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宋代诗人王勃的名言 正文

宋代诗人王勃的名言

时间:2025-05-01 08:44:32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宋代: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译文及注释

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

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种成了寒花寄愁绝。

形体素洁、蕴含芳香欲倾城,山矾是她的弟弟梅是兄。

我独坐相对真是个被花恼,出门一笑但见大江横。

王充道: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水仙花: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绿叶亭亭,幽香微吐,是冬天花中清品。

“凌波”句:借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描写,把水仙比作在月下水上行走的洛神。

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

断肠魂:悲伤的灵魂。这句是说,是谁把洛神的断肠魂招来,变成冬天开放的水仙花,来寄托她深深的愁恨。

体素:指质地素洁,形容水仙花很素雅。倾城:美丽得可使一城人都为之倾倒。语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山矾”句:说梅花开在水仙花之前,故称兄。山矾:本名郑花,春天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

真成:真个是。恼:撩拨。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赏析

在其他题材中,作者用梅花、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这首诗却用人物作比。所谓人物,是传说中的洛神。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诗篇开头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为把其整体概括成为这样的一种“灵魂”是有极大的引起联想和同情的力量的。

前面四句,是扣住水仙本身的描写;下面四句,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并牵涉到诗人本身,作旁伸横出的议论和抒情,意境和笔调都来个大的变换。“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山矾,这个名字是黄庭坚起的。他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的《序》中说到为郑花改名山矾之事。用山矾来比水仙,也始于黄庭坚。表面上,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那样幽细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把三种花都男性化了,大谈“兄弟”问题;前后不统一,不调和,几乎有点滑稽。实际上,作者正是有意在这种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现他写诗的随意所适,抒写自由。这一句,作者有意使读者惊讶于诗句的粗犷,惊讶于与前面描写格调的不统一,不调和,还是第一步;作者还有意要把这种情况引向前进。最后两句:“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被花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与黄庭坚,都不是真正“恼花”,恼花是来自爱花。杜甫是恼赏花无人作伴;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但作者所写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诗笔和前面相比,也是“横”得惊人,“粗犷”得惊人。这两句诗,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的.显得不统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奇突。宋代陈长方《步里客谈》说杜甫诗《缚鸡行》结尾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忽转入“注目寒江倚山阁”,“断句旁入他意,最为警策”,黄庭坚此诗,当是仿效。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往往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连属,非寻常意计所及。此小家何由知之?”这些话,点出了此诗出奇的结语的用意和功力所在。

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的七言古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这一首诗,从整体看,是“离奇孤矫”;从前半看,是“骨瘦而韵远”;从后半看,是“格高而力壮”。文学作品,千变万化,有以统一、调和为美的,也有以不统一、不调和为美的。从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统一和调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之一。能够掌握这个关键,就可以从该诗的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参差变幻之美。陆游《赠应秀才》诗说“文章切忌参死句”,把问题看得太简单,看得太死,往往就会走上“参死句”的道路,对佳作失之交臂。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创作背景

此诗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奉召东归,路过沙市过冬时所作。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

从古至今有不少励志的'诗词,激励着诗人自己,也激励着正在迷茫的人。

经典励志古诗词名句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3、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2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经典励志古诗词

劝学诗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垓下歌

两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仙――李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恣意挥洒,感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的意境,风格豪放飘逸,色彩绚丽多姿,语言清新自然。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后世称其为“诗仙”。

2、诗圣――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

3、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4、诗魔――白居易

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所以人称“诗魔”。

5、诗鬼――李贺

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后人称之为“诗鬼”。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6、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豪爽刚劲,清新自然,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短章尤为著名;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

7、诗杰——王勃

他才华横溢,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8、赵倚楼——赵嘏(gǔ)

因作《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万点倚横塞,长笛一声入倚楼”两句,因写得凄婉动人,博得杜牧的吟叹,称之为“赵倚楼”。

9、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0、诗佛――王维

他晚年隐居山林,远离世俗,多写以佛教禅理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田园诗,被清代诗人王世祯称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隐――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又称之为“孟山人”。因他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故称“诗隐”。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

12、诗狂——贺知章

他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二十余首。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13、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4、诗囚――孟郊

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他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虽然他们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这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所以有“诗囚”之称。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15、诗虎――罗邺

罗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尤长七律,咸通、乾符年间,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与之齐名,号“江东三罗”。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被世人称为“诗虎”。

16、诗侠——刘过

其诗有豪侠之气。元代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南渡后,以诗侠名湖海间。”因此,他被称为“诗侠”。

17、诗瓢——唐求,一作唐球

唐求,一作唐球,生卒年已不可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在《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他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每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尚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以浸润损坏,仅得诗为其诗稿的十之二三,人称之35篇半。后人因此称其为“一瓢诗人”、“诗瓢”。

18、诗僧——张志和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唐肃宗年间,张志和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19、诗癖——萧纲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0、诗肠——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幼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乌江。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文为韩、白二人所推重。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成绩卓著,然而遭遇却很不幸,可谓贫病交迫,坎坷一世。

21、诗囊——齐己

齐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是晚唐与贯休齐名的诗僧。家贫,少孤,好作小诗,出语惊人。七岁捐俗于湖南宁乡大伪山寺。勤于著述,《全唐诗》录其诗作800余首,此外,还有《诗论专著众风骚旨格》传世。齐己的诗作不仅篇什繁富,而且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齐己善用物,遣意抒情,形成独特的清美诗风。

