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死字开头名言警句 正文

死字开头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01 09:04:53

1、生活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人活一世,珍惜自己拥有的,能使自己幸福,追寻适合自己的,亦能使自己更幸福。受挫、失误、不幸和磨难,是成长的催长素,也是成熟的催熟剂。我们不希望有痛苦,但也绝不能惧怕痛苦。唯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去征服一切。

2、心中有目标,航行是顺风,愿你早日到达你心中的彼岸。

3、目标明确,努力不懈。劳逸结合,相信自我。

4、你想要成功,你就得努力得到并利用优质的资源。

5、当你觉得累的时候,那是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6、试着重新开始吧,要知道,多抱怨一天,就少幸福一天,多回头看一天,就少前进一天。

7、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会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8、别等太阳升起,才去寻找光明,黎明时分,就应该起程,未来总是属于那些醒悟最早,行动最快的人。

9、用青春赚的钱,难赚回青春;用幸福换来的钱,难换回幸福;用爱情索取的钱,难索回爱情;用时间挣来的钱,难挣回时间。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钱,全世界的钱也买不回你一生,记住金钱不是万能的。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快乐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10、有些人总说,自己实在太忙,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成了他们不读书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根本说不过去。就算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人,也会在工作之余读书。

11、十足的勇气和全然的胆怯,是两个罕见的极端——拉罗什富科

12、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13、我要成为我理想中的人。

14、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纳兰词》

15、老一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

16、青,取之于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17、失利让错过了很多机会,却让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亮点。尽管在人生路上不断受挫,可深信:命运是公正的,它的公正之处在于,它在无情地打击一个人,另一面悄悄地成全了他。我犹如在深不可测的井中看到了一丝光明,颤抖着沿井壁一步一步地爬上来 。

18、此次一别,不衣锦不还乡,孤独使人成长,孤独使人强大。

19、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不要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 ,过自己的日子,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了,你的幸福就在你心里。

20、合理布置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2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胜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成功人士与其他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无力量或学识,而是在于有无意志力。——文斯·隆巴迪

24、只有第一名,才能教您如何成为第一名。

25、那些躲在书中的字,只喜欢和爱它的人游戏。

26、面对强大的敌人,要学会合作。只有善于合作才能够集合众人的力量,打败强敌。——富兰克林·罗斯福

27、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长大后仍保持这种天份。——毕加索

28、帮助别人,不仅能使别人快乐,还能让自己快乐。

29、开创千秋大业;绘成四化宏图。

30、自己丰盛才感知世界丰硕,自己仁慈才感知社会美妙,自己坦荡才感触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感悟生命壮观!

31、不要死气沉沉,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受了点挫折就想不开,人生最尊贵者莫过于生。作者:方海权

32、人生没有梦想,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33、只有不发奋的学生,没有读不了书的学生。

34、成年有对自然和人生,往往比二十岁的青年有更新鲜的印象,更天真的体验。因此有人说年轻人的.心并不年轻,感觉也并不锐敏。那往往是错误的。他们的冷淡并非历为感觉迟钝,而是正因他们的心被热情野心欲念和某些执著的念头淹没了。赶到肉体衰老之后,对人生无所期盼的时候,无拘无束的感情才得恢复它们的地位,而像小孩一样的眼泪也会重新流出米。——罗曼·罗兰

3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7、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38、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才能发现金刚石。在深入缜密的思想中,才能发现真理。

39、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40、不论是最好的时光或最坏的时光,都是你唯一的时光。

41、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42、风度虽然不是钻石,但却是女人的最佳装饰品。 ——米南德

43、事前充分准备与现场灵感所综合出来力量,往往很容易瓦解坚强对手而获得成功。

44、人的聪明才智不在于经验的多少,而在于应用经验的能力的强弱。——萧伯纳

4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吴敬梓

46、而你们,似乎知道自己的命运,短暂而又苍凉,于是你们相约,彼此映衬,无论谁先枯萎,都彼此不离不弃,人们看见的始终是那一片妩媚,那一片风光。即使有花瓣悄悄地离去,那也是因为恋着风的英姿,勇敢地跟随着去了,就像七仙女追随着董永,隐匿自己的仙骨,只把一颗滚热的心相依。

