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6.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14.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不要养成坏习惯
15.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6.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17.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
18.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9.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20.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21.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22.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否则,他不是毁在鲜花中,便是毁在流言中。
23.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24.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
25.除了人类和蝗虫,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在观光一个地区时把它弄得乱七八糟。——马长山著《思路花语》
26.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作者:特赖因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作者:切斯特菲尔德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孟子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作者:(明)吕坤
教养就是习惯于从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而且知道为什么。 作者:范戴克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作者:《增广贤文》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作者:歌德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者:《格言联璧》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作者:(唐)孟郊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作者:朱熹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作者:吴兢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作者:奥维德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作者:卢梭
但改吾过,毋议人非。 作者:(清)陈确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作者:孟子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作者:夸美纽斯
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作者:(战国)孟轲
习惯十倍于自然。 作者:威灵顿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淡泊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 作者:报摘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作者:朱熹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作者:朱熹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作者:《格言壁联》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作者:理查德·斯蒂尔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作者:莎士比亚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作者:张居正
修养名人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作者:(明)海瑞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作者:无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作者:孟德斯鸠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作者:培根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作者:王安石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作者:帕利克
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 作者:詹姆斯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作者:子思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作者:佚名
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作者:(清)申居
所谓从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遇别人。 作者:查理德菲尔
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作者:林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于,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查·霍尔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作者:《格言联璧》
甘居下位不算美德;能往下降才是美德,承认低于我们的事物高于我们,也是一种美德。 作者:歌德
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作者:(汉)刘向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作者:冰心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对你评价多么高,你总要有勇气地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作者:巴甫洛夫
居幽思远,居安思危。 作者:书摘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作者:报摘
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 作者:德莱敦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 作者:孟德斯鸠
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 作者:(汉)刘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作者:《增广贤文》
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来鞭策自己的。 作者:安格尔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作者:朱熹
浑身刻板死沉、满面阴惨抑郁的人,不论其生相如何,衣饰如何,都是天上人间最坏的人。 作者:狄更斯
我们并不鄙弃一切有恶习的人,但我们鄙弃一点美德都没有的人。 作者:佚名
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作者:欧里庇得斯
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 作者:马·阿诺德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作者:《格言联璧》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作者:卢梭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作者:卢梭
静则修身,俭以养德;勤则不匮,敏则有功。 作者:书摘
欲影正者端其表。 作者:桓宽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作者: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