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常的理解会启发对无我及苦的领悟,能体悟到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走向远离痛苦的正道上!
2、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没有觉察的能力,不能了解内心微妙的活动,这样的心才是懒惰的、无知的。如果你考试不及格,如果你没有读过很多书,知识也不丰富,这并不是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自知,对内心的活动一点洞察力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动机和反应。
3、佛陀告诉我们:虽然一切都是业力安排的,但我们却可以用清净心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一切唯心所造”。
4、佛陀说过,我度化众生不是通过摩顶与加持,不是把我自己的功德和觉受赐给他人,也不是通过神通替人消业,而是把我达到佛果所走过的路告诉你,把我所用的这些方法告诉你。若是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解脱,就能成佛。
5、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些充满真情的感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真情所至,真诚爱人的世人,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用一颗至诚博爱之心去生活,去爱身边的人,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温暖、快乐和幸福。
6、有一天 你不再渴望成功, 只是去做; 有一天, 你不再追求成长, 只是去修; 有一天, 你不再意得到什么, 只是尽力为他人作些什么, 到这里你将才是真正开始! 你的生命将从此不一样!
7、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8、在人生的旅程中,必须确定好方向与目标,才能安稳当下的每一步。
9、小树需要水份才能生长, 等它扎根之后,生命才会坚强。 人也一样, 需要清净的环境来强壮内心的善根和正念之根。
10、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一切。
11、只要觉呼吸,你就在修行。禅定无他,警醒与觉察而已。由观察呼吸, 观生命无常,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智慧就会生起。它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当你躺下时,可以集中注意力直到睡着。这真的很简单,它会让心平静下来,无论你是出家人在家人。
12、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也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而然就来了。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
13、我们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了。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练出来的,我们遇到一次违缘,能增长一种智慧;遇到一次障碍,能提高一个层次。 观察自己的毛病,改变自己的毛病,这才是改变命运。你的毛病越少,命运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运越不好。
14、心清净了,一切都清净;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但是演戏的时候你要认真,不能糊涂,不能当真。
15、你最执着的东西对你的伤害最大。你对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执着心最强,它对你的伤害就最大,人就是这么被伤害的。
16、法性无碍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一刹那中悉能现, 知身如幻无体相, 证明法性无碍者。 普贤胜行皆能入, 一切众生悉乐见, 佛子能住此法门, 诸光明中大音吼。
17、当你全然敞开的时候,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因为,光最快,爱最高!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
18、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的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19、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你的本性。
20、灵魂来到地球,不完全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
21、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地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
22、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23、当你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24、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25、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每一个人认真地将所学的一切,通过自律,转化为行为。
26、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
27、若生活和人生始终充满着友谊、慈悲、快乐和从容等,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创造力。
28、人们常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心灵是有品级的。而它的品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29、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 当能够长时间自如地处于禅定状态时,才能为最终生命解脱和开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30、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真心;最奢侈的不是豪宅,而是空闲;最宽广的不是天空,而是胸怀;最美好的不是明天,而是现在;最无价的不是时间,而是毕生的信念与追求!
31、因看轻,故快乐;因看淡,所以自在。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事,我们做不了主。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所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看淡看开,顺其自然,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
3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3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34、修行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要知,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身心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这是真正的福报。
35、我们认为实有的外境,其实是各自善恶习气的展现,虽然我们会感知到外境,但是那只是我们内心的展现。
36、吉祥心语,静,是一把打开悟门的钥匙;悟,是心灵睁开的一双明澈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就能洞悉生命鲜活的能源,有了这扇开启的悟门,我们便可觉知人类智慧的顶峰与永恒自由。
37、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38、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9、灵魂最好的感动是慈悲。
40、一念不生全体显,六根才动被云遮。活脱脱坦寂寂,悟灵灵即真真!恩师心法回播,愿寻法、爱法者享用法的甜美!
41、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无一例外皆是心意确立的假名,若心灵舍弃自我的贪欲,柔软安详,恒常处于寂静内观,就会发现自我与世界,本来无有实质的体性,所有的存在现象皆是心意运动的延续,是迷失本来的心,因为恐慌从而攀缘,因为攀缘而立名相。
42、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生命中的真理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43、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实相。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44、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唯心造源皆在内心,世界是人心的倒影,境界是人心的幻化。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令人不安。
45、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46、用平静和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和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47、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
48、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
49、做事业,不是赚多少钱,重要的是让自己人生变得独立而精彩。 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财富,却少有人追求自我成长。 走过一段历程后发现,其实,当人内心强大,修养足够时,赚钱只是顺带的事,成功是优秀的附产物!
50、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自省心是人生的动力,德道心是人生的光明。
1、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5、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6、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9、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12、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常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7、(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0、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2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2、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3、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2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7、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28、(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2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3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4、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37、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38、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3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4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2、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3、(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44、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45、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46、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4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8、(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9、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50、(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起来看看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1】
1.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2.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3.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6.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7.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源自:《增一阿含经》
8.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9.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0.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11. 怅望江湖百年与谁说。
12.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3.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4. 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15.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6.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8. 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19.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0.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21. 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22.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3.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2】
1.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3. 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返,是故至心稽首礼。——源自:《无量寿经》
4. 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祝福您六时吉祥,身心安乐,法喜充满!
5.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 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你身上有溃烂之处。
7.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8.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9.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0.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11. 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避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饼往。
12.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3.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14. 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15.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6. 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17.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8. 也许我们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佛家佛偈五十句经典语录【3】
1.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2.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3.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常常是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7. 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9.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10. 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11.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12.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