宽容。

29、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能够感到惊奇,能够为一首奏鸣曲陶醉,能够将许多符号组织在一起做出诗歌愉悦心灵,能够在看到日出时产生一种敬畏感。

30、既然敌人出现在眼前,我就必须战斗,我是重荣誉胜于一切的战斗民族赛亚人王子!我是战斗民族赛亚人的王子!

31、连跳了四个舞曲后,台上伴舞都退下去,就剩他这个主角在。

32、在别人的质疑中坚强。

33、我不修来世,只求今生与你相伴。

34、买得走的东西早晚留不下,买不走的东西谁也带不走。有一种爱叫做缺憾,有一种缘叫做遗憾,有一种感情无法用等值去衡量,那就是思念!

35、在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也不要假意否认,合适的方式是表示感谢。

一、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二、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三、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四、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五、心的净化完全要*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带给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能够替代你。

六、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期望获福,无有是处。

七、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八、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九、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十、坦然地理解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理解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十一、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十二、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十三、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情绪烦乱。正因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十四、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十五、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十六、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十七、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十八、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十九、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二十、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二十一、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二十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二十三、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贪嗔也。

二十四、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二十五、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二十六、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二十七、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二十八、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二十九、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三十、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三十一、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三十二、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三十三、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三十四、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 总是假名。」

三十五、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三十六、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三十七、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三十八、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三十九、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四十、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四十一、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四十二、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四十三、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四十四、佛语经典语句-阅读

四十五、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四十六、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四十七、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四十八、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四十九、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五十、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一、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二、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三、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四、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五、心的净化完全要*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带给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能够替代你。

六、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期望获福,无有是处。

七、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八、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九、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十、坦然地理解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理解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十一、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十二、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十三、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情绪烦乱。正因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十四、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十五、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十六、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十七、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十八、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十九、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二十、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二十一、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佛语经典语录)

二十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二十三、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贪嗔也。

二十四、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二十五、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二十六、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二十七、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二十八、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二十九、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三十、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三十一、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三十二、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三十三、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三十四、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三十五、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三十六、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三十七、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三十八、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三十九、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四十、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四十一、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四十二、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四十三、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四十四、佛语经典语句-阅读

四十五、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四十六、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四十七、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四十八、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四十九、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五十、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五十一、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五十二、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五十三、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五十四、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五十五、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五十六、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五十七、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佛语经典语录)

五十八、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五十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六十、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六十一、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六十二、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六十三、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六十四、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六十五、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六十六、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样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六十七、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六十八、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六十九、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七十、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发奋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发奋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七十一、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七十二、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七十三、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七十四、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七十五、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七十六、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七十七、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能够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但是整个身心。

七十八、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七十九、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八十、一心有滞,诸法不一样。

八十一、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八十二、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八十三、佛祖奚以异于人,而因此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八十四、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八十五、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齐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

八十六、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八十七、莫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八十八、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八十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九十、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九十一、我们是我们的心灵的主人。不正因外在的毁誉顺逆而影响自己的心。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辱骂和敌视。

九十二、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到达永恒的愉快安详。

九十三、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到达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带给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九十四、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九十五、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九十六、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九十七、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九十八、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九十九、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一百、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