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拼音
【注音】: guang xu
光绪解释
【意思】:清德宗年号(公元1875-1908)。
光绪造句:
1、他们光绪皇帝与其妻子被葬在同一个陵墓中,科学家们即用此样本与其妻子的样本比对,用来排除环境因素。
2、云飘西桥竞相娆,卉木满布过道处,夕下光绪红如血,未曾隔天摘星辰。
3、是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中国人民抗击沙俄入侵的江防要塞,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打击外来侵略的见证。
4、由于谢定书先生知识渊博,督教学生有方,再加上李氏兄弟苦读不辍,因此,在同治、光绪年间,李家兄弟全部科考及第。
5、这说的就是老北京的另一道美味小吃了,褡裢火烧这道美味出自光绪年间的'姚春宣夫妇之手。
6、但是,理想扼杀慈溪和光绪被关押在自己的宫殿。
7、清光绪十年始建,时为商贾商洽贸易、祭祀妈祖之所。
8、第二天,(光绪)皇帝派人到美国圣经公会索要了两部圣经抄本,就是他的子民所持有的那种《旧约》与《新约》。
9、1882年(清光绪八年),温州老人潘啊明首创用青田彩石镶嵌在红木和花梨木上,组成各种图案。
10、从光绪《湘潭县志》中,可以大体窥见清代湘潭的社会状况之一斑。
11、光绪二十一年提升为湖南省巡抚,成为中国革新先驱,熊希龄、章士钊、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是他提拔出来的。
12、近代湖南第三个人才群体是清朝光绪年间维新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
13、慈禧是咸丰的皇后,丈夫去世后,她成为了儿子同治的摄政者,后来她侄子光绪又受到她的垂帘听政。
14、这副《老北京风俗》扑克,收集了54张珍藏风俗画,以此反映了清代末季同治、光绪间之世象。
15、它上至格矢之通,下迄光绪中朝,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部上乘的志书。
16、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
17、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
仰韶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时代中期的文化篇一: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得分:91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经学在宋代称为:0.0分?A、官学?B、佛学?C、道学?D、名学我的答案:A2下列关于玄宗表述正确的是:1.0分?A、《老子》、《庄子》?B、《春秋》
?C、《尚书》?D、《论语》我的答案:A3《仪礼》是()礼制文论的汇编1.0分?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我的答案:D4()衍生于论辩明实问题的形名家传统1.0分?A、
名家?B、法家?C、墨家?D、儒家我的答案:A5我国第一部算数经典是()1.0分?A、《周髀算经》?B、《九章算数》?C、《缀术》?D、《五曹算经》我的答案:A6()被列为“六经”之首
1.0分?A、《尚书》?B、《诗经》?C、《春秋》?D、《周易》我的答案:D7反映宇宙事物必然性的本质和法则称为:1.0分?A、民为邦本?B、国家?C、道心?D、民心我的答案:C
8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1.0分?A、藏是盛放东西的竹篾?B、经是佛发表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C、律是指清规戒律?D、论是指僧侣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我的答案:D9移风易俗中的风是在哪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1.0分?A、社会环境?B、人文环境?C、政治环境
仰韶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时代中期的文化篇二:2016尔雅中国古代史课后答案
下列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太谷学派
B、稷下学派
C、阳明学派
D、乾嘉学派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最为重视的。
A、辞章
B、考据
C、义理
D、观点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指由于受到认识的限制,我们是无法认识历史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就遵从原典精神而言,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走得更远一点。()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国学”这一概念,从清末民初到现在,其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指()。
A、《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二十四史》
B、《廿二史札记》《读通鉴论》《廿二史考异》
C、《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D、《读通鉴论》《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献的三个主流是纪传体正史、纪事本末体、编年体
B、私人性文献记载的准确性往往大过官方记载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语出克罗齐
D、《十七史商榷》是王鸣盛的作品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典章制度文献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这类文献的是()。
A、《唐六典》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明夷待访录》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史记》的文笔在“二十四”中显得特别,因其叙述带有个人情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在进行版本校勘时,选择一个最好版本为主,再辅以其他版本相互校勘,这个最好的版本称为()。
A、选本
B、校本
C、原本
D、底本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资治通鉴》的“资”是指()。
A、资质
B、资助
C、资源
D、资格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预期的读者是大众百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目前“二十四史”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版本。()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采用了()治理国家。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下列成书规模最大的著作是()。
A、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B、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C、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D、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四库全书》是()修编完成的。
A、清朝雍正年间
B、清朝乾隆年间
C、清朝康熙年间
D、清朝顺治年间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目前《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是顾颉刚牵头组
织校勘的版本。()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下列属于地理方面的方志类书籍是()。
A、《元和郡县图志》
B、《华阳国志》
C、《读史方舆纪要》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西方史学界学者集体编纂的中国通史类书籍是()。
A、《剑桥中国史》
B、《哈佛中国史》
C、《国史大纲》
D、《古代中国与世界》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通史书籍探讨问题的深入程度往往高于专史书籍。()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B、于1948年去了台湾
C、著有《国史大纲》
D、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是()主编的。
A、傅斯年
B、郭沫若
C、李泽厚
D、李学勤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史前时代需要通过非文献的途径进行研究。()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有缺憾的功绩。()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明朝以前,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赋税问题
B、徭役问题
C、南北问题
D、对外交流问题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的作者是()。
A、王明珂
B、拉铁摩尔
C、黄仁宇
D、翦伯赞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下列哪本书采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A、《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B、《国史大纲》
C、《华阳国志》
D、《资治通鉴》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国史探微》是()的著作。
A、王明珂
B、黄仁宇
C、陈寅恪
D、杨联陞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者王永兴为我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作者是王明珂
C、《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的作者是李开元
D、杨联陞是一位华裔学者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关于年鉴学派,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法国
B、认为历史是由精英人物创造的
C、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
D、历史的变化要在很长时间里才能凸显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日本学界对中国六朝史的研究,水准很高。()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研究的制高点人物是()。
A、傅斯年
B、田余庆
C、毛汉光
D、李开元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
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
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
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东晋门阀政治》的作者还著有()。
A、《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B、《中国大历史》
C、《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
D、《拓跋史探》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魏晋南北朝时候,贵族与庶民的对立并不明显。()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文明冲突论”是()提出的。
A、毛汉光
B、拉铁摩尔
C、卡赞斯坦
D、亨廷顿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光绪吃鸡蛋的典故
有资料记载:清朝内廷每年要用掉近四五百万两白银。
清末李元伯《南亭笔记》里记录了一则“鸡蛋问题”,说的是光绪小皇帝喜好吃鸡蛋,一天要吃四个。四个鸡蛋在光绪时期也就十二三个铜钱而已。而御膳房狮子大开口,开价整整三十四两银子。
光绪有次与他的老师翁同龢闲谈,说道:“鸡蛋真好吃,可这东西这么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深知其中猫腻,知道是内务府的人虚报冒领,但又不便直说,只好推脱道:“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这样一来,光绪皇帝吃鸡蛋就可以吃掉一万二千四百一十两白银。
管中窥豹,由此可知,内务府通过虚报帐目,低价买进,高价卖给皇帝,冒领银两大肆贪污的现象有多严重和普遍。政治清朝内廷一年用掉四五百万两白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