47、不要因为最开始的几句话就形成对他人的定式,认为你已经听得很明白了。很多倾听方面的错误是因为,有人只听了一句话或开头的几个词就自以为明白了,这样就错过了其他内容。

48、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49、限制与生俱来,但如果我们发挥想象力,可能性会无限。——杰米·佩奥里内蒂

50、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51、对付不会操作时机的人而言,时机就像海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52、自我猜疑是自知之明的第一步。—《对真理的质疑》

53、在常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面前揭示的景致就越壮阔。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乐成的人,是那些尽力寻找他们想要的时机的人,假如我们找不到时机,就要本身去缔造。

54、恰恰是在劳动中,也只有在劳动中,人才是伟大的;他越热爱劳动,他本人也就越伟大,他的事情也就越有精采的结果,越富厚多彩。

55、看过最瑰丽的焰火才大白平淡更持久一点,流过最苦的眼泪才珍惜每一份甜蜜,圆过最傻的盟约才会相信真情永远稳定!

56、假如你们问我的人生如何,我要汇报你们,我照旧个穷墨客,不外,我正在拼搏中,就像上疆场一样英勇格斗,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可是,只要我尽力拼搏过,我的心是快乐的,所以,我也是幸福的。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

一本好书,一枝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动脑子、勤奋的人,是暑假里酷暑中的美丽风景。

略知文墨的中国人,没有谁不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

正因为警句如此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文人们无不用心锤炼,慎用警句。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这种追求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的诗人作家也无不“孜孜以求之”。他们在撰著时是如何运用警句使之光耀全篇的呢?

运用警句,首先应当警策精妙,且须“居”于文章之“要”。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之首运用警句,造成奇峰迎面,先声夺人的气势。鲁迅先生在散文诗《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中,一开头就写道:“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一针见血,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奴才的特性:不思反抗,只知“寻人诉苦”,以换取人们廉价的“同情”。开头“总是”二字概括了奴性的普遍性,紧接着的两个短句组成递进复句,更肯定了奴才的这种奴性,为全文的展开张了目,定了基调。有的文人善于在结构承转处妙用警句,使行文于平淡中突起波澜,阻滞中顿开生面。相传唐初四杰之一的童子王勃当年前往交趾探望老父,途经洪都(今之南昌)故府,幸逢太守阎公举行盛大宴会,受邀入席。不谙世故的王勃冒昧地抢写《腾王阁序》,使阎公让承龙快婿席间炫耀文才的预谋落空,心中“甚恚”。王勃起笔平平,阎公“不屑”,后渐有佳句,阎公“颔首”,待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一出,阎公拍案惊呼:“此天才也!”由是对王勃刮目相看,倍加器重。阎公为何惊佩这两句呢?首先当推这两句的确非同凡响,它不仅写景出色,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前面的铺陈叙事和敷衍应酬,把行文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开阔的天地,作者的文思才华均由此显出。更多的作家则是常在文章段落之末和全文之尾精嵌警策之句,或升华文思,或卒章明志。我们不妨重温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在该文中,先生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用饱醮着血与泪的文笔,抒写满腔的悲愤,悼念死者,唤醒国人,精嵌了一串串警策名言。有的亮于段之开头,有的织于段之文中,有的缀于段之末。如其四段之末,先生写道:“惨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七段之末写道:“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语句如惊蛰的春雷,如破晓的警钟,振聋发聩,响彻云霄,回荡千古,令国人警觉,催同胞奋起,这就是警句的威力!

不难看出,文中用了警句,文将因之出色,文思亦为之升华。这给我们以启发,写文必须用些警句,但必须是警句,且所“居”必在其“要”处。“要”在何处?一般说应是作者想引人特别注意或亮出文思的地方,也可说是文眼所在之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片语警句虽然能光耀全文,但也应看这全文是锦绣还是烂纱。如是前者,当然会锦上添花,令人眩目;若是后者,一两句虽靓,也只会照出寒伧和贫泛。所以我们尽管强调文必用警,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精炼语言,致力于写好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