22、诗窖——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史传均称他是天水人,今据墓志以为应作唐秦州长道县人。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在文学上先以诗名,时人号为“诗窖(jiào)”,在五代已负盛名,至今转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记载“诗窖”之称,则见于两宋之际曾慥编撰《类说》卷二十六。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亦省称“诗窖”。清陆凤藻《小知录·文学·诗世界》:“诗窖,王仁裕也。”

23、诗魂——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

24、梅河豚——梅尧臣

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满座交口称赞,以为绝唱,遂称梅尧臣为“梅河豚”。

25、五言长城——刘长卿

以五言律诗擅长,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26、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他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著称于世,诗风奔放雄壮,格调高昂。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他的七言绝句具有清刚之美,格调多样化,情景交融。

27、茶仙——陆羽

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28、海棠颠——陆游

他对海棠情有独钟,写有名篇《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云:“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故称其为“海棠颠”。

29、红杏尚书——宋祁

他善于填词,官至工部尚书。其词《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后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30、梅花主人——周恭

他爱梅成癖,自号“梅花主人”,写有《梅花主人歌》。

31、梅妻鹤子——林逋

宋代词人林逋终身未娶,他酷爱梅花,并以养鹤自娱,因此有“梅妻鹤子”雅称。

32、秦妇秀才——韦庄

唐诗人韦庄经历黄巢起义,写出了著名长诗《秦妇吟》,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遍公卿骨”一联因形象描绘了战时实景,为当时人所赏识,于是称韦庄为“秦妇秀才”。

33、穷瞎子——张籍

唐朝诗人张籍,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34、三红秀才——应子和

他曾写过“蜡烛烧短红”、“风雨落花红”、“两岸夕阳红”三句而声名远播,被世人称为“三红秀才”。

35、三绿词人——王士稹

他因“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三个佳句,被人称为“三绿词人”。

36、山抹微云君——秦观

北宋词人秦观因《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苏轼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37、算博士——骆宾王

他喜欢以数字为诗,故有“算博士”之称。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38、咏絮才——谢道韫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得名!

39、鲍孤雁——鲍当

因写《孤雁诗》而得名,也就唤作“鲍孤雁”。

40、程君山——程贺

唐朝诗人程贺咏《君山》,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写出湖中君山缈缈,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程君山”。

41、崔黄叶——崔不雕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善诗画,渔洋最爱他“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一联,称之为“崔黄叶”。

42、崔鸳鸯——崔珏

他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43、曹七步——曹植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得名!

44、杜紫薇——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因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45、范履霜——范仲淹

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只爱谈《履霜》一曲,于是便有“范履霜”之雅号。

46、高梅花——高启

高启,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他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高梅花”。他有《梅花》诗九首流传于世。

47、管杏花——管水初

他在所作《春日即事》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诗句。故称其为“管杏花”。

48、贺梅子——贺铸

他的名篇《青玉案》中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人皆服其工,故称其为“贺梅子”。他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49、李三瘦——李清照

她曾以“瘦”字入词形容花容美貌,留下了三句流传不衰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故她有“李三瘦”之雅号!

50、祁鱼虾——祁珊洲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因他诗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渔洋深爱之,戏称他为“祁鱼虾”。

51、王黄叶——王苹

王苹以“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两联而得名“王黄叶”。

52、王桐华——王世祯

王士禛(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王渔洋好戏谑他人,但自己也未免受谑。他的词《蝶恋花·和漱玉词》中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柔媚异常,最终得了个漂亮的雅号——“王桐花”。

注: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身后因避雍正(胤禛)讳追改为士正,到乾隆时,乾隆认为“正”“禛”相差太远,恐流传日久,后人不知为何人,诏改士祯。

53、温八叉——温庭筠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

54、谢蝴蝶——谢逸

谢逸喜咏蝴蝶,其蝴蝶诗有三百多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句是:“狂随柳絮有时间,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因其爱蝶如狂,绘蝶如神,世人称之为“谢蝴蝶”。

55、徐洞庭——徐棠

唐朝诗人徐裳的《洞庭》诗,多角度铺陈渲染,烘托出十里洞庭的磅礴气势:“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人们极力激赏之,献给他以“徐洞庭”的雅号。

56、许子规——许秋史

宋人许秋史有“人在子规声里瘦,落花几点春寒骤”的诗句,为诗友陆来庄、沈梦塘所叹赏,称他为“许子规”。

57、杨春草——杨基

他的《春草》一诗是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因此被称为“杨春草”。

58、应梅魂——应文虎

他以咏梅著称于世,游京师时曾作《梅花魂》一诗,颇受时人赞许,故有“应梅魂”之雅称。

69、袁白燕——袁凯

明朝袁凯未仕时谒杨维桢,见几上有咏白燕诗,觉体物不工,杨不以为然。第二天袁凯呈上自作,有“月明汉水初天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之句。杨阅后大加赞赏,连书数纸,一时袁凯被人誉称为“袁白燕”。

60、张碧天——张绵麟

清代诗人张绵麟,因诗中有“碧天如水雁初飞”名句,人称“张碧天”。这首诗为“一点黛峰玉液杯,雾挽海烟泛云微。晓风吹邹波乍起,碧天如水雁初飞。”

61、张春水——张炎

他擅长咏物,以《南浦·春水》一词得名。

62、张三影——张先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的妙句,人称“张三影”。

63、张孤雁——张炎

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