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读书名言七言正楷书法 正文

读书名言七言正楷书法

时间:2025-05-01 16:43:37

唐诗楷书书法七言绝句

1、《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拓展阅读】

文字产生以后还在点画符号的时期,就逐渐有书法。到商周、秦汉,古文字已从大篆和小篆而演变为隶书,当时书法作为艺术还不完全自觉,但是已经形成一套书写技法,也有书法理论出现,善于书法的文人已经对书法优劣有评价。如传秦国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以后,观赏兴叹了七天,忧悒自己写的字太没有骨力。可见,从那时起书法的好坏,写的是否有骨力,就是评价书法的一种标准。不过那个时候,书法的好坏并不影响实用,因为它还不是以艺术品出现,不是以观赏为主要功能。

文字的变化总是和实用不可分,简化笔画,方便书写是文字演变的一种规律。所以文字演变往往从民间开始,约定俗成,经过官方加工整理并确认,就成为官方文字,成为大家共同承认的规范化的文字。汉末草书的出现,书法就成为观赏艺术品,成为人们收藏欣赏的宝物。从此以后,一方面是以实用为主的书法;另方面名家作品也成为历代宝藏的'艺术品、文物。

汉代隶书已经比篆书笔画简化,书写也容易得多。但是,写波磔的笔法还是很麻烦,所以在实用当中自然会出现简便的写法,即是楷书。楷书传说是汉上谷人王次仲开始作楷法,少波势,字以方广,字方八分。可见最初的楷书体是缺少波磔的隶书,如武威汉简中这些字,如果用逆入回锋等楷书笔法来写就是楷书。从这变化中,可以看出楷书笔法比隶书要复杂和丰富。所以,隶书在楷化过程中,往往是先在结构上变化成接近楷书。和《韩仁铭》等成熟隶体相比,既可看出墨迹和碑刻的不同,也可看出民间、下属写的和上层官府书家写的区别。

楷书化进一步发展,楷书的结构和笔法更成熟,隶书的成分越来越少。传说汉魏的钟繇,对使楷书脱去隶书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楷圣”。现在留存他的作品,大都是晋唐人的临本,但总留有原笔迹的基本面貌。如《宣示表》《荐季直表》《还示帖》。从这三件作品来看,《宣示表》受唐人书风影响较大,但是总的讲都还受隶书影响,留有它的遗意,如结体趋横势,笔画左轻右重,挑钩不露,捺笔重,等等,和三国吴《谷朗碑》的字体接近。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9、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4、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16、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1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19、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2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21、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23、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2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2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3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33、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34、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35、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36、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37、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38、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39、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40、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41、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42、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43、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44、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45、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46、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4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6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64、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65、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6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6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9、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7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

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2、字无百日功。

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2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2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3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3、拳要打,字要练。

3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5、字怕练,马怕骑。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3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9、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4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41、书肇于自然。——蔡邕

4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3、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4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4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5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5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5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