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于“守旧”死于“创新”
创新是国家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致胜法宝。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生于创新、死于守旧”是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可是,最近我们小区旁的“创新网吧”运用这条真理去“经营”自己的业务时,却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我们所在的综合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仔细调查和用心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引起社会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创新网吧”原名“老网吧”,原来倒也遵纪守法,按时营业,公平交易,无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该店经营惨淡,入不敷出。该店老板决心改变现状,于是决定运用创新理念着手对原来的一切来一番彻底改造:简单装修后,将原用名“老网吧”更名为“创新网吧”,可谓“店名创新”;实行传销式会员制度,给介绍人提供奖励,可谓“拉客创新”;推出代包夜学生做作业及仿冒家长签名的举措,可谓“留客创新”。诸如此类的创新之举,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它们违犯了法规条令,教唆了少年学生,自当为众人唾弃,留下恶名。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直是我国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加强网吧的管理上,上级出台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比如,我市就规定网吧不准接纳未成年人,不准通宵营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理应成为网吧经营业务、创新服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网吧”只知道要创新,却不知在这些创新举措中,一次次地踩响了法规设下的“地雷”:吸引和容留少年学生,属于顾客对象违规;通宵开门营业,属于经营时间违规;代做作业,属于经营范围违规;等等。这样下去,虽然能为经营者多赚取一些银子,但是,肯定会毁掉一大批少年学生的未来,“制造”一大批痛苦家长。这样的创新,自然是法规严打的对象,结果只会是“炸”得创新者晕头转向,关门停业。试想,如果他们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大力推行创新举措,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很明显,我们在这里说的“死于创新”,是针对那些创违法乱纪之“新”的行为而言的;我们在这里说的“死于守旧”,是针对那些遵规合法之“旧”而言的。在遵规合法的前提下创新,则生,则立,则兴;在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创新”,则亡,则废,则衰。文化经营部门如此,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篇二:要勇于创新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那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篇三: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1、读书是吸收营养,实践是释放能量。
2、读书贵在细心领悟,实践贵在大胆创新。
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内森
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5、只有科学的态度,才有科学的知识,只有科学的知识,才有科学的成就。
6、读书,要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的,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7、在做阅读笔记时,先要确定你需要什么信息。然后找出书籍和文章中有关的内容。把从文章中读到的信息和观点与你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笔记中应包括关键词、关键词组、标题和小标题,简洁的摘要和简单的.图表。但不要从书籍上大段地抄,因为书籍毕竟还可以查阅到。——罗伯特·巴拉斯
8、读书眼欲黠,如贾胡,到处辄止;心欲检,如惜福人,饭间粒坠,必拾入口。——陈士奇
9、书籍,对广大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东西,把读者往哪里引导,培养青年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有良心的作者和编者都应该慎之又慎的。——李明三
10、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11、盖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其形式美观而已,又要求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是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文,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这又仿佛是歌剧的序曲,听了序曲,便知道歌剧内容的大要。——丰子恺
12、书读得越多,眼界越宽,而所得也越多。我读书很杂,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喜欢翻翻读读。读书,以我为主,学习古文,但不迷信古人。读,是吸取营养往肚子里添东西,含英咀华,其乐无穷。——臧克家
13、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14、学习前人是传承,超越前人是发展。
15、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陶潜
16、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耩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程端礼
17、读书要敢于提出问题来研究,不要为书所拘。要有批判力。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把脑袋仅仅当成仓库,读死书,死读书。要逐渐对书读出自己的独立评价和见解。不少人书是读得不少,可就是提不出自己的看法……要逐渐形成读书、观察、思考、钻研、创新的过程。——温元凯
18、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19、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20、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谚语
21、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作者:叶圣陶
22、君看白日弛,何异弦上箭?作者:(唐)李益
23、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作者:席勒
2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作者:(宋)朱熹
2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26、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作者:谚语
27、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2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29、如果知识是欲望的奴仆,那又跟读书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30、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佚名
31、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佚名
32、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34、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3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3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3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佚名
38、人就象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现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39、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40、读书一是为知。读书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41、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4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43、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作者:朱熹
44、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作者:郑燮
45、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作者:孟德斯鸠
4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长进先读书。作者:李若禅
4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4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49、读好书,使人丰富。一个人活着依靠直接的人生经验,然而,我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往往不多,我们的经验绝大多数来自间接的人生经验。我们通过读书获得前人的间接人生经验。——肖克凡
50、年轻的作者要多读书,善于思考,一个不懂历史的人,绝不会正确的看待现在。当然,要写好作品,也离不开对技巧的学习。要扩大美学视野,广泛浏览各种流派,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而不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柯岩
51、宰相必用读书人。——程允升《幼学琼林·文臣》
52、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 王力
53、时代变了,现在机遇比以前更多,但代价更高,人们变懒了,不愿意读书不愿意思考。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当代人不读书,根本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作者:梁文道
54、我如果不读书,就会不知。
55、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作者:爱迪生
56、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法]笛卡尔
57、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前苏联]巴甫连柯
58、你可以写出一本值得被阅读的书,或活出一个值得被叙述的人生。——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59、有许多比焚书更严重的罪行,其中一个就是不读书。——约瑟夫布罗茨基 Joseph Brodsky
60、最爱项脊轩内读经典,最爱琼花阁里品人品。
61、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茗,书香萦绕。
6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6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64、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 [德]考尔登
65、一本饶有趣味的书可能会有无数个谬误;一本无一处谬误的书也许是一本极其乏味的书。 [英]哥尔德斯密斯
66、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67、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已往、此刻、未来对我们始终如一。——塞莫尔·斯迈尔斯
68、书籍是年少人的导师,是暮年人的护士,在冷清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疾苦。——柯里叶尔
69、时机是神的雅号。 ——桑弗
70、养子莫徒使;先教勤念书。——《春联集锦》
71、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春联集锦》
72、最有成绩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贝弗里奇
73、要是童年的日子能从头返来,那我必然不再挥霍功夫,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念书!——泰戈尔
74、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念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75、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76、用心读书,是为了制止成为不顶用的人。 ——[尼]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7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辅佐下,成立本身的思想。 ——[法]鲁巴金
78、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关于继承与创新的名人
1.深刻,创新。—— 茅盾
2.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
3.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4.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5.解决无效管理,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以几何级数去提高工作效果的信心;其次,要有创新是无止境的观念,创新的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 张瑞敏
6.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7.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8.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
9.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爱迪生
10.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罗丹
11.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12.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马云
13.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很难描述的。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马云
14.“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15.随着一种观念的流行,言语创新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习惯改变的程度—— 塞·约翰逊
17.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18.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宋叔和
19.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
20.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一是新概念的指导,二是新方法的突破。—— 王鸿祯
21.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王世真
22.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王业宁
23.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熊彼特
24.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亚瑟·柯斯勒
25.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的战略,强调的是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全新的商机。—— 杨璟丽
26.以大小为主的创新并不改变什么,只有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推出新产品。——杨璟丽
27.在学习上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 佚名
28.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佚名
29.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张瑞敏
30.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 ——张瑞敏
31.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 张瑞敏
32.“想干与不想干”是有没有责任感问题,是“德”的问题;“会干与不会干”是“才”的问题,但是不会干是被动的,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干;“能干与不能干”是创新的问题,即能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 张瑞敏
33.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 张瑞敏
34.每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每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 邹金宏
35.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36.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
37.没有什么会永远一成不变——克拉克
38.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知行
39.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杨振宁
40.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张瑞敏
41.观念创新就是目标创新,目标创新就是提出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并用创新的办法实现它。 —— 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