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5.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17.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18.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9.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0.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2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26.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7.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28.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9.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0.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1.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2.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3.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4.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1、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5、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1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1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3、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1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1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6、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17、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9、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20、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4、苛政猛于虎。——《礼记》
2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2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9、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3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1、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3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3、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3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3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36、知耻近乎勇。——《礼记》
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3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4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3、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5、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4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4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8、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4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0、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5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5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5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5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7、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5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9、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6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6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66、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6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6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