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谚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弯;
10、黄河九曲十八弯;
11、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
12、圣人出,黄河清;
1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5、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黄河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历史意义: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半坡氏族是中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4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
2.到宋元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3.自宋元以后,直至近现代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人口的压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扩展:
关于黄河的名言
1、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4、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5、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6、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7、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8、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9、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10、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11、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12、钿筝歌扇等闲休。——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3、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1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5、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16、浑河水、一线如虹。——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17、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许浑《汴河亭》
18、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19、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20、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范云《渡黄河》
2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3、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2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26、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2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8、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29、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31、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2、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33、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清江《送婆罗门》
34、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35、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36、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37、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8、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范云《渡黄河》
39、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孟郊《求友》
40、雄壮势、隆今昔。——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41、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42、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4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44、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45、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46、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范云《渡黄河》
47、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李世民《咏雨》
4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9、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罗元琦《黄河泛舟》
50、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2、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李白《公无渡河》
5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54、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55、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56、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7、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5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9、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60、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61、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6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3、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6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6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6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7、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68、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谢榛《渡黄河》
69、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范云《渡黄河》
70、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李流芳《黄河夜泊》
71、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罗隐《黄河》
72、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73、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74、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75、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76、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77、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张说《邺都引》
78、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79、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8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黄帝
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于有熊(今河南郑州市)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
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触摸经典 走近历史
——《三字经》教学设计一例
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牢记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一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尤其是学习方面,更是留下了几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请问,这本书名称是什么?(《论语》)你能否背上几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希望同学们能像孔子说的一样,学习才能更加扎实,长久。
2、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三字经》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而且当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中,去触摸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
二、学习第六节上半段
1、出示幻灯片:经既明......及老庄。
2、全班齐读。
3、学生自读理解。
4、同桌互相讨论。
5、自由回答。
6、教师插讲(幻灯片出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属于儒家经典;“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他们写的就称为“子书”)。
三、学习下半段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一)1、全班齐读。
2、请同学们大
(二)、出示幻灯:“自
1、全班齐读。
2、个别读。
3、自由交流。
4、自由回答。
(三)接受挑战:
1、挑战第一关——文中知识关:在我们学习的这一段三字经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幻灯出示):(1)“三皇”是谁?(伏
2、挑战第二关——文外知识关:(出示
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
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王是何物。
问:“五帝三王”是指谁?(五帝:伏
3、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炎帝和黄帝的后人,同喝黄河水,又称龙的传人。教师顺插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4、你听说过“大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夏朝)
6、在周文王、周武王与商纣王发生的战争中,有一部神话
(三)指导朗读、诵读
四、齐读全文、背诵
五、谈学后感受。
六、齐唱《历史朝代小曲》
(教师出示自作词作曲的歌让学生唱)
历史朝代小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师小结: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七、布置作业:搜集秦朝到晋朝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教学把握《三字经》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新知,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学习历史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一、采用“挑战”的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次“挑战”让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课外,实施了知识学习的迁移。其二、涉及的知识面广。有关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有关于古代传说的故事,有涉及小说,有涉及朝代,有歇后语的积累等。其三、以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朝代,可谓独具匠心。其四、以诵读促记忆。《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字三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读的节奏,便于学生记忆。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学情分
教学内容:《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两句。
教学目标: